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9. 潘一丁( 缘起 ) : 哲学备忘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1 17:0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9) 哲学备忘录
   
   潘一丁

   
    发信站:天益社区(http://bbs.tecn.cn),版面:哲学
    本文链接: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255419
   
   
   
   
    新的里程碑 哲学备忘录 (附:给中国社科院的信) 说明:这是一篇企图从根本上讨论现有社会理论的缺点和失误问题的文字,而这种“缺失”又已经被它今天面对一系列令世界不安的社会问题时,表现出的无能为力所证实。笔者本来希望能先经由相关学者专家的批评交流,看看是否能让其进一步成熟、完善,再回到实践中去应用。所以曾经先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投稿,也表示对他们的一点尊重和礼貌。只是结果不出自己预料—如石沉大海、毫无回音,中国圣贤有“来而不往非礼也”之说,那这就是“岂有此理”!既然如此,按照“有比较才有鉴别” 的规则,笔者只好不客气地在那个“(人造)象牙之塔”外面的网路“自由天地”里,公开“摆场子、练摊”,以便“立此存照”,让客观和历史来直接判断一下哪个是“银样蜡枪头”了? 社科院有关学术领导:您好! 这是我第一次要向可能代表中国哲学和社会理论学术界最高水平的地方投稿,而就我本人的学历和资历而言,表面上的确存在着似乎不能相提并论的落差。不过我是认真考虑过其现实和可能,才作出决定的。 当今的人类社会存在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在物质文明领域里,不断取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其成就之大、速度之快,让人有接应不暇的感觉。但是就社会而言,令人不安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严重、越危险、而且看不到解决的希望之所在。如果用“世界末日”来形容这种极端不平衡的发展趋势的最後可能结果,大概是并不过分的。 要是将两者的实际情况加以比较的话,不难发现:在主要和物质文明有关的自然科学领域里,每一个成果的背後,都有一个正确理论的支持和指导。或者说只要有一个正确理论建立,就会在相关领域里,开始并不断获得丰收的成果。但是在和精神文明有关的社会科学领域里,竟然至今没有一个可以哪怕是能够“自圆其说”的理论!难道这不正是两种文明的现状,有如此天壤之别的原因吗? 面对这样的事实,社会科学研究部门和从事相关研究的社会学者是难辞其咎的,而且指出他们错误之所在并不困难,那就是自然科学家永远“向前看”,把“突破、创新”当成理所当然的目标。而社会学者却总是“向左、向右、向後看”,以反复古人、前人、外国人的陈货为己任,要是社会之“水” 不被搅得越来越“浑”,那才是咄咄怪事了,今天整个世界的形势和趋势,就是证明。而且以中医 “治本”的观点可以断言,只要没有建立正确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真正解决社会存在的任何问题! 我由于一个特殊生活经历和机遇,让我在没有近亲繁殖、或先入为主的影响下,经由实践的积累,对社会形成一种跟现有理论不同的认识,虽然没有得到任何权威的认可,不过却已经经过多次事实的考验,还没有“跌破眼镜”的纪录(为了准备迎接可能的“挑战”,我在我的个人网页《新的里程碑》上保留了所有公开发表过的文字纪录),而且认为从这些观点的形成到初步检验的过程,都完全符合孔子和爱因斯坦的相关论述,这就是我的信心和把握之所在。今天的世界形势,可以说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关口,却找不到社会学者拿出什麽起码令人看到一点希望的东西。也许这正是一种从实践中来、并且已经可以初步形成系统的理论,正式从新回到实践中去的机会。 随信附上我的“哲学备忘录”一文,请审阅,并希望能够在贵院相关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以期能引起必要的重视和讨论。虽然对我个人目前地位而言,可能有点过分的“荣幸”,但是对这篇文字本身未来可能具有的价值和影响来说,实在是再“门当户对”不过的了。我五年前写成初稿,因为把握不足而一直没有公开发表。只是这五年来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问题,恰恰证明是和现有的这些基本哲学观点的错误有关,而且至今还在争论不休,所以是绝对有现实意义的。 我以兴奋的期盼心情,准备迎接最尖锐的批评或质疑,并会谦卑地尽自己所能来配合大家作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结论,这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现代人类理应作出的贡献。 