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4年04月26日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趣语《 围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5 22:1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围城》 是写中国1937 年代兵慌马乱时,发生在中上阶级的知识份子身上的故事。作者花了约两年的时间,来写只发生约两年的人与事的变化。可见《 围城》 易读难写,是呕心沥血之作。

据作者钱钟书先生的《 重印前记》 提到,《 围城》 是1947 年在上海初版,1948 年再版,1949 年3 版,过后不再出版(不过,至今还是有许多学生能买到和其它小说在一起的合订版)。

一位远方朋友告诉我她至今还收藏着《 围城》 一书,我理所当然地把她的“爱不释手”的情操解译成《 围城》 是好书;吝惜她还保存着难得的“此情不渝”的女性美之余,也引起我天生的好奇,欲知《 围城》 为何物?

电话刚放下不久,友人就回电邮,热心付上我要的《 围城》 电子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虽无废寝忘食,却仿佛如吸食鸦片大麻般地上了瘾,日以继夜的一口气看完《 围城》 ;如此魔力,从何而来?那电子书也似乎具有吸食鸦片大麻的后遗症,看完,我两眼就能各看两物,把“一”看成“二”,思怡犹存,谁之过?

读《 围城》 ,让我感觉作者的学问深渊如大海,不是从海平面往下量的那种有底之深,而是从海平面往上量之深,无顶。也许你读完《 围城》 ,也会和我一样的感觉:学了很多东西。

我最喜欢钱先生透过自然事物、科学、文学、诗词名句、艺术名作,和不同外语(英、法、德;书里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英语),来描写人的情绪及故事情节的变化,从中带出不尽的幽默和会心自笑。这点,要你读了才能体会我的话。

《 围城》 是公认的好书,这方面的佳评很多,我不再赘言。若有不足之处,我认为是人物性格有偏差,读来像似话剧,有点失真。深层分析书中人物,大都受过高深教育,有:大学生、留学博士、讲师、医生、教授等等。然而,学问虽然及格,却没有一个人的修养及格,他们都是一些多事、怕事、闹事、爱管闲事、无所事事,及情绪不稳、自私、爱争口舌之辈。读了,虽有发泄的快乐,也有早泄的不满;无法直接启示读者,借以增加修养;更觉得,这世界没有好人好事。

许多人说,《 围城》 在比喻婚姻,城内结婚的人想出去,城外未婚的人想进来,但我对这种论调的感觉不强烈,因此无法苟同。故事虽然环绕着不少的男女情爱,然而,想结婚的人多,而想离婚的却不多;更何况在那个年代,男女谈情说爱为了结婚,是自然之事,不像现在,男女谈情说爱不是为了结婚,才是自然之事。

读者喜欢《 围城》 ,相信是因为作者描绘人的情绪及故事情节的功夫登峰造极。字里行间,除了幽默之外,还能让人获得“犹如唐三藏带着经书回到长安的快乐 , 而文章里所借用的自然事物、科学、文学、诗词名句、艺术名作和不同外语等等,从不重复,因此,不断地给读者“SURPRISE ( " SURPRISE ,通作“惊奇、惊喜”,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意想不到的快乐 )。这种“SURPRISE
,仿佛是兴奋剂,被钱先生不断地参融在文字里,提供读者饮吸,让人欲罢而不能,只好兴奋地阅读到底。也许是他在这方面的专注,文章里的说理及哲理内涵也就相对减少,每章虽有结局,但结局是好是坏,谁对谁错,常是空白,答案就留给读者自己去猜了。

写此短评,作为谢谢介绍《 围城》 给我的朋友。
29/12/20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4-4-26 08:54 , Processed in 0.0408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