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0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宇宙降温演化论》(作者:王瑞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22 20:5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载需得到作者书面同意)

前言:本文是以天文学家发现的年龄大过120亿年的CS31082-001星体为依据而立论,文中论述除了根据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的定理、规律之外,还根据两个宇宙律法,既:佛教的“无常律法”,及“两极哲理”律法。 “无常律法”是指宇宙一切有形无形的万物一直都在变化,不会有静态,“无”也不会有静态;“两极哲理”则是一切有形无形的万物在自然变化时的连锁反应的规则。这些定理、规律和律法,文中不再重申引证,读者有兴趣可上两极哲理网站:www.lee-philosophy.org 阅读。文中的温度和年龄数字是以被承认的数据为根据,再利用“两极哲理”的“事物自然变化规律”里所得出的常数推算而得。文章也以元素的一般特性立论,就是:元素不断高温加热就会由固态变成液态、变成气态、变成离子状态、变成原子状态、变成粒子状态、变成微粒子状态等;也因此假设微粒子等也会因温度不断下降而冷却还原。两种变化过程都可能发生核变、聚变、裂变、衰变等一般的物理变化。

(注:文中不同宇宙演化阶段的温度是以2008年在网上搜索到的宇宙大爆炸的最高温度为1x10的39次方摄氏度为参考而推算出来,若此温度以后有所改变,亦须作出相对的调整或修正。)




人类现在对宇宙已有更多的认识,利用这些最新知识所提供的数据(如宇宙早期和现在的温度、不同星体的年龄、体积、距离等)配合最新的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生化知识等,再加上逻辑推论,可以拼凑出全新的“宇宙出世”,如下:


一、太初期:
在32400亿年前的宇宙,最高温度是216 ℃x10的39次方,这时期的宇宙是“黑色”的,它无光、无任何粒子、无任何原子、无任何元素、无任何分子、无任何物质,也无能量。
这时候的宇宙,只有温度,奇高无比的温度。宇宙尽量让自己奇高的温度在各点保持绝对衡一,没有激烈波动。然而,温度最终还是被“窃走”,宇宙终于“出事”了,在那些最低温的点“结出”了微粒子,引发连锁反应。


二、粒子期:
这是宇宙物理演化的时期,时间可推算到最早在5400亿年前,那时的最高温度是36℃x10的39次方。温度被“窃走”后,宇宙“结出”微粒子,温度因此波动并逐渐下降,又引发宇宙“结出”越来越多的微粒子。如此连锁,微粒子越“结”越多,逐渐扩散漫布,宇宙温度也越来越低,导致宇宙许多地方最后变成不适合微粒子活动与生存的空间。微粒子开始“组变”,构成粒子。

粒子来到宇宙,“窃走”更多温度,宇宙又再继续波动降温,又逼使大多数的粒子无法活动和生存。聪明的粒子们又联合起来“组变”,形成原子。原子一来,又大量大量的“窃走”温度,并把宇宙“撕裂”。宇宙开始出现“裂痕”;宇宙因此只能继续波动降温,要让原子活不下去。


三、物质期:
此刻的时间来到900亿年前,宇宙的最高温度是6 ℃x10的39次方。温度继续波动下降。面对温度的不断下降,为了生存,原子也不得不效仿其父亲和爷爷,开始“组变”,构成分子,现形为元素。元素比父亲和爷爷更猖狂,它不但大量“窃走”宇宙更多的温度,还继续“狠击”,把被原子“撕裂”的“宇宙裂痕”,进一步撕开了“空间”。接着下来,原子与分子不断争相“杂化”和“组变”,物质越积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多,最终因“饱和”而凝结现形,成为宇宙里的大大小小“雾团”,宇宙这时候开始出现实体,密密麻麻的散布各处。温度继续波动下降,但“雾团”里的物质、分子、原子、粒子等还继续“组变”、“杂化”、“衰变”、“裂变”、“聚变”,因此, 不少“雾团”开始变成“火球”悬浮在宇宙里,宇宙开始变得明亮,;火球处处、密密麻麻,宇宙开始有焰火。


四、星体期:
此刻已来到150亿年前,宇宙最高温度是1℃x10的39次方,但温度继续被“窃走”而不断波动下降,最低才只有3000℃;宇宙开始进入全面化学演化,各个“火球”开始自己的演化生涯。在“杂化”之下,许多“火球”开始出现更多的物质、开始冷却、开始固化、开始“结皮”。“结皮”把“火球”包了起来;宇宙温度越来越低,“结皮”也越来越厚,但体积却比原来的“火球”大大缩水,宇宙的密度也因此越来越小。有的“火球”还会继续发生“衰变”、“裂变”、“聚变”,使得它们无法“结皮”冷却或冷却速度缓慢了下来,至今还在大放光芒。也有的“火球”后劲无力,固化未成却自爆身亡,碎片洒散于宇宙。此时宇宙又开始由明亮逐渐转暗,只剩深处还在自燃的星球所放发出来的点点星光。