当然,虽然我极不希望出现相反的情况(甚至“石沉大海”),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确是最有可能的结果。这是你们的权力,我无意干涉,只是请在作出决定之前,务必三思! 除非我在一个星期内接到具体回音,否则将在本月30日,把《哲学备忘录》全文和这封信一起在网上发表,并保留继续评论的权利。 顺致 崇高敬礼 潘一丁 2001年10月23日于纽约 哲学备忘录(正文) 前言 什麽是哲学?字典上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爱因斯坦则形容它为全部科学研究之母。前者给出了其本身的定义,後者强调它和其它科学的关系。无论那一种说法,都突显出哲学对建立正确认识的重要性。这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用错误的世界观去认识客观事物,当然不可能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而要是用来指导科学研究或实践,则结果就算不事与愿违,也要事倍功半的。 这个问题在大部分自然科学领域里还不明显,因为研究的对象都比较简单(只有共性而基本没有个性)、变数不多,可以通过反复实验来找到取得成功的规律。只有在天体物理学或物种起源这样层次时,因为所知道的实在太少而又没有足够的实验或观察条件,哲学观点不正确的影响才会表现出来,是经常产生许多相互矛盾、似是而非、最後总是以被推翻告终的那些推测、判断的根源。 但是在认识人类自己或解释由人类组成的社会的相关社会科学领域里,这个问题就十分突出。因为研究的主体对象(人)具有可以操纵、控制自己行为的高级、复杂的精神思维能力,不仅因此形成同类间千差万别的个性,又由此决定了无法以一般的科学方法去分析、研究、归纳出其共性。这就是为什麽迄今为止,无论东西方社会,都不能做到理直气壮而必须继续奉行动物世界“强权就是真理”的野蛮规则的原因,因为根本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科学”的、系统而比较完善的、经得起挑战的社会理论。而造成这种状态的根源,只能认为是因为正在被普遍接受和运用的哲学观点是错误的。 笔者对那种《诺查丹玛斯预言》之类、如寺庙中“签语”般模棱两可的东西毫无兴趣,但是对爱因斯坦那样、用能够写得出《相对论》的思维能力,来思考人类和社会,得出的许多『世界必然走向危机』的理性结论十分钦佩,因为他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作出的判断,今天看来,反而比当前许多时髦理论更符合实际。尤其九一一事件发生後,更让有点思考能力的人,几乎找不到“自我安慰”的理由来无视他的警告。 笔者更认为,爱因斯坦如此正确的判断和结论,之所以没有受到重视,是因为他没有能够从哲学层次的高度上发现问题,让人有了“求同存异”的借口。用相对论来解释的话,就是没有建立共同的参考系,好象坐在行进中的火车上的人看窗外的景物是在倒退,而站在铁道两旁的人认为是火车在前进,大家都以为自己对。因此,在嚷嚷着要『全球化』的时代,考虑如何争取建立一个共同一致的『观景平台』,应该是极有必要的事。这就是笔者写本文的目的。 只是因为笔者不是专业“科班”出身,在表达方式、使用术语方面不够规范,所以只希望起点抛砖引玉的作用,而没有更高的期望,才用了一个《备忘录》的名字。但是这丝毫不意味著因此影响它的 “真理含金量”,因为从所有观点的产生开始,就完全符合爱因斯坦对有关真理的阐述—真理是经得起经验的考验的,真理总是最简单的,朴实的,明白如画的。 备忘录 一,由达尔文的《进化论》得出的:『生命是从无生命的物质发展演化,一切生物物种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结论是错误的。 只能认为,世界上一切生命,在物质上都是由同样的基本化学原素(或更小的基本粒子)所组成,只是由于形成时的客观条件的差异(随机的或某种目前尚不清楚的力量的安排),造成数量和组合排列上的不同,而产生了万物。一切生物物种,为了适应环境,保持生存,会对自己的肌体作出一些局部的调整(如人类),来不及调整的,就会灭绝(如恐龙),但不能说人和蟑螂都是由三叶虫进化而来的。就像尽管已知所有化学元素都由质子、电子和中子组成,但我们不能因为氢元素的原子结构最简单,就认为所有元素都是由氢“进化”出来的一样。没有一个生物学家提得出现在的蟑螂或熊猫(据说都是最古老的动物)的确比两亿年前蟑螂、或百万年前的熊猫,有什么明显的改变,更谈不上物种上的“进化”了。当今科学家推算出地球大约已存在了四十亿年,那麽,就算从地球诞生的同一天开始,已经存在单细胞生命,并立即迈出“进化”的历程,也不可能用比蟑螂没有明显变化的存在仅多了二十倍的时间,就可以变出一种“人”来!仔细想来,这种说法也许比说上帝或女娲造人来得更缺乏说服力。因为以当代基因和克隆技术的知识,不难想象:只要神或女娲的“实验室”,掌握了人都可以开始逐步掌握的各种“基因”的制造、混合技术,就可以造出无数种类的生物来。而把“神或女娲”去和“外星人”概念作转换的话,更几乎不存在什麽理论或逻辑上的困难。要是今天还将那种破绽百出的、几乎和“燃素论”一个水平层次的东西称为“科学”,继续奉猴子为自己的“祖宗”,要坚持“祖制(丛林法则)不可违”的认识,实在是现代科学和已经来到21世纪的人类的“奇耻大辱”! 