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0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绚丽城市风景线是他毕生画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30 13:2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绚丽城市风景线是他毕生画作

黄伟曼         , 李蕙心         , 王润
2015年03月30日





  • 滨海湾通道两旁昨天聚集大批民众,在雨中与建国总理李光耀道别。(陈斌勤摄)

光耀·百年
1923-2015
建国
黄伟曼 李蕙心 王润 报道
zblocal@sph.com.sg
建国总理李光耀一生为新加坡鞠躬尽瘁,他逝世后,许多民众感慨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周围的景观好像都离不开李光耀。他在建国、全面防卫、水源与绿化、反贪、住屋和教育等多个领域的贡献不胜细数,也为小红点大大拓展了外交空间。
昨天下午约12时30分,护送李光耀灵柩的队伍从国会大厦前往举行国葬礼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一路上经过我国多个重要地标。从市政区到中央商业区、从高楼耸立的滨海湾一带到丹戎巴葛这个李光耀曾担任议员超过半个世纪的选区、再从贪污调查局到历史悠久的女皇镇组屋区,全程长达15.4公里。
让我们沿着李光耀的最后一程,回顾他毕生为新加坡做出的贡献。
如果说在英国剑桥大学求学时期是李光耀的政治启蒙期,那1955年当这名反殖青年以反对党领袖身份进入新加坡立法议会时,就开启了他一生的政治实践。
建国总理李光耀用了大半辈子时间在国会殿堂里见证并创造历史,当他的灵柩昨午缓缓驶出国会大厦时,人民不惜冒着倾盆大雨,激动地挥舞手中的小国旗,夹道泪送他离去。
李光耀一周前在曙光未露、下着雨的凌晨悄然与他创建的国家道别。昨天,他最后一次离开国会大厦,遗体由移灵队伍护送,沿途经过最高法院、旧国会大厦、政府大厦前大草场、滨海湾及中央商业区的标志大楼等这些他一生不知多少次留下足迹、洒下汗水的地方。同一时间,天空也下起滂沱大雨,似是要以最庄严的场面,送别这位新加坡之子。
哀乐低回,站在一栋栋历史建筑前的新加坡人纷纷放下原本撑起的雨伞,声声呼唤他的名字,似是要对他说:最后这一段路,我们冒着雨也要陪你走完。
范燕珊(54岁,销售员)原本穿着雨衣,见身边的人都淋湿了,索性把雨衣头套拿下。她说:“这点雨算不了什么,尤其仪仗队伍和学生都坚强地站在雨中,我们更不能躲起来。我要用雨水和泪水送别李光耀先生。”
李光耀在1954年创立人民行动党,隔年进入新加坡立法议会。在动荡的年代,国会成为李光耀实践政治理念的平台。行动党在1959年全国大选中获胜后,议事厅让该党迅速建立起支持力量,更见证它如何经历数次危机。
也因为这些危机,李光耀一次次成熟蜕变。用他的话说,他“失去了年轻人的纯真”,政治攸关生死,他的演讲语气越来越凝重,他与同僚开始意识到,他们背负着一个国家的命运。
李光耀是新加坡国会里服务最久的议员。1965年新加坡独立,同年12月8日,第一届国会开幕,第一任总统尤索夫发表独立后第一个政府施政方针,为建设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的包容社会”定下方向。
行动党长期执政,在李光耀带领下,许多重要政策在国会殿堂中制定。曾与他站在同一阵线的前任议员、与他在议事厅内多次交锋的反对党元老,以及秉持他的理念带领国家前进的现任内阁成员与议员,昨午也到国会大厦为这位巨人送行。
李光耀的灵柩在家人护送下驶出国会大厦时,雨势风势骤然变大,李光耀长子、总理李显龙与夫人何晶、幼子李显扬与夫人林学芬、女儿李玮玲等都没有撑伞,在雨中慢慢走在灵柩后面。
位于国会坊转角处的旧国会大厦昨早9时许就已聚集一批民众,有些人刻意选择在有许多历史建筑的市政区与李光耀挥别。
1827年落成的旧国会大厦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政府行政部门建筑。对林子琳(32岁,客户关系经理)来说,在这个时刻,她开始意识到了解历史的重要性。
她说:“毕竟下一代国人必须在先辈建立的基础上,延续他们留下的国家遗产。”
我国今年庆祝独立50周年,政府大厦是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退出马来西亚时,李光耀向全国人民宣布独立的地方;大厦前的大草场也是我国独立后首届国庆庆典举行的场地。
对于许多新加坡人来说,之前听到李光耀病重时,最担心他不能与国人一同见证50周年国庆这个深具历史意义的里程碑。谢安德(46岁,资讯科技人员)回忆说,每当李光耀抵达国庆庆典,现场民众情绪都非常高昂。他说:“李光耀再也不能出席国庆庆典,这令人遗憾,但他能从病痛中解脱,也是我们应感到欣慰的。”


-
2#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3:24:50 | 只看该作者
经过政府大厦,由礼仪转车引领、承载着灵柩的拖曳炮架转入滨海公园通道,紧随扶灵队伍前进的民众这时看到一座城市的美丽风景线展现眼前。滨海艺术中心散发着浓厚艺术氛围、滨海湾金融中心建筑群展示的是我国金融枢纽实力、不远处的滨海湾金沙则是连游客都啧啧称奇的标志性建筑,这些何尝不是李光耀为新加坡做出的贡献的最佳写照?
灵柩驶过浮尔顿路与歌烈码头后,也经过珊顿道两旁象征着我国经济脉搏的摩天大楼,再往前移,则来到新加坡大会堂。它的前身是工会大厦,1965年由李光耀揭幕。
陈荣兴(62岁,实验室科技员)加入职工运动超过30年,他昨天特别来到靠近哥烈码头的职总中心前,送李光耀最后一程。身为工运代表,他认为在这里送别最具纪念意义,并承诺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继续协助年轻工运领袖,让低薪工人的福利随着新加坡的进步一起提升。
他说:“李光耀成立了全国职工总会,他一生都关心工友的福利,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新加坡。”
移柩队在朦胧大雨中缓慢行驶,带我们走过国家的重要里程碑。当放着李光耀灵柩的拖曳炮架渐渐行远时,原本笼罩市政区与中央商业区的乌云不知怎的瞬间散去,天空也不再下雨。
政府大厦大草场富有历史意义,这里是举行第一届国庆庆典的地方,对许多建国先贤来说具有重大象征意义。加上这里将鸣放21响礼炮,代表对李光耀先生的最高敬意,所以我们决定来这里向他告别。
——黄子伟
(30岁,金融人员)
李光耀先生执政后,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建国初期,我曾在建屋发展局徙置部门工作,任务就是要说服国人从甘榜房屋搬进组屋。我知道让每个国人拥屋是李先生为新加坡勾勒的愿景之一,也因为他对建设一个现代新加坡的坚持,我们今天才可以过得这么舒适。我今天带着儿女和孙子到这里送李先生,是希望他们懂得感恩。
——杨木春
(65岁,自雇者)
新加坡自治的时候,李光耀先生在政府大厦宣誓就任,所以这里是很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印象中,这里附近的红灯码头是我和妻子谈恋爱时来过的地方,所以有很多回忆。我们希望李光耀先生一路走好。
——赖晋权
(68岁,退休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1:26 , Processed in 0.06877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