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2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发展与问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4 18:4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语境之外 于 2010-11-18 14:19 编辑

      ————《社会问思者如何问思》的姐妹篇


    关键字实践文化   人类科学   人化根源    观念方式


   
    当生产生活对各类技术有需求,市场竞争、社会运作对科学有需要;当生存环境遭受破坏,可利用资源匮乏有限;当人类开始在人与自然的宏观大尺度上追求平衡与可持续。。。。科技进步就成为社会第一需要。但这不等于说,科学与技术是内在于全部事物的内在尺度,而应该说:科学技术是人类活动适用到对象发面的属人尺度。科学技术千万种,类属于人此一条。


    一个显见的现实:人类愈是把彰显自己生命伟力的价值内涵、凸显社会需求的功能式样,实践地指涉到(物化到)与之保有双重同一关系的对象存在之上(科学技术之上),便愈是把社会发展的运行方式整合到这些对象存在同以人类自身发展相一致的内在规定之中以科学的形式来把握。换言之,当人类社会直接就是这样的对象存在,那么全部科学,就需要以它们类属于人的价值内涵、功能式样,回归到人和自然社会乃至自己同类具体结合关系的自然尺度之上,成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预设生命价值、自觉文化创造的社会载体与文化支撑。因此,若从这个角度看待科学,全部科学就成为把人作为一个族类存在的社会证物:将在人类变换自然活动的意义上,把人和自然、社会乃至同类交互一道的所有方面相融一起成为类属于人、有着特定系统质的完整科学



    与之相对应,把握这类科学运行机制的就不再限于人的大脑机能,而是包括了运行人类思维的大脑机能,维系类群文化整体生产生活的社会机能,保障全球经济生活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文化运作机能,和人类变换自然活动的整体协同机能。这里,运行人类思维的大脑机能是个体的,维系类群文化整体生产生活状况的机能是社会的,保障全球经济生活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机能是市场和文化的,人类变换自然活动的机能是整体协同的。


    由此不难想见,促在这种历史存在前提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与问思自有其哲学问思的独特性


    智慧哲学对世界的把握,大都通过文化习俗、历史传承、社会教育、思想传播、各种传媒来实现——藉此激发人的生命潜质、启动人的大脑机能。因而更加注重“思维工具”的社会使用。而实践文化,则把这四种机能(大脑机能、社会机能、市场-文化运作机能、整体协同机能)结构在人和自然具体结合关系的不同层面上,从而将其视为把人作为一个族类存在的类属机能(同一机能)。


    毋庸置疑,实践文化是以不同的类群个体、类群文化整体,并通过他们/它们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市场-文化运作,而将人和自然具体结合的关系有机整合起来,成为人类变换自然活动的共同文化。参与在这个文化中的所有社会主体只遵循一个原则,那便是在他们/它们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实践文化中:实践地理论地把自身以类属


    有人说规律是客观的,也是上帝意旨的。我却认为,类群个体是全部规律的发现者,民族国家-文化类群则是参透客观规律的载体和证物。具体说,类群个体只有在把民族国家-文化类群作为其倾诉思维理性的精神载体和逻辑对象,方才在蕴含其中的价值约定和普遍规律中发现真理;乃至我们不得不说,今天的全部意义、价值和规律都将根据他们/它们把自身以类属的生命欲求、文化预设及其实践文化共同昭示的。由此不难推断:不同类群个体及其类群文化整体——对自身历史命运的文化自觉与实践把握——才是规律从出于上帝的人化根源;上帝就是它自身


    问思总是以探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目的。就是说,客观规律以怎样的存在路径、发展方式来呈现,问思者就要以怎样的出场路径、观念方式来运行。重要的是:在社会践行中把同我们相关的关系因子目标取向发展定位功能预设组织在一个系统运行的框架内,将其科学地整合起来,并使之具有社会操作的现实与可能。


    所以,我们既要廓清不同科学类属于人的不同机能与层次,以区分科学的类别和性质;又要探究这类科学社会发生的条件与前提,使科学的存在和发展使人类的需要与抉择真正成为人们把自身以类属的内在需要社会自身发展的功能性表征。因此,特别强调科学存在与发展的内在性自然性与为我客观化的属人性,同时强调人们在实现这种需要的具体方式上和社会抉择的过程中,对于传统观念方式的历史更替和社会改变性。它反对一味突破人伦底线,反对打破社会和自然的协同发展与平衡,更加反对以科学的名义超越以往发展历史、扼杀人类优秀传统文化。


    用某一强势发展的科学对抗类属于人的其他科学这种做法本身就不科学! 社会问思者如何问思,就是要从类群文化整体和谐发展的角度探究这类问题!

