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2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统思维在类群文化整体中的历史转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4 11:3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语境之外 于 2011-2-19 17:52 编辑

    思维,按照百度百科词条的释义,包含两层意思:1、与“感性认识”相对。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2、与“存在”相对。指意识、精神。

    从概念上说:思维是思维主体处理信息及意识的活动。其中,思维主体,既包括自然进化中的人,也包括由人类发展完善、社会运用的人工智能产品。他们/它们相依而存,共同构成对信息进行能动操作(如采集、传递、存储、提取、删除、对比、筛选、判别、排列、分类、变相、转形、整合、表达等等活动)的生命物质。但最终构成思维内在驱力及其逻辑内涵的主体,依然是能够感知事物、善于启动大脑的智慧之人。智慧思维便由此得名。

    此外,思维活动的对象是信息及意识。信息是能被思维主体识别因而发生交互联系的事物现象、表象及其蕴含。特别需要注意,作为思维活动对象的意识,不能等同为思维。意识是思维活动的产物,它以信息的形式储存、表现和输出。因此,意识传播的实质是信息传播。意识往往又会成为思维主体进行下一步思维的发生学基础。

    根据这一定义模式,思维介于人的感知活动和存在之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而在笔者看来,这种定义模式,一开始就把思维功能囚禁在狭义的人脑之内,没有把人类活动成就给思维主体的外部社会条件,明确地纳入为我客观化的主体性范畴。仿佛我们对世界的全部认识,仅与人的大脑机能自主激发的内在状况相关,而同人和自然具体结合关系的生命状态、实践文化无缘。

    事实上,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网络世界(虚拟世界)的形成、物联网的普及,人类大脑可以凭借信息技术和手段,捕捉-整合人脑之外的各种社会信息生命感受在大脑之外构建起更加复杂的心理作用机制生命回馈系统并依托这种脑外功能和机制形成一套全新的认知概念和语言,做出更加明智的社会生命认知与选择

    同样,类群整体和个体(民族国家、区域集团和理性个体)可以凭借他们/它们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实践文化,和与之适合的心理作用机制、生命回馈系统,将他们/它们因应市场变化的状况,把看似无序的各种信息、生命感受汇集一起,继而把它视为最能包容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生命共相的类群文化整体,视为预设和承载他们/它们共同发展命运的类属文化单元。当人们依托脑外功能和机制形成全新的认知概念和语言,实际是依托这个类属文化单元的固有功能和机制,而在自己文化类群参与全球经济的市场-文化运作中,基于稳固自身市场结构地位的发展需要所投射出的具有本体构造意味的特殊语言——拥有自己功能机制与文化心性的存在式语言!   

    这样一来,人的思维就纳入双重结构(大脑结构和类群文化整体的发展结构)和双重语境(个体思维理性的自然语境和类群整体共同发展的实践文化语境),进而从根本上打破原有思维概念的固有逻辑框架。藉此,人类思维可以凭籍他们/它们文化类群感同身受的社会生命状况与实践,跃迁到人脑机能以外——从中历史沉淀、文化领悟,进而把从前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在人和自然相互一道的发展历史中衔接起来!

    有鉴于此,我们可以尝试这样描述“人类思维”:它是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又把人和世界相融一起的社会生命现象’;在人类社会的全部发展历史中,人类思维始终都在尽其所能地干着这两件事。所不同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产方式的改变,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思维,总要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智慧形态相结合

    站在当下历史的高度来回顾,人类社会先后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智慧语言及思维:语音语言及思维、文字语言及思维、概念语言及思维、实验技术语言及思维、科学知识语言及思维、符号语言及思维、图像影音语言及思维、广告生活语言及思维、设计艺术语言及思维、各类工程语言及思维、市场运作语言及思维。。。。

    然而,无论哪种智慧语言及思维,无论它在智商情商财商有着何种不同反响的生命经历与表现都是在社会与生命聚合一起的发展进程中才以其独到的智慧方式绽放出来!人类智慧生命的独特性,不仅同个人的生命活动、发展欲望相吻合,且与当下人类生产生活的市场-文化运作相一致。因此,所谓人类思维,恰是在市场-文化运作这一社会运行方式之中来构型。换言之,当着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类群个体(不同于独立的思维个体),需要按照凸显他们生命智慧的语言-思维驾驭各类事物,进而通过这类事物凸显人类活动结构其中的生命状况、渲染这类智慧思维相融其中的文化意蕴、改变人与自然相融为一的延展方式——这时,人类思维便以其适合市场-文化运作的方式——被人类不自觉无条件的生命活动社会地启动了!这里的意思是说,人类思维不仅有它从属生命个体的表现形式还有它类属于人的社会运行机制