至于『劳动创造了人』的说法,也是没有根据,或者说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已经在定义上,局限于将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活动称之为『劳动』,所以只能认为『人通过劳动使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和能干』。但人过去就是人,而不是什么猴子或始祖鸟,将来也还是人,也不会再进化成什么『超人』。否则同样也可以说“劳动创造了蜜蜂”、“劳动创造了蚂蚁”,甚至推论蜜蜂或蚂蚁总有一天也会“进化”成人了。 其实有些事实是被牵强附会地拿来当做过去某种结论的证据,比如说像『分子遗传学发现了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遗传物质,这种遗传物质又有共同的分子结构』这样的叙述,与其将它看成是进化论的根据,不如用来证明『不同生物都有着共同的起因』、符合『同一种产生的机理』来得更恰当。实在没有比用《进化论》来解释地球生物起源更“蹩脚”的“科幻小说”了! 这种错误的《进化论》,正是今天那些鼓吹“竞争”“弱肉强食”之类、当今社会主流观点的理论基础。而在错误基础上建立的理论,怎麽可能指望它来为人类创造正确而美好的将来?俗话说『狗急跳墙』,要是一部分人把另一部分人当成“弱肉”来吃,怎麽可能指望别人不反弹?而这样的“反弹” 一旦和智力以及集体创造的工具(包括武器)相结合,是什麽结果都可能发生的,因为这是狗哪怕遇到“十万火急”也办不到的。 二,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宇宙是无限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这样的观点,以免重蹈轻信妄言的错误。 人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对客观世界(宇宙)的认识是逐步深入和接近事实的:从宏观来看,自“天圆地方”开始,由了解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直到判断总星系的存在;而微观方面,也由世间万物-基本组成(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化学元素-质子、电子、中子,现在又发现了更小的夸克子。也许是本世纪以来,人类取得的成就和过去时代相比,实在太大了,以致使我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现实能力的极限,居然在连自己的“出处”和思维的机理都没有搞清楚之前,就想去发现宇宙的“起源和终点”! 我们没有理由来否定如下的比喻:认识如同一栋“摩天楼”,其高度是一层一层叠上去的。要开始从最底层走向顶端,我们可以设法改变、加快上去的速度,但无论设计出什么样的“高速电梯”,我们都必须按照顺序经过每一层而永无“跳过”的可能。 实际上,今天我们对宇宙的研究,充其量只能算达到太阳系的水平,再上去就只有零星片断的观测资料加上“理论推测”了。而过去的无数事实已经证明,我们采用的理论都来自于已知事物的归纳、总结得出,适用范围有限,并经常会被因认识深化而创立的新理论所推翻或取代。所以在事实证明“一层楼”适用的理论(如经典物理学)在“三层楼”就不能用时,怎么能认为在“三层楼”(如相对论)上得出的理论就可以无限适用了呢?所以以我们现有的理论,去推算宇宙的起点和终端,无论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多少位,其可信性也不会超过宗教证明上帝的存在。 如果说数学真正是宇宙的抽象的反映的话,那么在还没有新概念来修正“无穷大”和“无限小”的时候,有什么令人信服的理由和必要来急于断定宇宙是有限的呢?同样,在尚未被推翻的数学概念前,实在没有比说“XX(如夸克子)是最小的粒子”这样更滑稽的结论了,这等于说“无限小”是有“下限”一样。 既然伟大的牛顿和爱因斯坦都犯过判断上的错误,没有理由相信今後科学家说的一切都会是对的,他们的力量最有效的用处,就是探索开发离认识最近的那一层“未知”,而把对更远的猜测,留给哲学家。 正是因为宣传一些不科学的“科学理论”,使得已经尝到科学甜头的民众,反而重新失去了自身的科学鉴别能力,陷入新一轮的迷信和盲从之中。迷信一切只要被冠上“科学”之名的事物,而不考虑其是否有“科学”之实?盲从出自有“科学家”头衔的人的说法,却不想想是否真有“科学”道理?这正是今天许多落後愚昧的迷信活动,毫无效果的产品,甚至荒诞无稽的另类所谓“宗教”或“邪教”,居然能和真正的“科学”抗衡,甚至在较量中,後者反而往往处于需要依靠行政手段干预的劣势的一个原因。 三,将“可知”和“不可知”放在对立面上来争论是毫无意义的误会,这应该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当人类发明了文字,得以累积、总结、保存和利用前人的知识、经验後,对宇宙的认识才有了进入主动、理性、客观、不断深入的可能。而在此之前,单靠语言进行思想的交流、传递,不仅接受面很窄而且受主观因素影响极大,这也许就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字记载,大多为神话传说的原因了。 