五、生物期:
这是25亿年前的宇宙,深远之处虽然还有残余未固化的“火球”在自燃,然而温度还是不断波动下降,最低温度可达0℃或更低,宇宙的空间还在扩大,各个星球往低密度空间缓缓飘移。此时的宇宙已适合生物生存,有的星球已进入宇宙第三个演化:生物演化,生命开始出现。
到了约5亿年前,宇宙的最低温度可达-273.1℃。宇宙里的地球开始出现生命物质,生物演化在地球正式上演。生物演化最著名及最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理论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不过,《进化论》受到当时有限的科学知识的局限,只能论述人类是由猿猴演化而来,却无法说清猿猴从何而来;然而,随着科仪的先进,生物科学家们也因此能对生物的演化作更深入的研究,并写出了大量的科学报告。所有报告对地球上生物的演化都相当一致的,归纳如下:


1. 生物演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 生物演化是由无生命物质(蛋白质体)到单细胞、到复杂的整体,再继续不断的演化(达尔文的《进化论》是这类演化的其中后一环节)。
3. 生物演化是由湖海开始到陆地高山。
4. 生物演化是经过“突变”、“杂化”、“组化”而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新种生物。
5. 生物的生命是从上述生物的演化逐渐形成的,由低级生命到高级生命。


从上述可得一个结论,生物最初是单性繁殖的,我们现在的“复制羊”(和其他复制生物)这种繁殖方法,只是生物繁殖的“复古”,并非“违背自然”。由此可以进一步推论,要生物“复制”成功率高,除了卵子来自雌体之外,所取用的细胞核最好是来自雄体,因为现在的高级生物已非雌雄同体,其单性的“繁殖机器”已被“一分为二”了。


结论:
1. 宇宙是经过亿万年、在不同的时期,通过不同的演化方式而来的,这些演化方式是:物理演化、化学演化、生物演化;然而,这些演化都离不开“突变”、“杂化”、“组化”这三种基本方法。(“衰变”、“裂变”、“聚变”、“裂变”之后会出现新的粒子、原子或物质,与生物“突变”后产生新品种极为相似,故可视为物理上的“突变”)。那么,宇宙接下来的演化方式会是什么?我想会是“机械演化”,就是宇宙充满人造星体和住着数不清的机械人,但那会是8000万年后的事。地球上的生物演化会继续不断“杂化”、“组化”和“突变”,未来的人类可能变成人形象鼻、狮身人面、人性猴身、人脸象耳、会发光的身体、等等,大家随个人喜欢,要什么的“打扮自己”就能自己“打造”,但那会是一亿年后的事。

2. 宇宙是经过亿万年的演化而来,生物的生命也是经过几十亿年演化而来,是由低级生命到高级生命,这和“上帝”创造宇宙与生命的说法有着极大的出入。

3. 假如有“上帝粒子”,(God Particle,物理学新名词,一种物理学家认为会存在但还未能证明它的存在的粒子; 科学家认为此粒子是宇宙最早出现的粒子。)而且“上帝粒子”和生命有关系的话,那么,此粒子应该在宇宙演化的“粒子期”就出现至今,它会像阳光一样,普照宇宙与大地,地球上的生命才会生生不息。“上帝粒子”的功能也许会像似阳光给植物“光合作用”一样,当它洒射到生物体时,“上帝粒子”就能产生“生物光合作用”(说成“生命作用”会更贴切),给生命源源不断的能量。

4. 假如“上帝粒子”真的存在,它又从何而来?要知道答案,你也许需先认识“两极哲理”。“两极哲理”的事物自然变化法则有说:凡宇宙自然生长的事物,都有对立体;换句话说,宇宙在“太初期”开始“结出”微粒子的同时,也“结出”了对立的“暗粒子”(或称“阴粒子”、或称“负粒子”),这些粒子如今犹存,而且还能对生物产生“生命作用”,助生物产生能量、维持生命。

25/10/2008/王瑞贤

http://www.lee-philosophy.org/viewthread.php?tid=185&extra=page%3D1
3#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7:24:34 | 只看该作者
2# 两极使者