    根据这一线索,对于人类思维类属于人的社会生命状况,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人类思维的表现形式运行机理社会功能上;二是在人类思维的社会作用给力方式上社会结果上。前者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思维类属于人的基本特性,后者有助于我们最有效地利用和把握人类思维的全部成果。

    迄今为止,所有这些智慧语言及思维,都是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把人和世界相融一起的社会证明,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思维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智慧形态相结合的文化证物,都是使人类思维向着更符合人性的发展方向上的历史逼近。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印证了人类的进步,也暴露了人性的丑陋。哲学的使命就是在人类发展提供着众多希望与失望的思维文化和生命语境中,让发展和发展环扣、让生命与生命相携。

    目下主流哲学的发展,依然停留在经由静态的概念语言及思维所拓展的学术层面上。

    然而,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人类的智慧形态及思维——不是向着愈发抽象的语言样式来转变,而是向着愈发具象的生命践行方式市场-文化运作方式来整合。以至我们不得不说:真正与人类社会进程相同一的人类思维和哲学,恰是通过人类变换自然的社会生命活动来完成!而人类的思维和哲学不会只在一种智慧语言的生命式样中来完成

    人类生命活动的社会丰富性要求:必须把迄今为止人类占统治地位的所有智慧语言及思维整合一起,以它们彰显人类生命价值的不同抽象意味和文化特质,向着社会发展生命和谐来回归

    反思与回顾,无论哪种智慧语言及思维,无论智慧思维在智商、情商、财商上,有着何种不同生命经历与表现,它们都是在社会和生命聚合一起的发展方式中,才以其智慧生命的独特性绽放出来!正因为此,目下的智慧语言及思维,不再为某个生命个体所拥有,而是被人类变换自然活动的实践文化来统合。
2#
发表于 2010-12-6 10:32:57 | 只看该作者
语境君,问候!
http://www.lee-philosophy.org/vi ... &extra=page%3D1 请移玉,谈点高见~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0 09:23:08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 白信 在2010-12-4 16:50:13的发言:
“思维驱力说”的四性概念

一、看性
人类思维与动物思维一样,“看性”是先天性、生命性的第一位思维驱力,也就是“我看故我思”的直觉思维,绝不能将“看性”的视觉与其他感官的生理性功能等同,视觉信息先入为主的主导了人类绝大部分生命性、情感性的思维活动,大开眼界和大饱眼福均说明“看性”,具有人人皆有的自觉、自主的“显意志”的思维驱力。

二、字性
人类思维与动物思维的区别,就是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后天教化而来的思维,作为一种表达、交流、行事的意涵复杂的思维形式,“字性”就是人性,即修饰和包装人性自恋、自卑、自大、自欺、欺人的工具,“字性”更主要的是一种有目标、计划、行为的工具性的思维驱力。因为人与人的文字思维水平、能力、修养千差万别,“字性”有限的思维驱力与“看性”无限的思维驱力对抗,无论理性或非理性,都是败多胜少,永远居于末位。

三、情性
人类思维与动物思维一样,“情性”也是先天性、生命性的思维驱力,差异仅在人类生活在错综复杂的文明社会人际关系中,喜怒哀乐的“情性思维驱力”更加丰富多元,并且作为一种不自觉、不自主的“潜意识”的“思维驱力”,在外部环境因素的压制、扭曲、遮蔽、变形下,“情性”是最难以捉摸、自控的一种神秘的“思维驱力”。

四、机性
人类思维与动物思维的另一个区别,就是人类后天具有动物所没有的“机性”思维驱力,“机性”类似庄子所说的“机心”,即技艺性的能力和心计,发明创造各种各样延伸人类能力的工具,随着高科技工具的神功伟力,培植了现代人“爱机如命”的“机性”,现在“机性”的思维驱力已经成为看性、字性思维驱力的主宰,异化人类的情性与机性“人机合一”,痴迷的成为一种“仿机人的思维驱力”。




    思维是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又把人和世界相融一起的社会生命现象’。迄今为止,人和对象世界构成对象化联系的所有社会生命式样,都是通过人类思维这个社会中转站最终来完成。


