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0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函家正态变化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1 16:3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俞明三 于 2009-12-21 16:40 编辑


            函家正态变化观

              (五态变化观)

    函家学说中的数字化时空观,局域事物观深刻地指出了世界事物的存在及其变化的本质。关于事物存在变化的一般规律,属于方法论的问题。函家提出“正态变化观”来进行回答。


   关于事物的变化,哲人们一直关注并进行了各种解释和研究。总的说来有以下几类:

(一) 直线式变化观
自古以来,人们看到每天日升日落,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万物生成到灭亡等等都是从出发到结束,无论有什么曲折,大方向总是好象一根直线般的向前发展,因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直线式变化观。这种变化观尽管产生于古代,但在现代人们心目中仍有一定的地位。人们常说“落地属什么,到底属什么”。“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等等,就是这种直线式变化观的反映。
(二) 圆圈式变化观
圆圈式变化观则是古代的哲人们的观点,如“世界一万八千年就又回到它的起点”;“世界就是一团不断燃烧又不断熄灭着的火”。这种观点在现代也普遍盛行着。如社会形态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兴衰成败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某些就义者临刑时高喊“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今生之恩,来世再报”等等轮廻报应说就是持这种圆圈式变化观的人的信仰。
(三) 螺旋式变化观
螺旋式变化观则是辩证法的变化观,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但这种变化肯定是有规律的,这就是螺旋式变化的。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只是相似,而不是相同。是高一层次或低一层次的相似,不可能完全的相同。这种辩证法的变化观,强调了事物的变化及总的变化趋势,但由于没有精致到某一个循环节,对某一循环节中的变化趋势往往随主观意志而定,因而极易滑到诡辩的泥坑里去。如文革中所谓“过七八年又来一次”,“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这是否定之否定的螺旋法则”等等就是这种螺旋式变化观形成的错觉。

(四) 正态式变化观(五态变化观)
正态变化观,则是对辩证法的精致化。它对事物螺旋式变化的某一个循环节进行了足有成效的研究。纠正了将事物的变化层次与螺旋节之间的层次的混淆。即一事物的变化只对应于一个螺旋节内波峰、波谷、波腹之间的变化,如果混同于各波节之间的变化,则由正态不同变化的个性特征变成了波节之间相同变化的共同特征,一切不同而又相同,从而滑向了诡辩。具体说来,这就是:
(1)正态变化观指任一事物具有的共同的变化规律。这一变化观依据人类涉及的未曾发现一例反例的客观事实指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具有共同的正态变化规律,都具有“发生、发展、鼎盛、衰退、灭亡”这样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正是正态曲线的“正波谷、正波腹、波峰、负波腹、负波谷”这样的五种状态。它们分别对应了事物中正反因素对比的五种特征平衡点,五种正反因素对比的五种能态。因此三点论中又称为“五能变化说”。因此函家的这种正态变化观也称为“五态变化观”。

(2)正态变化观概括了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等一切事物是一种螺旋节的变化规律。例如:人类社会的演化: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民主社会------大同社会------
  ----(蒙昧态)   (野蛮态)   (专制态)   (民主态)    (大同态)-----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自然界的演化:
  -----弥漫系------对称系--------周期系------- 平衡系-------- 分散系--------
  ---- (场)   (基本粒子) (原子、分子) (单质、化合物) (混和物)-----
  
                                (宇宙大爆炸说)

人类思维的对应:
  ------太 极-------阴 阳--------八 卦--------五行---------万物------
  -----全息论      控制论        系统论      信息论        模糊论 ------
  -----分形论      耗散论        协同论      突变论        混沌论 ------
这些无不显现了正态规律的惊人一致。
(3)用这样的正态规律分析事物的变化,世界就真正向人们展示了一副无限变化的没有边际的可信图景。我们人只能以自己的”立足点”为“始点”、为”中心”对世界进行无限的各向同性的探索,这也正是函家“无限哲学观”认识世界的“切入点”,即融和正反两点的“第三点”,世界的“坐标点”,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函数的“极值点”、“拐点”。同时也就纠正了一些业已造成的许多不全面的认识。
1)人类到了大同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不是终极社会,而只是一个螺旋节的结束阶段,标志着下一个螺旋节的开始。下一个螺旋节有相同的正态规律,但却有高一层次的不同。
2)宇宙大爆炸说,只反映了宇宙变化中的一个螺旋节,远远不是全部。这样的爆炸生成和灭亡,在宇宙中、宇宙各处时刻发生着。
3)人类的思维决不是凭空的,而是对应着自然、社会的变化。自然、社会的变化永远在螺旋式地无限进行着,以世界的终极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也永远不会终结,对终极的无限追求,永远只能在对无限终极的追求之中。那种发出“哲学死了!”的哀鸣者,只是以有限终极面对无限世界的一种坐井观天!
4)正态变化观还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指出,研究世界的哲学,决不能从两极中的任一极为出发点,因为无限的世界注定了各向同性的两极的无限性。任何想以无限遥远的两极为有限点来作有限的出发点的企图注定是不现实的。只有以我为出发点,以我为中心各向同性地由现象的察觉到本质的抽象;由粗疏的认识到慎密的思辩;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由个别到一般的分析,从而得出越来越接近于世界真实本质,越来越接近最一般规律的结论。这才是哲学的真正要求和任务。
2#
发表于 2009-12-21 19:42:59 | 只看该作者
直线只是圆圈、螺旋、正态曲线上的一小截;
而圆圈和正态曲线也只是螺旋线在不同方向上的投影。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2 06:39:22 | 只看该作者
直线、圆圈、正态曲线都是螺旋线的特例——天茂
说得好,这正反映了同一个世界在不同角度影射下,可产生各种哲学观点。然而各种射影却有不同时空中的各种大小不同的用途。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2 06:46:48 | 只看该作者
函家正态变化观只是方法论中的一种,因而比较具体化,因而也只是螺旋线中具有循环特征的一段。它的意义在于指出了每一具体事物都具有的变化规律。因而更具有实证特征的科学性。是哲学与科学相联处的哲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0:21 , Processed in 0.05677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