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37. 莫光全 (合和子):见识合和后,少读百年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30 15:2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5) 莫光全 (合和子):见识合和后,少读百年书

见识合和后,少读百年书
   
    莫光全( 合和精神 )
   
   
   
   
   
   
    发信站:天益社区(http://bbs.tecn.cn),版面:哲学
    本文链接: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273486
   
   
    Sample TextSample TextSample Text清尘谱-合和大文化导论    天公度外人 著
   
   
   
    清尘谱-合和大文化导论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人类文化的总体简顾及反思         
   
    第二节 当今人类面临的文化困境          
   
    第三节 人类需要大文化 
   
    1.3.1 大文化与小文化
   
    1.3.2 大文化之极致该如何              
   
    第四节 清尘谱-合和大文化涉及的主要理论         
   
    第五节 合和大文化简介
   
    1.5.1 "和合"文化与"合和"文化
   
    1.5.2 合和大文化简介          
   
    第六节 合和大文化导论之导读           
   
    第二章 合和宇宙论                
   
    第一节 人类对宇宙的沉思            
   
    第二节 认识宇宙的科学--物理学的发展及思考   
   
    2.2.1 经典物理学及思考
   
    2.2.2 量子力学及思考
   
    2.2.3 相对论及思考
   
    2.2.4 超弦、超膜理论及思考  
   
    2.2.5 大爆炸论宇宙学及思考       
   
    第三节 统一物理学和东、西方神秘文化后的宇宙观--合和宇宙论述要              
   
    第四节 合和宇宙论的科学哲学解析         
   
    2.4.1 宇宙是同一整体
   
    2.4.1.1 宇宙是一个关联整体,只有一个宇宙
   
    2.4.1.2 宇宙是同一体,以太场是其唯一本质
   
    2.4.1.2.1 非欧几何下的卷扬以太--对以太场的新认识
   
    2.4.1.2.2 物体有差异,物质是同一
   
    2.4.1.2.3 物体、宇宙的同一性与以太场
   
    2.4.2 以太时空场与物质
   
    2.4.2.1 以太时空弯曲导致物质分布不均,而不是相反
   
    2.4.2.2 以太时空场的内禀合和运动湮灭和形成粒子及万物
   
    2.4.2.3 场、波、能量、物体的合和关系及主要关系式
   
    2.4.2.3.1 场与波
   
    2.4.2.3.2 波与能量
   
    2.4.2.3.3 能量与物质
   
    2.4.2.3.4 波粒二相性的本质--粒子是波包,物体是波的凝聚态
   
    2.4.2.3.5 四种作用力的原因及关联
   
    2.4.3 物体大小与运动
   
    2.4.3.1 物体的可分下限是普朗克波长度
   
    2.4.3.2 物体与运动同一,物体有相对运动与绝对运动
   
    2.4.3.3 运动的物体不仅其关联时空改变,而且其自身也改变--兼论尺缩钟慢的本质
   
    2.4.3.4 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而不是物质关联的极限速度
   
    2.4.4 主要物理关系式(定律、方程式)的合和评析  
   
    第五节 合和宇宙论下精与神的同一性--兼论超心理学、人体科学的本质
   
    2.5.1  精神--精微物质的神韵
   
    2.5.2 展开遍四方,入时观自在--全域相关性与全息性
   
    2.5.3 全域相关性、量子纠缠与主客合一、天人感应
   
    2.5.4 精神的唯象动力学  
   
    2.5.5 合和科学的极限利用--天人合一        
   
    第六节 恍惚有象--天地万物的合和视相   
   
    第三章 合和社会论                            
   
    第一节 社会理论回顾                  
   
    第二节 合和社会论、历史合力论--历史观之物与心      
   
    第三节 人类社会的发展态式               
   
    3.3.1 人类社会发展经历的四种时代和四种状态
   
    3.3.2 人类社会发展经历的六种制度
   
    3.3.3 特色社会化主义的可能性与风险性
   
    3.3.4 当今人类社会所处的发展位置及其特征
   
    3.3.5 关于人类历史的另一种看法--人类周期史
   
    3.3.5.1 人类历史周期律
   
    3.3.5.2 人类周期史之证据
   
    3.3.5.3 澄明、无念、无记--在升华与堕落之间
   
    第四节 社会化主义与大同世界           
   
    3.4.1 大同社会思想的回顾
   
    3.4.2 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合化、社会化
   
    3.4.2.1 政治关系的和合化、社会化--兼论民主的必然性
   
    3.4.2.2 物质生产及经济关系的和合化、社会化---兼论整体关联流通的私有即公有
   
    3.4.2.3 人类交往、生存方式的和合化、社会化
   
    3.4.2.4 人类精神需求及文化的和合化、社会化
   
    3.4.3 和合化、社会化的程度与社会主义的实现程度成正比
   
    3.4.4 实现社会化主义的主要内容、途径
   
    3.4.5 社会化的实现与党团
   
    3.4.6 和合化、社会化的极致--大同共产主义
   
    3.4.7 大同社会的另一种认识--人文精神上的大同社会
   
    第四章 合和人生论--大人学概要              
   
    第一节 人学是万学之归                  
   
    第二节 不同人生理论及反思                
   
    第三节 人类生存发展态式(境界)             
   