    按照白信先生的划分,人与外部世界构成对象化联系的思维运动,主要因循 “看”、“字”、“情”、“机”这四条生命线索来展开。抑或说人类思维的发展,主要是由人的展开在这四个方面的思维特性来驱动(“思维驱力说”的四性概念)。具体说,它们可以概括为:1、根据人类生命所查、视觉所见,构成人们直观世界的思维“看性”。2、通过文字语言指涉对象、传达意念、引导人类行为的思维“字性”。3、依托情感沟通,而在同类之间形成生命欲求、心灵互构和伦理观照的思维“情性”。4、以科技和艺术对人类生命活动的拓展、社会感官的延伸,进而改变人类实践运行方式的思维“机性”。

    在人类参与生产生活的社会实践中,每种思维特性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式样,都同其他思维形式共同拓展人类的思维空间。因此,每种思维式样不只是人类思维由以发生的四条生命线索,也是构成思维运动的四种文化(人化)驱动。人的社会生命正是依托于此,方才在人与自然具体结合关系的发展历史中凸显生命的顽强、壮丽和伟大!

    历史地看,这四种思维式样并不是在同一历史时期来发生,而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先后以其占统治地位的方式来凸显。不仅于此,这四种思维特性又是依照先天-后天、情性-机性两种相互作用方式来构型。也就是说,人类思维的发展,不仅经历了一个“看性”与“字性”矛盾交织、相互作用的历史成熟过程(从史前文化到第一次工业革命),还经历了“情性”与“机性”纠结一起、相互缠绕给人类带来巨大希望和绝望的痛苦时期(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全球一体化历史进程)。

    从发展上说,从史前文化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代表着人类的“字性”思维对原始个体“看性”思维的历史取代;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全球一体化历史进程,则代表着现代人类的“机性”思维对原始 个体“情性”思维的历史取代。这样一来,人和对象世界构成对象化联系的实际切入视角和链接方式就同工业革命以前大大不同了

    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历史取代上:一、工业革命以前,那种仅由思维个体社会展开的思维“看性” 和直观,正在被全球一体化进程——借着思维“机性”所重构的人类思维“看性”所取代。它标志着人类借着现代社会的“机性”思维所展开的思维“看性”,不再以智慧个体的看性思维来呈现,而是在“机性”思维展开的广阔视野中,被所有文化类群共同发展的社会生命状态来直观。换言之,正是人类的“机性”思维,使得我们对整个人类发展的社会生命状况及其历史弊端的全面了解——成为了可能。二、工业革命以前,那种只在情感个体间有效传递的思维“情性”, 正在被全球一体化进程——借着思维“机性”所重构的人类思维“情性”所取代。它标志着人类借着现代社会的“机性”思维所展开的思维“情性”,不再以智慧个人的生命情性来呈现,而是在“机性”思维拓展的情感世界(包括虚拟世界)中,在所有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文化类群之间来传递。 换言之,正是人类的“机性”思维,使得我们对整个人类的伦理观照及其有悖人性发展方面的了解——成为了可能。

    尽管如此,在延续人类精神的文化血液里,在决定人类发展方向的实践文化中,依然大量保持原始“看性”思维和“情性”思维的历史痕迹。从目下人们看待问题的基本视角和处理全球性事物的社会方式看,被个体“看性”思维、“字性”思维所推崇的各种思想主义、人文情结依然盛行,丛林规则、霸权主义还在主导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历史格局。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人类社会却爆发了各种全球性危机、产生出百思不得其解的发展性困惑、构成着震人心魄的生命异化!

    纵观人类思维种种,人类总是因循智慧思维的某一种生命式样来前行。在经由这种思维模式展开的智慧世界中,人们只会看到:事物发展因循这种狭义因果所承接的逻辑必然,而无法站在当下历史的高度,从人与自然具体结合关系的社会发展方式出发,重新整合人与自然具体结合关系的社会主体形式及其思维运行方式。殊不知,今天我们研究人类思维,它的目的和意义,正是为着摆脱以往智慧思维的发展进路,因循人类变换自然活动的社会主体性方式——人类投身全球经济生活的实践文化方式启动具有人类共性特质的发展思维及其文化思维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1 18:35: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语境之外 于 2010-12-14 22:21 编辑

