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4年05月02日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变革中的转型文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 11:3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语境之外 于 2013-10-2 18:47 编辑

变革中的文化,迥异于传统文化,也不等同西方现代文化,否则变革之意便无从凸显。因为这里所说的变革,既是工业革命基础上的历史延续,又是肇始于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度的提高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全面开启。说到底,变革中的文化,也是社会转型中所遭遇的文化,故此又称转型文化。


所谓转型,是指人类变换自然方式的历史转型是通过市场化这种社会运行方式把所有类属文化单元(所有国家)结构一起的转型。它意味着,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形成的所有国家,都将成为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市场载体-文化主体;都将成为世界社会中彼此独立、互为对象、相互类属的社会主体单元。因此,这里所说的转型文化,是指面向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所有国家——在他们社会转型中需要重新构建和历史打造的新型文化。这个社会转型不仅包含传统的民族国家,也包含了步履艰难的西方社会。但有一点应该明确:不变革不足以谈及转型文化。


必须指出,对于工业革命滞后的传统国家,他们在全球一体化进程所面对的新型文化更具特殊性。如果这些国家得以成功转型,这种新型文化将成为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和前瞻文化变分组合的有机体。毋庸置疑,那将是带领人类从历史走向未来——最有希望的文化。为此,我们既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把它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相区别,又要了解它不同于以往一切文化形态的特殊性,进而为哲学对这一历史进程的逻辑渗入提供人化契机。


客观地说,这个问题实在太过庞大且复杂。欲在传统与现代双重文化背景下谈论社会变革、诠释新型文化,必须寻找一个恰当接口。在这个接口处既有传统文化的断档,现代文化的缺失,还有新型文化因子和元素的社会生成。不仅如此,这些汇集一起的多元文化又通过全球市场贯穿于所有国家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环节,从而构成人类历史上最为罕见的文化交汇。目下的全球经济生活,就是通过所有国家参与其中的市场化运作,把多元文化在不同层面交汇一起。这就构成我们所处时代最为鲜明的多元文化特征。


一个时代有它特定的历史文化,那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在他们类群生活中的生命直观与物化凝结。然而,今天的文化已然注入更多的发展变数:科学技术、民主自由、知识社会、产业革命、市场经济、开放国度、多元文化、世界事务、全球化进程。毋庸置疑,这将改变传统国家的运行方式,亦是考验人类智慧、推动社会变革的最佳历史时期。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说,文化总是与人类生产生活运行方式中最具活力的生命等价物融汇贯通。因此,当科学技术、民主自由、知识社会、产业革命、市场经济、开放国度、多元文化、世界事务、全球化进程——成为所有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生命等价物,我们便可据此探知当今世界物质文化的社会类型、精神文化的发展走向;就可以根据当下时代提供的社会变数和不同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搞清不同文化类型的国家之间如何在经济生活中生命凝结、交汇碰撞。质言之,处在历史转型期的国家社会,并不会自动朝着人们所期待的方向上自行发展。如果我们对当下时代给定的条件不会利用,对于正待面对的新型文化一无所知,就很可能在现有的看待问题方式中将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就中国社会面对的历史转型而言,它既要面对现代化进程带给它的外在社会压力,又要面对自身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内部社会矛盾。


具体说,现代社会正在把人塑造成新型文化主体:他们内心积淀了丰富的传统观念、智力资本、理性文化,和按照个人需求引发的文化诉求与行为内涵。他们追逐于‘人本’之上、汇聚于‘类本’之中,成为人类社会最具活力的现代一支。就仿佛被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聚集一起的智慧大军,今后一切隐性文化的揭示显性文化的凸显,均离不开这些最具活力的生命元素与文化因子。它们一旦与全球化进程的运行机制、发展变数交汇融合就将释放出巨大的社会创造力。甚至可以说传统国家的转型与型塑,正是依托这类元素的生命架构、文化因子的社会粘连。如果我们不是善用这股先进力量,将其纳入科学发展观的文化视域,为其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意味着社会关系的恶化、生产关系的倒退。


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是在计划经济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历史开启,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处在政府干预的发展惯性中运行。改革开放所拓展的空间、释放的活力,随又被转型过程的“双轨制”和体制性障碍所窒息。由此不仅造成法外之法、发展性错位(追求政绩和国民生产总值),更为贪污腐化、钱权交易、利益集团的形成、权力资本猖獗铺平道路。乃至马哲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通常沦为政治宣传的口号和道具。它使生产生活中固有的自组织和变换力遭受严重的传导阻滞。个人的社会行为和需求,一当来到类群社会便失去起码的信用基础与人化支撑。由此产生的社会危害自然是连锁性的:


1、它涣散了类群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摧毁了市场信用的价值基础,使类群整体缺少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2、这在客观上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使法律秩序、监督机制和社会管理功能失效。3、它使目下的社会变革缺少支撑性和社会整合力,政治生活变得更加步履维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4-5-2 05:40 , Processed in 0.0318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