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905.现代核物理可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30 07:24: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3905.现代核物理可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2017.8.30

最近思考中微子发现一个问题:既然中微子那么小,地球都可以轻松穿越,人类是如何发现的呢?联想到其他基本粒子,都是先假设,后寻觅,再论证,一两个旁证就确定了,若有学术造假,全人类都会上当受骗。

以所谓夸克理论为例,竟然有六种之多,还不算正反、色、味的差别,可以组成多少种质子、中子?元素周期表上好像没有那么多区分!

又比如观察基本粒子踪迹的所谓“泡沫室”,光子通过可以出现泡沫痕迹吗?中微子地球都可以轻易穿越,“泡沫室”会留下痕迹吗?如何确定是哪一种基本粒子通过的痕迹?

我看过一本《奇异夸克》,有二、三百页的一本书,每种夸克可能都不止数十种类似的书,一般人很容易看糊涂,觉得高深莫测,可教科书上并没有多种质子、中子的介绍。原子有无限分割下去的可能,人类却没有寻觅目前科技手段难以发现基本粒子的必要,众多投入没有成果很容易产生学术造假,把物理学搞成玄学。

正负电荷、正负电子、光子、初始化学元素(氢、氦同位素),足以解释正负电荷到化学元素的形成过程和可逆过程。宇宙射线的成分证明初始化学元素只有正反氢、氦同位素,相对高端化学元素可能都是在正反氢、氦同位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燃烧现象的实质应该是初始化学元素裂变为正负偏电荷光子的过程。正负电荷可以形成正负电子,正负电子可以聚变出光子已经是科普常识,偏电荷光子的存在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和质子、中子的差别得到证实。核外电子构成反映核内质子分布,核内质子一般以质子、中子对的形式存在,可能只有“氘”、“氚”、“氦4”三种形式,结合原子量,相对高端化学元素的内部结构可能逐一搞清楚。

“氚”是不稳定结构,可能释放出一个偏电荷光子的电子转化为“氦3”,“氦3”也不是原子内部的稳定结构,可能转变为阿尔法射线。当然,这不是普遍现象,可能还需要其他临界条件。

分析化学元素周期表,相对高端化学元素中“氚”结构有逐步增多的趋势,表现为中子比例的增加。84号和其后的化学元素都是放射性元素,可能是原子内部和表层“氚”结构数量导致核裂变的某种临界现象。

“氦4”可能是相对高端原子的核心内核,只有原子崩溃才可能转化为阿尔法射线,所以我现在怀疑一般阿尔法射线可能是“氦3”成分。

分析原子内部结构时我发现原子内部存在“氦”、“氖”、“镍”、“钯”、“铂”、“钕”、“铀”和110号元素等不同周期的内核,它们全离子形态下的原子与全离子形态的“氘”、“氚”原子紧密结合有可能形成不同的相对高端化学元素。超过摄氏570度的氢气可能只剩下离子形态的“氘”、“氚”原子,获得原子形态的其他化学元素可能存在困难,科学家可能会有办法。如果理论上成立,工艺问题解决,没有加速器也可能合成相对高端的化学元素。

本文有些离经叛道、大逆不道,仅供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1:48 , Processed in 0.0741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