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4年04月19日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959|回复: 32

让智慧之域嵌入发展之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2 22: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键字:智慧之域  发展之域  共同发展  共同理性



    我们的许多学者,习惯把“怎样看”“怎样用”当做问题意识、纳入方法论范畴,并试图以抽象的理性方式,解决这个纯粹的理论问题(与人类社会变革实践毫无瓜葛的问题),以求获得每种社会指导性。
   
    就是说,他们言说的世界观、方法论,统统是以思辨的方式来完成;所陈述的思想,不过是若干陈旧概念词语及其内涵之间的‘逻辑通约’与问题‘咬合’。至于社会发展是否赋予概念新的内涵、携载人类生产生活一同流变——像这类问题,他们从不过问。
   
    那些没有新意的东东所以被人厌恶,因为他们老是停留在不着边际、意识独处的问题视域,老是搬弄一层不变的思维理性去愚弄社会。殊不知,他们的理性思维一开始便被“碎片化世界”排斥在语境之外,陷入一种被戏弄、绞杀的可悲境地。无论你如何执着地探寻真理,只要你的生存状态不被发展变化中的生动世界所网结,理性还是理性,世界还是世界!


    在我这里,则把“怎样看?”和“怎样用?”一起纳入人类社会正待面对的智慧之域、发展之域。这是一个把每个生命个体及其文化类群网结其中的现实世界。在这里,理性——将是把我们族类生命状态直观其中的共同理性,发展——将是我和自己族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因此,面对这个崭新的智慧之域、发展之域,哲学必须重新确定她与这个世界构成发展关系(交互关系)、理性对话的真正主体;一个在人类变换自然的历史活动中,能够以其特有的文化精神、并在全球经济生活中拥有稳固的市场结构地位的社会生命主体。人类要完成智慧之域向发展之域的历史嵌入,就必须成为这样的主体。具体来说,这个主体就是人类历史上顽强生存、自强不息的类群文化整体;就是所有以市场-文化运作的方式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民族国家(它显然不同于与这个世界仅仅构成认知关系的理性个体)。


    人类变换自然的全部进程,都是在这样一些类群文化整体投身全球经济生活的实践文化中现实发生的。乃至,一旦这个与世界发展谐一的类群文化主体,在全球经济生活中取得了合法认知的主体身份与确认,我们对当下世界“怎样看”的问题,便在这个主体同以人类变换自然的社会主体性构造中历史地解决了!
   
    不仅如此,在人类共同面对的发展问题上(它不同于理性个体所面对的个别事物与个别问题),也将因为这个主体在国际社会合法身份的确认,而在“怎样用”这个关系到人类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上,结成了具体社会实施的关系构架。毋庸置疑,每个民族国家,每一类群文化主体,都拥有同自己历史文化和发展道路相适合的社会基础与文化心性。当所有民族国家-文化类群投身到全球经济生活的实践文化之中,这里所说的‘社会基础’、‘文化心性’,便成为媾和在他们/它们(不同类群文化主体)之间不可超越的发展界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之为人的社会主体性构造。显然,人类的一切理性和发展,都是在人之为人的社会主体性构造中完成的。有价值的哲学思考,恰是借着具有自己文化心性的类群文化主体及其同这个世界媾和一起的发展关系来完成的
   
    如此一来,我们便在新的哲学视野中确立了“怎样看”的关系主体,那便是以其投身全球经济生活的市场-文化运作方式驾驭自身社会发展进程的类群文化主体(所有民族国家);亦在这个哲学视野中确立了“怎样用”的具体关系构架,那便是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所有类属文化单元(民族国家)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之中——各自所处的地位、各自所面对的问题。


    以至,当我的理性被我和自己文化类群共同发展的社会命运所网,便构成了关于我们社会生命状况的智慧之域;当我的存在关系被自己文化类群投身全球经济生活的市场-文化运作(实践文化)所网结,便构成了关于我们社会生命状况的发展之域。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在这样的智慧之域和发展之域来运行的。
   
    概言之,透过这样的哲学主体,所言说的概念-词语、能指-所指、语义-语境,都需要在他们/它们(类群文化整体)结构在全球经济生活的社会生命状况中来约定、去预设。这同我们从前了解的智慧哲学,根本就是两码事。
发表于 2009-11-12 22: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是不断发展和演进的。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充实丰富,也淘汰那些步实用的成分。
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呵呵,商品经济时代“市场”是老二的话只有天作老大了~
发表于 2009-11-13 05: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语境之外老师来这里做客,请多点给我们这里的南方人指点
发表于 2009-11-13 11: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朋友们!瑞贤早~