    从本质上看,思维“看性”、思维“字性”、思维“情性”、思维“机性”,都是人类智慧思维的一种。只是因着人类逐渐发育成熟的智慧取向,才在表现形式运行机理社会功能上使彼此区分。从现象上看,‘四性’思维之间,无时无刻都存在着相互抵牾、彼此竞争,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施加它们对社会对人类对市场的左右与影响。但它们毕竟是类属于人的智慧形态,在面对人和事物以何种思维样式来相处时,在它们抉择同哪种智慧形态的思维样式协同作战时,在它们共同面对日益复杂的变化世界时,‘四性’思维之间的联系和纽带总要受到人类主体(执掌思维取向的思想者、各种智慧产品的受用者,和控导社会进程的组织者的社会作为与影响。因此,如果轻易按照某种占统治地位的思维驱力——决定人们对四种思维驱力的社会(价值)选择,就将使社会个体陷于彼此不睦的文化境地,就将使人的社会生命沦陷在及时行乐和亡命奔波的冲突之中!


    客观地说,由于社会分工角色的不同、个人爱好不同、智慧取向不同,人们所面对的对象事物不同,特别是这些事物与人类利益、社会需要、个人行为、主观欲求构成的关联方式不同,就决定了人们总是以自己擅长的智慧取向(思维看性、字性、情性和机性)、凸显自身社会功能和存在价值的思维样式、彰显自己思维特性的思维方式来影响人们与之相处的生命过程。故而,人们总会以各自思维驱力的方式对它们构成相应的主观策动和社会影响力;总会按照自身社会生产生活的运行方式,把类属于人的思维看性、字性、情性和机性——科学地调动出来社会地整合一起;总会在承载这些思维特性的现实载体上发掘类属于人的生命价值构造类属于人的功能式样培育类属于人的智慧形态。因此,思维的四种驱力,终究会在它们类属于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文化中,摆脱困境、彼此自洽、达于和谐。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9 10:3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语境之外 于 2010-12-20 07:33 编辑

    人和对象世界之间构建起的思维联系,首先是经由某种类属于人的人化因素建构-成熟起来的主体性联系。这里,每种类属于人的人化因素,都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中积淀而成;每种成熟-建构起来的主体性联系,均承载着人和对象世界间独特的关联方式与运行机制。当着思维主体,通过类属于人的人化因素、启动了人和对象世界间特定的关联方式与运行机制,进而同对象存在构成主观能动性的内在关联时人的思维方才自然流淌应然发生

    从认识论的角度理解人的主体性思维,一切被人们身心亲历、纳入视觉范畴的对象存在,共同构成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主体“看”性;一切以语言概念、符号文字纳入传播领域的对象存在,共同构成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主体“字”性;一切关乎生命成长、心灵互构和伦理观照的情感世界,共同构成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主体“情”性;一切以科学技术和艺术对人类生命活动的拓展、对人类社会感官的延伸,进而在架构和培育类属于人的人化因素和运行机制上,彻底改变人和对象世界构建起思维联系的关联方式,因循这一线索又构成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主体“机”性。也就是说,人的思维首先是在类属于人的主体性这个人化因素前提下来确立的。就其合理性来讲,思维“看性”、思维“字性”、思维“情性”、思维“机性”,都是为着人的主体性和人类主体社会践行的生命活动来服务的。凸显着不同生命特质的思维主体性,决定了人类智慧形态的多样性。

    尽管每种与主体关联的思维样式、投射角度、追求目标不同,但它们都是承载人类思维的智慧形态;它们之间迥异的思维特性,完全是在各自表现形式运行机理社会功能上加以区分和觉察的。不仅如此,它们在思维功能社会作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给力方式上,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思维、理性思维。毋庸置疑,此时的思维‘看性’、‘字性’、‘情性’和‘机性’,已然在它们类属于人的特定方向上,有了更加细致的主体分工和长足的社会进步。

    所以在分类方法上,人的思维看性、思维字性、思维情性、思维机性,主要是人们社会分工、个人爱好、智慧取向不同,因而在呈现和展示各自智慧思维的特长视角和侧重点上彼此迥异。特别在保持各自原初的思维特性上(‘看性’‘字性’‘情性’‘机性’上),均会在印证自己智慧特点发挥自身智慧语言优势上,保持(侧重)某种始终不变的逻辑一致性。正因为此,人的思维才在类属于人的不同主体性关系上产生社会分化,人的‘四性思维’方才从传统的概念思维、理性思维中异军突起。