2#
发表于 2010-6-15 16:59:13 | 只看该作者
以人为本,才有价值。这是客观唯物主义的立场。
3#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12:01:52 | 只看该作者
以人为本,才有价值。这是客观唯物主义的立场。
方正君 发表于 2010-6-15 16:59


    但这还不够。


    我主张: 微观设计以人为本宏观掌控以类为根

    如何以人为本,这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

    1.一定社会的生产生活、历史文化赋予了人类个体哪些生命禀赋,个体生命受到怎样的社会驱使。这是历史发展无法规避的人本内涵之一。

    2.生命个体基于目下的社会运行方式提出了哪些更为人性化的社会需求,生存环境酝酿出怎样的人性需求与社会造化。这是构造人本文化内涵的社会基础和人文条件。

    3.随着个人知识视野的拓展和文化禀赋的提高,个人在参与自己同类相互一道的生产生活中,应承担起怎样的社会责任、该拥有怎样的社会权益。这是使人本内涵不再遭受人为干扰和社会侵害的制度性保障。

    仅仅这些还不够,欲做到以人为本,更需要汇集时代发展之力,仰赖类群文化整体之功,创造一种最能适合自己资源状况凸显自身地缘优势发挥自己文化魅力的社会运行方式,以期把个人的社会责任整合到(预设到)人和自然交互一道的社会系统里,将个人的社会权益释放在类属于人的功能构造中,使得人的自由、理性、独立、尊严和人格,不再受到人为的社会干扰与侵害。

    因此,今天的哲学,就要从类群文化整体的视角出发,搞清与人本内涵紧密相关的共性问题(以类为根):

    社会的生产生活、历史文化赋予了人类个体怎样的生命禀赋?

    生命个体基于目下的社会运行方式提出怎样有尊严的生存、发展与追求?

    类群个体在类群生活中需要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拥有怎样的个人权益?

    这些责任和权益如何以其便捷、高效和科学的社会方式迅速整合到人与自然交互一道的社会系统里、发展有序的功能构造中?

    毋庸置疑,对这些问题的文化探究、回答与阐释,不仅给出人本设计上的社会出路避免了人本主义的政治空想,它的构造在类群整体中的目标指向和发展归宿还依据与人本内涵紧密相关的共性问题及实践文化,为策动类群个体的社会独立、思想自由和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本内涵所必需的社会基础与逻辑要件

    以人为本,就要搞清人本的来龙去脉;以类为根,就要关注与人本紧密相关的人类共性问题
4#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14:46:55 | 只看该作者
  异化与化异

    面对崭新的历史时代,每个人都有不同以往的生活需要和社会追求。

    为维系和保障这种需要-追求的多样性、连续性和良性发展的可持续性,为着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社会结构及其发展进程就需要做出调整,人们的观念和文化就需要适合这种发展方式做出某种改变。

    而这种变化往往是痛苦的,甚至不被人们日常的观念方式和生活习惯所接受!然而,这恰恰是社会历史转型带给人们的社会阵痛。有人也把它称之为“异化”。

    所谓异化:由于人类内心需要和对当下-未来的社会期许,推动他们对自身社会结构和运行体制的深刻改变,然而这种改变并未像人们心意以内期许的那样——有什么普世价值如期而至,反而因为社会结构和运行体制的改变,让人们找不到自己媾和其中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乃至变得无计可施、无所适从,甚至痛恨现实、把自己的存在模糊成某种虚无主义。。。。


    显然,人们远远没有预期到这次社会转型的历史厚重性、文化深刻性和社会变迁的持久性,它带给人们的社会冲击力的确是我们的思维理性难以承受的。

    换言之,如果不做好改变我们以往观念方式的心理准备,不把我们的逻辑理性从心意以内调适到我们生存其中的现实社会上来,个人同社会、同自己文化类群的冲突与矛盾,只会更加加剧。
5#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11:42: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语境之外 于 2010-6-21 22:21 编辑

续接前贴

    其实异化与化异,仅仅一步之差:

    改变观念方式,把我们的逻辑理性,从心意以内调适到我们生存其中的现实社会中来


    但若完成这一步(跨越),并非想象那般容易。单就人们产生出跨越这一步的愿望,就不知要让人类为此付出多少代价。


    因为,一种由内而外的愿望,往往是在人们经历了多重社会选择多种社会阵痛之后——方才被人们社会一般愿望所认同。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只能以实践文化的方式引导人们达成这种愿望,而不能以单纯教化的方式强制人们对此认同。哪怕出于‘好心’也枉然!


    所以,最好办法是:让所有社会个体和公民尽可能参与到社会自组织的生命反馈与行为调试的运行机制当中,由此充分获得关于他们自己社会命运的经验理性,充分积淀出与自己文化类群息息相关的社会认知。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民主,并把民主化的过程与人类社会其他发展进程关联起来的真正本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2:59 , Processed in 0.1053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