发表于 2009-11-13 11: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没有新意的东东所以被人厌恶,因为他们老是停留在不着边际、意识独处的问题视域,老是搬弄一层不变的思维理性去愚弄社会。殊不知,他们的理性思维一开始便被“碎片化世界”排斥在语境之外,陷入一种被戏弄、绞杀的可悲境地。无论你如何执着地探寻真理,只要你的生存状态不被发展变化中的生动世界所网结,理性还是理性,世界还是世界!


呵呵,原来“语境之外”竟是春秋笔法。
发表于 2009-11-13 11: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语境兄好笔力!

是啊是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全人类的共识。不是别有居心,或者体制严重滞后的原因,还玩弄名词搞花样,那一定是“少男钟情”、“少女怀春”之另有隐衷了……
俺们新加坡人土气、实在,有啥说啥,“务实”都务到“鼠目寸光之小精明”了,其实在“发展之域”里还要向各路神道多学章法~

再次欢迎语境兄莅临,祝您愉快~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12: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端贤兄、两极哲理问候与关照。此文不过是新近研习之作,谈点自己对哲学的另类看法。其主旨是说,哲学要学会在与时俱进的发展语境中与世界对话,而不只是以一个思者的理性身份与世界对话。

   新加坡战略定位准确、发展速度很快,处在这一发展之域的哲学视域自然对相对落后地区具有启示性意义。难能可贵是,我们在语言上没有太多的障碍,能构按网络自身的规则自由对话。
发表于 2009-11-13 12: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7# 语境之外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强对话,增进交流。请务必尽兴
发表于 2009-11-13 14: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1# 语境之外


语言太,太“文学”了,似乎是来自远方的朋友。很高兴!

要让MR.王瑞贤肯定不这么说。 哲学得好用,哲学得务实,哲学得深入浅出……
发表于 2009-11-13 15: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9# 脚放桌上休息下

也不是这么说呀~ 个人觉得楼主很认真,很用心,很有水平的样子呢!
发表于 2009-11-13 20: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简直是……内裤后面挂大杯——有一定的水平!
发表于 2009-11-13 20: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小波 说:  对于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的精英更为重要。  
发表于 2009-11-16 12: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头头是道,提请版主注意
发表于 2009-11-16 18: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13# 感性的微笑

有理有理,马上去做。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3 08: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诸位跟帖。由于看待问题的视角差异,我的语境可能与大家不同,还请多多包含。

   在鄙人看来:从前哲学是个体认知的,当下时代的哲学(处在发展之域的哲学)则是社会发生的。

    它的认知主体是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所有民族国家,和这些国家中通过市场化运作感受自己社会命运的所有文化类群;

    它的认知(生命感知)对象不是某一抽象事物,而是同我们生产生活保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和自然相互一道的关系。人类通过市场化运作把自己的社会命运放在人与自然相互一道的关系中,这种关系构造的合理性、科学性、属人性,恰是由我们媾和其中的现实命运来预设来评定的。

    因此,人类哲学之发生——恰恰源於他们文化类群同以自然间不断历史调整的这个关系构造中。无论他们文化类群是哪种文化、拥有怎样的发展历史,这个关系构造都会自动给出经由特定民族国家-文化类群所共同“理解”的(用他们实践文化共同解析的)那样一种命运。
发表于 2009-11-23 08: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往今来东方西方都难逃一个“自命不凡”。有些人始终囿于个体认知的井底,说什么他有一宝,等招子亮的来发掘。其实已经中计了,这种思路就只能是作为统治者的棋子,为区区俸禄而沦陷自我。这种人现在还是有。其实不过是懦夫行径。
发表于 2009-11-23 10: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舞咋名词,只能说明空洞。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3 14: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有高人,多指指路,谈谈你们的看法。
发表于 2009-11-23 14: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西,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才是高人,偶来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9: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许多人看来,哲学家需要跟上科学理论的进步,需要把包括科学在内的整个人类知识当作他们的领域,继而将哲学武断地归结为以知识为核心内容的智慧之域。

