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8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 要想有突破,就得跳出圈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9 08:5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我们想办一件事情,比如加入某个组织,或参加某项工作,或学习一门技术,或接受一种思想,甚至想要成立一个公司或建立一个体系,都相当于自愿地进入了一个圈子。因为这里有个深浅问题,所以圈内必然有着许多的层次。一开始,我们从圈外进入圈内之时,对圈子的情况一无所知,相当于处在“阶段一”(不是常说还“没入门”吗?);当我们继续向圈内一层层地深入进去,随着对于圈子内部矛盾的逐步了解,我们愈接近圈心,就对圈子了解得愈多,认识愈深化,个人在圈内的地位也就愈高。不过,利与弊是同时出现的,因此,嫉妒心、敬仰心、鄙视心也就在我们心中产生(嫉妒心只产生于同层圈上,而敬仰心则产生在本层圈以内,鄙视心则产生于本层圈以外),我们对圈外的偏见也会随之产生。这就相当于处在“阶段二”,这是一个相当长的阶段,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悟性好,领会得快,深入圈子的速度突飞猛进,而且方向准确,几下子就直达圈心;有的人速度很慢,一辈子也走不了几步,只在一个地方打转;还有的人方向也没有找准,走了半天,才发现绕着某外层圆弧瞎走了一通。

根据分类准则,我们知道,不管你进入圈内时间有多长,也不管你离圈心有多近(到达圈心是不可能的),只要你还在圈内,即使你的认识再在深刻,那也只能算你还处在“阶段二”,只能算是认识上量的变化,而不能说你对这个圈子的认识产生了质的突变。只有当真的悟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摆脱了圈子的束缚,从圈子里面自动跳了出来,站在了更广大空间去看待圈子的时候,这才算是完成了对圈子认识上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这时,由于你现在对这个圈子的微观和宏观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就可以对整个圈子系统进行更全面的分析与综合,还可以对此圈与彼圈进行对比。因此,你对圈子的认识就大大地超过了圈内的一切人。也就是说,你对圈子在认识上就与别人有了本质上的不同。

纵观古今多少哲人和伟人,哪一个不是这样不拘泥于某个圈子?哪一个不是在众多领域内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建树?孔子的六艺,与他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成就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他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东方的传统文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哲在多学科、多领域的建树更是众所皆知,他们的思想是西方文化的总根源;牛顿、笛卡尔、哥白尼、达·芬奇、沙士比亚、黑格尔、爱因斯坦、鲁迅,所有这些伟大的人物,不但是各个领域的领先分子,而且也大都是深邃的思想家或哲学家,他们的学说和观点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不仅仅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而且还是卓越的哲学家、军事家、诗人和书法家。由于他的领导,使得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思想,不仅深深地影响着整整一代中国人,而且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也是空前的。

与此相反的例子则是:契诃夫短篇小说《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就是给自己下了太多的“套子”,把自己捆绑在许许多多本来不该进入的圈子里,最后连一个人应有的正常自由都给剥夺去了,结果搞得连一个人最基本的圈子——婚姻都进不去了,你说这是何苦呢?

有一位思想认识很有深度的网友,却曾经在一个哲学论坛上发表过一篇帖子,大谈特谈他是如何与那些牛鬼蛇神战斗的。于是,我就问他:和人斗还斗不过来呢,为何还要自己给自己设这么一个圈套子,专门和神鬼去斗,自找麻烦呢?不感到累得慌么?对此他无言以对。故意拿绳子把自己绑起来,故意追求不自由,这又是何苦呢?

那些死守着圈子不放,只知深入不知浅出的人,不敢否定自己,不能战胜自己,不愿超越自己的人,只有永远徘徊于“阶段二”之中,最多也只不过是个二流水平而已。
2#
发表于 2009-11-20 10:47:03 | 只看该作者
天茂兄好聪明人!正对老邪胃口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11:09:08 | 只看该作者
老邪好!手痒好了吗?欢迎惨和!欢迎砸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1:58 , Processed in 0.06029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