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李白与杨贵妃有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5 22:1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是以创意思考的方式来写这篇文章的,假如说的有理,让专家再求证,说的无理,就当成茶余饭后的闲谈吧。

我读过关于李白的介绍,说他是一位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很爱喝酒,也很会作诗。李的大作里也有不少描摹宫庭里思妇的柔情似水、幽怨寂莫的感人至深作品。后人除了写述他的官途遭遇及诗作之外,就很少谈到李个人在感情方面的事。被公认是才子的李白,难道除了对国家有丰富的感情之外,就一点也不风流、对女人一点兴趣都没有吗?


读了李的多首抒发男女相思的诗作,我很自然地认为他不仅对女人的感情很丰富、执着,而且他这一生爱慕的、常思念着的,就只有一个女人而已。

有作词作曲经验的人都会同意,作词或作曲一般是在抒发作者内心的感情,李白也难例外。“长相思,在长安……” 一这首李作的《 长相思》 开头就可解读他被唐明皇炒了鱿鱼离开长安之后还思念着长安里的一个人。他思念的那个“美人如花隔云端的美人到底是谁?他在长安接触过哪位美女?彼此又发生过了什么事,而使到李白(诗句)最后为她“长相思,摧心肝呢?

据我所知,李白名作《 清平调》 是杨贵妃即兴而要求唐明皇传召当时还是翰林学士的李到兴庆宫即席创作而成。创作之前,李不知是真醉还是借醉,先要杨贵妃与宰相高力士一个为他研墨磨砚,另一个为他松履脱袜,李才愿意为清平调作诗填词。

我对《 清平调》 存有不少疑点,里头第一首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弗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以彩云、鲜花、带露的牡丹等来形容贵妃的花容月貌、美若天仙之外,我觉得李的“看云想到你(贵妃)的衣、看花想到你(贵妃)的面容
(注:上述解释出自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艾克利等人编著的《 唐诗三百首注释》 ;下同)表面上是写明皇对贵妃的真情,暗里似乎有借诗传情之嫌,即:向贵妃传达他爱她的信息。

评析者说《 清平调》 的第2 首诗:“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是赞贵妃的美就像一枝带露的牡丹那样的红艳芳香,借楚襄王与巫山神女梦幻般的欢会来比喻明皇与贵妃的欢爱;并以貌美善舞的汉成帝爱宠赵飞燕还需依赖新妆来比拟贵妃更加的美丽。我读此诗后产生的疑点有:

一、为什么李会这么厚脸皮地不断赞美贵妃美丽呢?莫非对她动了真情?我的答案:是,这是男人传情的惯用手法。

二、明皇与贵妃都已住在一起了,随时要、随时可以欢会,哪会像楚王的“枉断肠那种下场?假如把楚王换成李,那么,李与贵妃只能在梦幻里欢会,梦醒时肠也就枉断,这种解说更合乎诗意。

三、赵飞燕是汉朝公认的美女,假如她的美是需要依赖新妆也是自然的一回事,不需要用到“可怜”这么重的字眼。我觉得李似乎在用“飞燕来暗喻贵妃当时的处境就像一只可怜的燕子似的,对明皇没有真感情却还要无奈地把自己的身体倚靠在明皇这新的“妆台上。(注:贵妃原本是明皇儿子的爱人,却被明皇占为己有,故暗喻明皇是贵妃新的“妆台”,也能自圆其说又符合诗意。)话外题,李诗里令他常相思伤感的景物经常带有“燕字,如春思里的“燕草及别的诗里的“燕山等。莫非贵妃的小名有个“燕字,李才常借“燕”传情?

四、假如传统的评析能被接受的话,那么,我觉得诗里的“枉断肠和“可怜就有用词不当之嫌。这种事可能发生在李白身上吗?我的答案:不可能!

评析者说《 清平调》 的第3 首诗:“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在写明皇与贵妃在沉香亭凭栏赏花,看到名花与美人交相辉映,明皇心里的一切愁恨都在春风中消失了。我的疑点是:在当时那么快乐的情形,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提到明皇的愁恨呢?他的愁恨又从何而来呢?我的看法是:因为李白心里爱慕着贵妃,所以当他看到明皇对她动手动脚不规矩时,心中忌火油然而生,但却敢恨而不敢言,因此无可奈何地希望春风能带走他的忌恨;换言之,我认为“解释春风无限恨是李在借诗意来抒发他当时的情绪。从我对沉香亭的实地观察,我判断当时沉香亭的北面并不适合欣花赏月,因此我推断“沉香亭北倚栏干是李在写自己看到了明皇对贵妃的那种“色情动作而不忍睹目后,转过身来,倚靠在北面的栏干上“呼吸新鲜空气”,借以舒缓情绪。

作曲或作词虽有灵感这一回事,能即席创作。但经验告许我们,灵感到来之前,我们已对某事物熟悉,有时早已对那要被我们创作的事物在心里盘旋已久。换言之,李白的《 清平调》 虽是即席而作,但诗里却能写出对贵妃这么完美的赞美词句,是因为他早已“注意”到贵妃。因此,李白难逃暗恋贵妃之嫌。从上述的分析,我认为李白爱贵妃之深,已达到不顾后果地把爱意坦率地写在诗里的程度。那么,杨贵妃是否有爱过李白呢?从以下几点可知,答案是肯定的:

一、杨贵妃是唐明皇儿子的爱人,却被明皇占为己有,彼此年龄悬殊,因此贵妃对明皇这老头有真感情的可能性并不大。换句话说,她内心空虚,感情呈真空状态,容易出轨。

二、李白是才子,贵妃是佳人。才子佳人互相仰慕倾心,是很自然的事,古今都一样,所以说,两人很容易“一拍即合”。

三、贵妃有借故亲近李白之嫌。如:要李为她作诗等。李作《 清平调》 时也要贵妃近身磨墨,也是借故亲近贵妃,这种伎俩每对新恋人都懂得使用。当然,为了不要做得太明显而让明皇看出来,就必需找高力士来为他脱鞋子做掩饰了。

四、李白爱喝酒至醉,贵妃也爱喝酒至醉。中国历史上同时爱喝到烂醉的才子佳人就只此一对。可见两人有互相效仿之嫌,因为彼此心中“有数”。喝酒消愁,李杨又有什么愁?也许是情愁。

五、李白心里喜欢贵妃,已证。在李的怨情这首诗“美人卷珠帘,深坐肇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里头的美人就应该是贵妃了。末句“不知心恨谁”有自问含意,即:“是不是她在恨我?”如此推断,李已知道杨也喜欢他,两人早已意会,互相爱慕了。

李白因作了《 清平调》 而被明皇炒了鱿鱼赶出长安,有说是高力士不满此诗而向明皇进谗造成。但依我看明皇也是诗坛高手,他不难看出李的《 清平调》 的弦外之音。但碍于身份地位,明皇当然不便揭穿李杨之间的事,因而才放李一命,只把他赶出城都了事,可见明皇的胸襟也够宽大。

贵妃与明皇因安禄山造反而逃亡,据说明皇军队到了马坡不肯再护皇,除非明皇把贵妃赐死。明皇不得已照做,贵妃因此死在马坡,死时才三十七、八岁。


9/12/199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0:03 , Processed in 0.06022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