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目 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6 20:1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茂 于 2010-1-16 20:12 编辑

前    言

引    子

总    论

一、 三条关系规则
二、 一个分类准则
三、 “一、二、三”分类的发明权为老子所有
四、 “三”的隐蔽性概述
五、 “三”的各种类型及特性
六、 容易混淆的几种类型
七、 “三”的整体特性
八、 人类社会应用“一、二、三”的悠久历史
九、 “一、二、三”轮廓描述
十、 “是与不是”与“似与不似”
十一、 “一、二、三”分类不属于形式逻辑
十二、 “辨正法”概念的提出
十三、 “一、二、三”举例
十四、 关于“似与不似”的三个对话

第一章 圈内与圈外

一、 要想有突破,就得跳出圈外
二、 自愿进入圈子的过程
三、 在大圈子看问题要比小圈子公平与合理
四、 巧妙地充当第“三”者
五、 只有实力相当才有可能长期对立
六、 还是“以和为贵”
七、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八、 含糊其辞往往是因为问题考虑得太深
九、 把自己置于对方“圈”内也是一个好办法
十、 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十一、 思维还可以再开阔一些
十二、 “圈子”的数学模型
十三、 从大圈子去看小圈子往往可笑得很

第二章 绳子与链条

一、 “链条”的形成是由“存在性”决定的
二、 由“圈子”模型也能推出“链条”来
三、 “链条”的两类“环”各有各的用处
四、 相对主义就是把“关键环”当成“普通环”来看的
五、 “五行论”中的链条
六、 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链条”
七、 绳子和链条各自产生的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 逻辑学和数学在成熟完善的时候也会出现“链条”
九、 对原始概念严格定义将失去它本来的意义
十、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实质是什么
十一、 给数学界提一个建议
十二、 “道”和“上帝”是不一样的
十三、 “道”的三层含义
十四、 康德+黑格尔=老子
十五、 循环论中的链条都是“普通环”,没有“关键环”
十六、 “链条”组合起来就是“螺旋”
十七、 要勇于否定“链条”

第三章 两头与中间

一、 数学模型的建立
二、 “适中”点位置的推导
三、 三个“特殊点”
四、 第三个“特殊点”竟然是“黄金分割点”
五、 东西方文化对“适中”点的应用
六、 “适中”的“范围”比“精确点”好使
七、 成熟的事物会不自觉地应用“适中”
八、 现实中人们对“适中”的应用也是无意识的
九、 不要给自己“设套”
十、 《易经》中的“适中”
十一、 “适中”与老子的“守中”还包括广大悉备
十二、 诸子百家以“老”为首
十三、 各家学说都不过是老子思想的一个侧面阐述
十四、 《老子》包含的东西太多啦
十五、 绝对的“适中”还是违背“适中”

第四章 失重与平衡

一、 失重与平衡都是人类的需要
二、 客观世界从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平衡的
三、 矛盾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独出现
四、 政府和国家也得讲平衡
五、 平衡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必需的
六、 “顿悟”是一般人承受不了的
七、 所谓“大彻大悟”只是一种初级认识
八、 要想轰动,要想成功,就要打破平衡
九、 要想长寿,要想快乐,就得维持平衡
十、 人们对外界的感受与自身的条件相关
十一、 因果为“一”,几率为“二”,混沌才是“三”
十二、 不胜方可保持不败
十三、 失重出成果,平衡保长久
十四、 《老子》才是细水长流
十五、 跌跤不可怕,但万不可跌得爬不起来
十六、 两头同时用力,是一种平衡
十七、 “东风西渐”也是一种平衡

第五章 人为与自然

一、 大自然大体上是保持平衡的
二、 自然界成熟的东西大都是对称的
三、 人类的行为大部分是在破坏平衡
四、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自然——人为——自然”
五、 大同社会的重要特征不过是“各得其乐,相安无事”
六、 “自然”就是“适中”
七、 激情才能燃烧出岁月来
八、 太极拳追求的“舍己从人”功夫就是“顺其自然”
九、 “自然”得过分还是“人为”
十、 自然问题自然处理,人为问题人为解决
十一、 保持“大自然”与“小人为”比较恰当

第六章 说得清与说不清

一、 无穷信息很难用有限语言来表达
二、 把无限转化为有限
三、 传统、万能的方法仍然还是“无穷对无穷”
四、 康德的“二律背反”
五、 有限与无限混和起来才是“三”
六、 实际的情况仍然是在无限可分与不可分之间
七、 自由也得配合“不自由”
八、 绝对原因原来是软的
九、 世界的“本体”也不是硬的
十、 在“说得清”与“说不清”之间来回跳
十一、 “世界的本来面目”也是说不清的
十二、 老子、黑格尔都是糊涂蛋
十三、 原始概念都是模糊的
十四、 规定性越少的东西,就越接近于“道”
十五、 佛教的高干们也都认为“说不清就算啦”