科学家最近的研究结果认为,水在太阳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所以,地球上的水不可能来自太阳系(大意)。不过,根据王瑞贤的《宇宙降温演化论》,宇宙的演化可分为:一、太初期二、粒子期三、物质期四、星体期五、生物期,水应该是在宇宙演化过程中的“粒子期”进入“物质期”后开始形成和出现,那可能是在900亿年前就发生的事。不过,根据王瑞贤的理论,水和其它物质不是一次就全部形成,而是至今还在不断地在宇宙不同地方形成。

换句话说,地球上的水,可能来自比太阳还早的外太空,也可能来自比太阳还迟出现的其它星体。

http://www.lee-philosophy.org/viewthread.php?tid=185&extra=page%3D1
2#
发表于 2010-11-23 07:44:24 | 只看该作者
1# 两极哲理

《宇宙大笑话和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也许您曾听说过,但宇宙大笑话您就未必曾听说过。

宇宙大爆炸的假说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记忆中,最早提出大爆炸的科学家说大爆炸起于约100亿至120亿年前,但真正的数字谁也说不准。后来,当美国科学家Timothy C. Beers (出生于1957年6月24日)发现了一颗被命名为CS31082-001的星体,其年龄被鉴定已经具有超过120亿年之后,以斯蒂芬·威廉·霍金为代表的科学家跟着告诉世人宇宙大爆炸应该发生在约130亿年或更早之前,之后才有星体。


当宇宙大爆炸的年龄被提前到130亿年前之后,有科学家接着说CS31082-001这颗星体的年龄可能大过130亿年,借以推翻宇宙大爆炸假说;信仰宇宙大爆炸者也不甘示弱,随之再把大爆炸推前到150亿年之前。总之,过去20年来,信仰宇宙大爆炸的科学家一定要把大爆炸的年龄搞大过CS31082-001星体的,来支持他们的信仰,而反对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家也喜欢把CS31082-001星体的年龄说成大过大爆炸,来推翻对方的信仰。

笔者今天在网络查阅的结果是,科学家最近以更可靠的方法鉴定CS31082-001星体之后,得到它的年龄约125亿年(错差约4亿年),当然,最新的宇宙大爆炸的年龄也随之被信仰大爆炸的科学家改写成135±29 亿年,但还是比CS31082-001星体年纪大。

我查阅不到鉴定大爆炸年龄的有效科学方法,但只觉得以威廉·霍金为代表的科学家为了巩固自己的信仰,不惜创造数字来支持他们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而有些已经迷信了大爆炸的科学家自然的先入为主,认为宇宙里任何星体的年龄不管有多大,都一定比大爆炸来得年轻。这真是一个宇宙大笑话。

不过,在查证宇宙大笑话的过程中,笔者发觉宇宙大爆炸的假说在这两年里也有所更新。两年前,笔者能查找到的理论是,大爆炸后宇宙星体就马上形成,但其形成过程却是一片空白,没有什么的涉述。如今却有如下的描写:

  ……在大爆炸发生的几分钟后,宇宙的温度降低到大约十亿开尔文的量级,密度降低到大约空气密度的水平。少数质子和所有中子结合,组成氘和氦的原子核,这个过程叫做太初核合成。而大多数质子没有与中子结合,形成了氢的原子核。随着宇宙的冷却,宇宙能量密度的主要来自静止质量产生的引力的贡献,并超过原先光子以辐射形式的能量密度。在大约37.9万年之后,电子和原子核结合成为原子(主要是氢原子),而物质通过脱耦发出辐射并在宇宙空间中相对自由的传播,这个辐射的残迹就形成了今天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虽然宇宙在大尺度上物质几乎均一分布,但仍存在某些密度稍大的区域,因而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区域内的物质通过引力作用吸引附近的物质,从而变得密度更大,并形成了气体云、恒星、星系等其他在今天的天文学上可观测的结构。这一过程的具体细节取决于宇宙中物质的形式和数量,其中形式可能有三种:冷暗物质、热暗物质和重子物质……

上述的理论内容,和笔者两年前写的文章《宇宙降温演化论》 http://www.lee-philosophy.org/viewthread.php?tid=185&extra=page%3D1 的宇宙演变原理颇有相似之处,真是巧合。然而,笔者在文里推算出来的宇宙形成年代和温高数据,也许就不那么容易被破解摘取;而且,天体科学家至今所发现的各种状态的新天体,它们的形成和《宇宙降温演化论》所说的还很一致。
瑞贤/19/11/20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1:26 , Processed in 0.0708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