    进一步说,人的“四性思维”,处在当下社会发展的现象之域,它们一开始就是被人们反思、分析、社会运筹的理性对象。欲对它们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发掘四种思维特性合力共谋的社会给力方式,自然成为下一个目标。这就需要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之域——缕清每种思维特性的科学要义与文化内涵。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08:07: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语境之外 于 2010-12-20 08:10 编辑

    确切地说,‘四性思维’是在传统思维惯性(概念思维、理性思维)基础上形成的四种分支形态。


    现代社会,首先是纳入概念思维和理性思维视域的社会。因此,在传统思维视域内的现代社会全部对象存在,首先是概念描述的对象、理性分析的对象,是同认知主体、社会践行主体毫无干系的孤立对象在这样一种视域内,人类思维所呈现的思维‘看性’‘字性’‘情性’和‘机性’,只是作为一种单向思维功能被人们区别考察和面对,只是在如何挥其特殊社会作用、如何产生最大经济效益上方才成为人们研究分析的对象。这实际上,也是将‘四性思维’在思维样式和社会功能上,从传统思维中分蘖出来、剥离出来的历史过程。



    但是,正如人们所习惯的那样,由于传统思维总是把人的认识引导到客观实在的对象之上,而全然抛弃——所有对象存在均从出于认知主体和社会践行主体这个存在现实。这样,从传统思维分蘖的‘四性思维’及其社会功能,必然在它们无关认知主体、无关社会践行的逻辑取向上,走到同人类背离与生命异化、不适合人类社会驾驭的发展方向上!


    现代社会,毕竟是人类利用先进的社会技术条件、坚实的市场-文化基础,和最能以彰显人类生命价值的主体视域重新审视对象世界的社会,是令对象世界在这全新的主体视域内被人的社会主体性关系重新认知历史整合的社会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23:01:36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 白信 在2010-12-24 19:15:09的发言:
   
       西方文明“四性单项思维驱力”沿革史纲  
  
    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5世纪为人类文明看、字、情、机四性思维驱力交错发展时期,“字性单项思维驱力”以经线纵向贯穿形式逐步打破了原生态的“看、情、机三性思维驱力”纬线横向平行发展的格局,呈现主宰文明人类思维的强势。

    一、公元前5世纪  古希腊哲学-开创“字性单项思维驱力”的新纪元

    公元前469年苏格拉底出生,他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古希腊经典哲学成为西方文明字性单项思维驱力的源头。柏拉图创办古希腊第一所高等学府和研究中心,形成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学园的门槛是——不懂几何学的勿进。


    特点:奴隶制度的城邦文明,体现了奴隶主和自由民阶层的知识、智慧、财富“三位一体”的权力,只有集体人的意识,还没有个体人的意识,“字性单项思维驱力”开始对“看、情、机三性思维驱力”进行排斥,但还没有进行野蛮的思维专制。

    二、公元3世纪起- 罗马帝国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建立“字性单项思维驱力”的教权专制时代

     以“看性单项思维驱力”炫耀武力进行侵略战争,横跨欧亚非广阔疆域、无限扩张的罗马大帝国,面对由犹太教衍变而来的民间基督教的势力越来越威胁摇摇欲坠的帝国政权,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对民众进行精神专制,其教会的经院哲学以古希腊哲学为知识、智慧的资源,建立创造万物、全知全能的上帝的绝对意志和权威的哲学体系,构建上帝“神授予权力、神规划德性、神安排秩序”的由罗马教皇统治的文明秩序。

    特点:欧洲基督教与君主“政教合一”的封建文明,是漫长达一千多年的中世纪黑暗时代,知识只有经院哲学和一本“圣经”,除了教会神甫和皇室贵族识字,大众全是文盲,智慧已经谈不上,没有多少发明创造,财富由教会和皇室独占。“字性单项思维驱力”的野蛮思维专政,将“看、情、机三性思维驱力”彻底扼杀,西方人只知道生下来就是要为上帝赎罪的“罪人信徒”,不知道“我是谁”,“人是什么”,是知识、智慧、财富“三位一体”权力的古希腊文明的大倒退。

    三、公元11世纪末-基督教“圣战”十字军东征-开启“看性单项思维驱力”的新纪元

    以非长子不能继承遗产的贵族“穷光蛋骑士”为代表的欧洲基督教信徒,持续200年的8次“圣战”东征,在打着夺回“圣地”的名义,进行疯狂掠夺世界其他民族的财富中,开阔了“看性单项思维驱力”的世界眼界,培植了对财富贪婪的欲望,欧洲教会的最高统治者罗马天主教会更萌生了建立“世界教会”的野心。