第七章 有限与无限

一、 无限和有限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二、 什么叫悖论?
三、 数学中的“悖论”彻底解决了没有
四、 罗素“集合悖论”的内容
五、 “悖论”的实质就是“三”
六、 理论和现实中处处有“悖论”
七、 人们往往对现实中的矛盾置之不理
八、 “悖论”在艺术领域的奇特效果
九、 追求一致性的窘境
十、 数学家们对数学中的“悖论”也不得不接受
十一、 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是很难区分的
十二、 “时空冻结”是一个好办法
十三、 “单一因素”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十四、 形式逻辑的适用范围
十五、 “无限”是悖论产生的最终原因
十六、 “集合悖论”和“说谎者悖论”中都隐藏着“无限”
十七、 两类“悖论”产生的根源都是“无限”
十八、 什么情况下需要消除“悖论”

第八章 东方与西方

一、 东西方文化的差别主要在于思维结构上的不同
二、 西方的一神与东方的多神
三、 老子为什么没有一个确切的弟子
四、 哲学上的两条道路
五、 “道”文化对中国乃至东方和世界的影响
六、 老子的“道”与现代科学的发现不谋而合
七、 近代的两个大圆圈
八、 一个民族历史的长短也是由文化结构决定的
九、 方块字的优势逐渐显露
十、 大智者若愚
十一、 东西方文化重心变化的不同
十二、 东西方在制度上走的不同道路
十三、 中国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十四、 理想的领导模式应该是“三元化”的结构

第九章 官方与民间

一、 中国的最高阶层竟然是“隐士”
二、 中国艺术史上被埋没的“隐士”更多
三、 “官”的僵硬与“民”的柔活
四、 儒一,道二,内道外儒方为三
五、 “西医”是官,“中医”是民
六、 法律公正性如何体现
七、 民间体育才是真正的“体育”
八、 “惯性”只是一小段“绳子”
九、 官方和民间的转化
十、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十一、 两种传授知识的方法
十二、 学习也需要“悟”
十三、 许多问题需要综合治理
十四、 科学还得“非科学”来配合

第十章 运动与静止

一、 运动与静止实际上是基本对等的
二、 两种绝对都只存在于理论中
三、 对时间的客观相对性认识来自于相对论
四、 时间的主观相对性概述
五、 现实时间和逻辑时间
六、 任何一对矛盾之间最终都存在着无穷多的过渡点
七、 在基本问题上强调“第一”将导致自相矛盾
八、 “道”也不是绝对的
九、 条件愈多愈绝对,限制愈少愈相对
十、 世界的总体是平衡的
十一、 超越“一”和“二”可以使矛盾化为最小
十二、 唯心论者喜欢从反面看问题
十三、 动对于生命的意义是“强壮”
十四、 两种目的不同的体育系统
十五、 竞争意识是一种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意识
十六、 静对于生命的意义是“长寿”

第十一章 有序与无序

一、 熵增加原理说的是封闭小系统中的绳子结构
二、 熵值增到极限后将以新面目重新得到负熵
三、 有序与无序通过混沌连成链条
四、 熵增加原理与耗散结构理论分别对应于天道和人道
五、 “有序”和“无序”均不可偏废
六、 《周易》卦序问题上前人的成果
七、 在方图上的新发现
八、 通行本卦序上的新发现
九、 太极图的生成历史
十、 “螺旋太极图”是标准太极图
十一、 太极图的数学方程式
十二、 太极曲线表现的是一种线性关系
十三、 太极图在哲学上的意义

第十二章 先进与落后

一、 中国的资产阶级一直强大不起来的深层原因
二、 模糊性与清晰性也是区分两种人的方法之一
三、 个性发展到极端导致了“整体观”的诞生
四、 古代东方人很早就认识了“整体观”
五、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六、 人的三种功能
七、 特异功能为什么只发生在少数人和动物身上
八、 特异功能其实是一种低级功能
九、 人类社会并不总是所有方面都在进步
十、 好与坏、对与错有没有一个标准
十一、 综合、分工、再综合,才能实现真正的高级
十二、 世上到底有没有神鬼
十三、 现实中哪来的多维空间
十四、 除了心理作用,还有其他
十五、 人的一生反映了人类的一生
十六、 人类正逐步向中年迈进
十七、 五行学说可以解释许多现象
十八、 生、克、乘、侮都要考虑
十九、 宇宙是“活”的吗
二十、 任何完整的理论都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

后  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1:47 , Processed in 0.05952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