    而在本人看来,所有的智慧之域(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等)皆因人之为人的发展之域而建、而生、而存。它们均是人化自然的历史性产物。

    如果仅仅把哲学发展框定在由知识拓展的智慧之域,抑或仅仅把人类在某个发展阶段上的知识形态-历史产物作为对哲学的抽象摹写,那很容易将哲学带入形而上的发展歧途。

    进一步说,如果只是研究知识-探索哲学(因循这一条发展路径),不去研究哲学与人类社会之间——架构在人之为人的社会主体性关系之上的交互关系与发展态势;抑或仅把哲学视为人的认识与世界发展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的生命存在同人类变换自然活动之间相融为一的关系,哲学的堕落便在所难免了!

    不难廓清,处在智慧之域的哲学形态,往往强调问题意识,注重经验理性与逻辑分析,强调把我们的信念建立在科学的实事求是基础之上。它要求人们养成一种不带个人色彩、免除地域性及气质性偏见的观察和推论之上的习惯。它通常以研究知识-探索哲学为契机,把运行其中、沟通彼此的理性意识作为逻辑自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往的哲学和历史大都属于智慧之域。

    智慧哲学者需要大智、大慧;需要言说自然、社会、人生各自的道理,并从中探寻人类驾驭其中的一般方法和规律。然而,谋其智、慧其学者少之又少;能够忠实听命于智者的人几近后继无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岂敢惟其命乎?

    处在发展之域的哲学,则强调人类实践文化中业已包含其中的整体意识和发展理念。当今世界,各国投身全球经济生活的实践文化,直接是以他们/它们民族国家-文化类群作为市场载体和文化主体的资格投身全球经济的市场-文化运作。因此,从人类投身全球经济生活的宏观角度看世界——由此产生的哲学,不仅是类群个体诠释其中(诠释在类群文化整体之中)的发展理念,而且是所有民族国家(类群文化整体)把人的社会生命展开其上的一种实践文化。这,也构成了人类哲学的发展之域。

    处在发展之域的哲学,决不是某一个人的思维理性及学说。它特别注重民族国家-类群文化整体,在投身全球经济生活的实践文化中——社会生成的(类属于人的)主体机制及功能结构。因此,它把哲学发展与人类变换自然的历史活动相契合,并以此为契机特别强调逻辑和历史的同一。即强调哲学与经验的一致,强调哲学史与人类变换自然活动历史的一致,强调人的社会意识同他们把自身以类属的主体性关系的一致。全部哲学及其发展历史,既是在人类意识的经验活动和人类变换自然的社会历史活动中来展开,又是在人的社会主体性关系中来展开。不仅如此,个人-社会、自然-宇宙、生命-伦理,所有相关命题都能在这个发展之域找到植根其中的历史分蘖与逻辑始点。作为观念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具与时俱进的发展禀赋。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要摒弃人们观念意识中的各种‘教条’、‘主义’,将马克思学说置放在当下人类共同相处的发展之域。   

    足见,智慧哲学之发展,总是把哲学放在特定学科背景下来摹写,试图达到哲学观念上的某种形而上。对于这类哲学,我们不能排除它在知识探索中继续前行的拓展空间与可能。但,那毕竟是局域的、有限的。对于人类变换自然的整体活动而言,这种哲学视野是远远不够的。

    道理很简单:当下和未来,包括科学、技术、市场、信息、服务、金融、管理等知识领域在内的全部对象存在,统统成为延展人类生命价值的社会证物和属人存在。因此,在这所有对象存在——类属于人的发展关系上,必然同世界各国投身全球经济生活的实践文化保有千丝万缕的价值联系与运行机制。这种联系与机制就是我们所说的“人之为人的发展之域”,也是人的社会生命和主体性关系自由张扬、全面驰骋之域。毋庸置疑,为适合这个发展之域,就需要一种全新的人类哲学。

    概言之:面对人类变换自然的社会历史活动,从前,在相对静态的知识之域(在人类历史某一片段之中)诞生-化育的抽象哲学,已然无法与之面对,更不要说什么“统摄”。当世界各国——纷纷步入全球一体化的历史转型时期,人类亟待需要转变观念方式,通过他们/它们投身全球经济生活的实践文化——谈论理性(谈论人的媾和在这种实践文化之中的社会生命)、言说哲学(言说人类驾驭自身社会历史命运的主体性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4-4-19 01:56 , Processed in 0.0480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