    特点:十字军东征“圣战”的意义是让西方人“看性单项思维驱力”的个人欲望醒觉,开始质疑基督教的“字性单项思维驱力”野蛮专政,为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大航海时代的开启,铺垫了意识形态的社会基础,基督教的黑暗专制开始动摇,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萌芽,推进了“看性单项思维驱力”的新兴商人阶层的崛起,逐步拉开了新兴资本家与暴发的贵族骑士及其后裔结盟的资产阶级革命序幕。

   四、公元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大航海时代-缔造起“看性单项思维驱力”宰制的现代资本文明

    西方的文艺复兴是借希腊古典文化“复兴”,实际是对基督教神权挑战,启蒙“人是什么”的意识,西方人既想维持上帝子民的精神支柱,也想做欲望世界的俗人,于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欧洲封建制的诸侯国之间开始了新旧教派之间的宗教战争,在大航海发现新大陆、拓展新疆界的殖民侵略战争中,各列强国同时为争夺殖民势力范围也进行了欧洲大陆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特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殖民侵略是西方文明“看性单项思维驱力”主导的知识、智慧、财富“三位一体”权力的重新联合,在面向世界的殖民侵略中,掠夺财富的同时,也掠夺、盗窃世界其他文明的知识和智慧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技术的发明创造,建立“知识产权”的霸王条款,西方的“字性单项思维驱力”也开始转向,其近现代哲学和各类政治、经济学说,为确立“人的价值”,张扬人权,也就是“人为自己立法”造势,但西方人的“人权”其实质是放眼世界的知识、智慧、财富“三位一体”称霸全球和全人类的霸权,这就是西方霸权在当今推行全球化的新殖民主义的历史渊源。

    五、公元17-20世纪中叶-欧洲主导的各类革命、两次世界大战掀起“情性单项思维驱力”为主导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大疯狂时代

    以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联盟的的光荣革命,创建“君主立宪制”为里程碑,宣告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到来。西方崛起的列强,也就是当年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为霸主,在工业革命与殖民侵略的知识、智慧、财富“三位一体”的霸权争夺战中,彻底打乱了世界的所有秩序,并引爆了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在这段世界最混乱、最疯狂的非常历史时期,欧洲宗教改革的30年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彻底颠覆了西方“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俄国十月大革命,则导致以苏美两个超级霸权帝国的东西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时代。

    特点:西方传统的“字性单项思维驱力”的野蛮思维专政已然崩溃,不再具有统治力和威慑力,“字性单项思维驱力”从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乐观主义,经历了血火洗礼的大起大落的毁灭性打击,走向虚无主义、怀疑主义的悲观主义。二战结束后,彻底转向“四性思维驱力”集合泛滥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商业主义、消费主义,选择知识、智慧、财富“三位一体”权力为基础的个体自由欲望竞争的市场“经济人”的生存模式,将“集体人”的理想、信仰、价值、意义的世界,统统当作“乌托邦”抛弃。

    六、公元20世纪中叶-至今-西方资本科技文明全球化扩张的“机性单项思维驱力”为主导的大迷思时代

    西方血腥野蛮的资本主义在穷途末路的彷徨、茫然中,痛定思痛,从马克思主义那儿找到“福利主义”的救命稻草,为所谓的西方民主、人权穿上华丽的新衣,又从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突飞猛进中,特别是冷战结束,苏联解体,更让西方利令智昏,坚信西方霸权文明代表人类的普世价值和唯一正确的方向,改变了旧殖民侵略的模式,以西方把持的知识、智慧、财富“三位一体”国际市场经济竞争的霸王条款和游戏规则,推行以国际资本、高新技术无限扩张的全球化新殖民策略,将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更加混乱和危机深重的绝境。

    特点:现代西方资本、科技、金权“三位一体”的霸权文明,以“机性单项思维驱力”为主导,“三位一体”的将知识演化成知识经济的“虚拟产权资本”、智慧提升为科技创新的第一竞争力、财富“游戏”为概念化、泡沫化、虚拟化的金权,新世纪火山爆发般势不可挡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革命,将人类的“四性思维驱力”,神魂颠倒、欣喜若狂的虚拟为“人机合一”的新新人类,沉溺在“欲望乌托邦”的梦幻迷思中,无法自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1:58 , Processed in 0.05255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