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4年03月29日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45|回复: 8

举横幅致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30 14: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03月30日





“谢谢你,建国总理李光耀。”简单的一句话,传达了年轻一代对李光耀的感恩。
新加坡理工学院几名学生领袖获知新加坡工院是移灵队会经过的其中一站后,决定以行动表达对李光耀的谢意。他们在校方的支持下订制一条横幅,昨天齐心站在工院外,手举横幅向建国总理致敬。
虽然灵柩在下午1时半左右才驶经杜佛路,学生从上午9时起便陆续在校园外等待。
新加坡工院化学与生物科学学会会长蓝嘉伟(20岁)说:“这是我们现在能尽的一点心意,我想我们以前都视新加坡的一切为理所当然。李先生将教育视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元素,基于他对教育的执着,对学习双语的坚持,我们才能接受完善的教育,新加坡才能有今日的成就。”
作为新加坡的第一所工院,他很荣幸李光耀当年为工院主持开幕,从院方那儿获知李光耀一向都很关注工院的发展。
另一名新加坡工院生陈军豪(20岁)认为,我国的理工学院能发展至今,赢得外国教育工作者的肯定纷纷前来考察,也归功于李光耀为教育事业所奠下的良好基础。(王舒杨摄)


-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4: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文馨(25岁, 国立大学毕业生)

2015年03月30日





我从柔佛来到新加坡念书已有六年,李光耀先生所提出的教育政策,为学生提供了平等的机会。来新加坡读书可以说是我人生中的转折点,因为有他,我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我非常尊敬及敬仰他,所以今早专程回到母校附近来送建国总理李光耀最后一程。


-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4: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居磊(18岁,义安 理工学院华文传媒系二年级

2015年03月30日





每个人的兴趣和擅长的领域都不相同,建国总理李光耀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才干,并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潜能和对学习的持久热忱。他提出唯才是用理念,确保不论贫穷或富裕,都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让每个人都有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身为新加坡人,我很感激有这样的教育制度带领我们成长。


-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4: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施惠(20岁,新加坡理工学院毕业生)

2015年03月30日





爸爸曾说,李光耀先生演讲时,每个人都会仔细聆听,他很有说服力,也爱人民,但因为人们的观点都不同,所以他做出的一些选择并非每个人都能认同。他也很重视双语与母语教育,即使到了90岁,他还在学习华文,这很值得我们学习。李光耀先生重视教育以及个人的修养与价值观,想到他的贡献,我觉得出生在新加坡很幸运。


-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4: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旅居本地也来相送

2015年03月30日





一早聚集在杜佛路的民众等待灵柩驶过的同时,拿出手机或平板电脑观看移灵直播。一些能顺利登录网站收看视频的公众不吝于与身旁素不相识的公众共看直播视频。大家打开话匣子,聊起对建国总理的敬意。
原以为在交谈中的这两人是相伴而来送别李光耀,记者上前了解后才得知董峰(右,26岁,工程师)与来自缅甸的鲁(左,58岁)都是各自前来。
建国总理李光耀的离世不仅牵动本地民众的情感,也引起旅居本地外国人的关注。
三年前到本地工作的董峰说,上世纪80年代华人政治界最具影响力的三位伟人是邓小平、蒋经国与李光耀先生。“李光耀为新加坡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我想在这个历史性的一刻向这名领袖道别。”
原籍缅甸的永久居民鲁在本地的一家跨国公司任职。他约10年前到新加坡居住,感谢李光耀为新加坡打造稳定社会。(胡洁梅摄)


-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4: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沈愉愉(73岁,退休者)

2015年03月30日





我是在1966年第一批从甘榜迁入联邦弄第81座组屋的新加坡人。当时,这里的组屋达16层楼,是全国最高的政府组屋。以前外国人开玩笑说新加坡人住树上,但看看现在,我们不仅有屋子住,设施也很齐全,几乎每个地方都建了有盖走道。
——沈愉愉(73岁,退休者)


-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4: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国华(69岁,退休者)

2015年03月30日





我双脚没有力,不能站太久,所以之前无法到国会大厦吊唁,今天一定要来送他最后一程,就算雨势再大,也没有关系,别人都是这样在雨中等他,我怎么可以先走?
——李国华(69岁,退休者)


-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4: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顺之(91岁,退休者)

2015年03月30日





在联邦弄居住了十多年,我见证了这里的发展,包括兴建组屋及旧屋翻新。我居住的组屋翻新后有了新电梯,我不必再爬楼梯,方便很多。前天我去了政府大厦前大草场排队,但我的身体健康不太好,排了大约两小时后放弃。今天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在这里送李光耀先生这位伟人最后一程。
——黄顺之(91岁,退休者)


-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4: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站长的话
2015年03月30日
|
      
在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逝世前夕的那个夜晚,岛国电闪雷鸣;昨天,在他的灵柩离开国会大厦之前,狮城倾盆大雨。

虽然这更可能是自然现象的巧合,但我们毋宁相信这位一代伟人的离去,连上苍都为之不舍而垂泪,天人同悲而哀鸣。

当他那覆盖着红白星月旗的灵柩,缓缓驶过新加坡共和国的街道时,两旁挤满了冒雨向他作最后告别的成千上万的民众,有不少人的泪水跟着雨水一起流下脸庞。

虽然他的身躯已经在万里火葬场焚成灰烬,但是我们深信,他的魂灵已经化作精魄,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并且将与世世代代的新加坡人民一起守护着它。

一路走好,我们敬爱的建国总理!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4-3-29 13:11 , Processed in 0.03798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