在这种事实的影响下,加上早期人类积累的知识有限,观察、研究手段的缺乏,以及宗教方面的需要, “不可知论”在一定时期内统治了人类的思想领域,实在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的积累,人类对客观自然各个方面的认识都在不断地深入和完善。到了今天,我们具备的能力,可以说几乎快达到自己祖先想象力的极限!可惜,这样的成就又让一些人产生了另一方向的自满,竟然以为自己已经来到“知识宝库”的最後一道大门! 如果我们现在没有充分理由和证据,来推翻宇宙无限的理论和接受知识的层次结构性质的话。我们怎么可以以为靠现有的这点知识和理论,就可以去揣测宇宙深处的奥密;或以为基因就是决定生物取向的最後“主宰”?那么,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我们只是“屡教不改”的“主观蠢才”,因为前人已经不止一次地犯过同样的错误了。也许我们应该记住并遵循如下的结论: 人类可以认识未来“任何将出现在比已知更上一个层次的事物”(可知);但我们永远不能认识宇宙的全部(不可知)! 这样可以使我们不断保持进取的信心,而又不致走上自以为是的歧路。有助于克服由“宿命论”产生的末日心态,正确认识人类的问题是由自己造成,应该、也完全可以树立由人类自己解决的信念。 四,一分为二还是合二为一?这个方法论方面的问题似乎还没有解决,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中国的毛泽东先生,不知是出于无知,还是有意要把水搅浑,挑起这两者的“矛盾”,并且强迫大众片面接受“一分为二”的观点。结果,成为替自己掩饰错误的最好借口,得以回避对总体缺失的追究,让人民为了口头上的“解放”而在精神、物质和生命方面付出惨重的代价。而西方思想在面对问题时,则经常忽略“一分为二”,不能作全面、周延地考虑,更多地以表面现象为依据作出“一厢情愿”的决定,在处理存在多变化因素的问题时,难免会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实际上是这两者共同组成了最基本、最完整、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论”。两者分别用于对待问题的不同阶段,相辅相成。我们在观察、认识问题时,一定要同时看到其光明和黑暗、朋友和敌人、正面和负面、优点和缺点、有利和不利、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一分为二)。如引进动物“meng (反犬旁加一个蒙字)”来灭蛇,结果蛇灾去而“meng”灾来;用化学药物抗癌,同时会杀伤白血球;片面强调自由或专政,都会对社会造成损害...。而我们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就一定要同时结合两个方面一起考量(合二为一),才能正确得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或找出利多弊少的解决方案来。中西结合治癌疗法是最典型的成功范例之一。如果每一个人都掌握了这样的基本方法,人类也许就会变得更聪明、更有成效了。要是具体一点来说,用这样的观点去检讨、总结九一一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一定会准确、全面得多,解决起来可能产生的“後遗症”也会少得多的。 这是包括马克思、爱因斯坦、毛泽东之类的伟人都存在过的失误。当年马克思正是在以为找到了克服资本主义缺点的方法的同时,忘记考虑已经存在或可能产生的新问题,才造成後来他的追随实践者找不到出路而重投资本主义的尴尬。爱因斯坦因为看到当年美国存在的种族歧视和经济、教育等方面的缺点,就鼓吹起那个现在同样走不下去的社会主义。而毛泽东发动“文革”,更好比“饮鸠止渴”,其对破坏传统道德产生的严重影响,後果至今尚难以估量。从世界当前的趋势来看,今後重蹈类似覆辙的可能,一点也不比过去小,就是因为还没有全面认识、掌握这样的方法论所致。 结论 中国有一句话,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用来形容上述几个基本哲学观点对整个人类社会现状,和未来前途的重大影响,是完全恰如其分的。无论去客观总结检讨过去的经验教训,或正确规划世界的未来,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从现在开始,随时随地付诸实践并加以证明。 现在是应该重视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因为客观上有迫切的需要,物质上提供了交流的条件,理论上有现成的基础。 也许,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人类今天面临的处境,是很合适的,因为过去许多错误的理论,已经将世界引上越走越窄的“歧路”,而以人类的智慧,只要认真去考虑,本来是完全找得到也为自己开得出一条“光明大道”来的。但是可以断言,只要这些最基本的哲学观点没有得到纠正和确认,我们就不要指望会出现美好前途的曙光!


[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1:46 , Processed in 0.07209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