    4.3.1 人类生存发展态式(境界)分析          
   
    4.3.1.1 人的需求与现实生产能力
   
    4.3.1.2 人的精神与肉体的协同发展性     
   
    4.3.1.3  人的自我实现与社会
   
    4.3.1.4 人猿相辑别----从邱吉尔与斯大林的对话看人类精神境界、自我境界的进化
   
    4.3.2 人类生存发展态式(境界)分析比较统计表及其23个注解       
   
    4.3.3 人类正由物质时代进入精神时代
   
    4.3.3.1 人类已从追求物质享受进入追求精神享受
   
    4.3.3.2 人类资源开发已从物质资本到技术资本
   
    4.3.3.3 科研上已从研究外部客观世界到研究主客合一世界
   
    第四节 合和大人论                          
   
    4.4.1 合和宇宙观之天与人
   
    4.4.1.1 宇宙自然与万物之灵--兼论:人权天然,但在社会现实中靠和合
   
    4.4.1.2 天人合一何以可能和如何可能
   
    4.4.2 人的本质、自私本性与自我实现的极限
   
    4.4.2.1 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全体性
   
    4.4.2.2 自私是人的天性,至公是人的天性的归宿--最大的自私即至公
   
    4.4.2.3 全真、全善--个体实现的极限也是和谐的极限,也即是天人合一
   
    4.4.3 合和大人论 
   
    4.4.3.1 小我与俗人、小人
   
    4.4.3.2 大我、大人论                 
   
    4.4.4 人生英雄                   
   
    4.4.4.1 英雄的四种形式
   
    4.4.4.2 人生与命运--兼论大人造命
   
    4.4.4.3  自胜者强--人生英雄论
   
    4.4.5 横手沧桑--合和大人之坚持真理方式
   
    4.4.5.1  如何以真理为标准(诗)
   
    4.4.5.2  大人如何面对国家、社会的罪恶
   
    4.4.6 大人格--成就英雄和大人的教育策略  
   
    第五节 合和--太极人生论                  
   
    4.5.1 合和太极文化简论
    4.5.2 合和太极人生的主要文化关联              
    4.5.2.1 儒学的诚正中庸
   
    4.5.2.2 清淡逍遥之道
   
    4.5.2.3 随缘空明之佛禅  
   
    4.5.2.4 灵肉结合的印度瑜珈
   
    4.5.2.5 生活的艺术化--日本的茶道、艺道
   
    4.5.2.6  法阴阳和术数的中医、易学修养
   
    4.5.2.7  知行合一的动感艺术、舞艺(附:沁园春.舞厅)
   
    4.5.2.8  健康和谐的现代体育精神、医学健康理念
   
    4.5.2.9  形意绵绵的太极拳术
   
    4.5.3 合和太极人生再论                 
    4.5.3.1 智商与情商的统一--兼论行动与目标的统一
   
    4.5.3.2 主体性活动中的实践唯物  
   
    4.5.3.3 存在即真实--体验的真实性 
   
    4.5.3.4 高峰体验与超我的自我实现 
   
    4.5.3.5 此在人生的意义瞬间生成--人生在于当下
   
    4.5.3.6 清醒的生活--行住坐卧随缘运化而当下澄明
   
    4.5.3.7 合和太极人生与宗教信仰及其过程、仪式
   
    4.5.4 合和太极人与世俗人的显见不同及其习练心法             
    4.5.4.1 合和太极人的传统描述
   
    4.5.4.2 合和太极人荣辱得失不动其心
   
    4.5.4.3 合和太极人剧烈运动仍能意静如止水
   
    4.5.4.4 合和太极人可一目十行,过目成诵 
   
    4.5.4.5 合和太极人可以清醒地睡,可以控制自己的梦
   
    4.5.4.6 合和太极人可以平静、微笑地死--坐化或逸升
   
    4.5.4.7 合和太极人能极好地享受和利用男女性情生活
   
    4.5.4.8 合和太极人对过去未来有极强的感应力
   
    4.5.4.9 信步红尘--合和太极人比平常人生活幸福
   
    4.5.5 践行合和太极人生的主要便道         
   
    4.5.5.1 太极拳习练              
   
    4.5.5.2 合和太极人生心态的修炼
   
    4.5.6 太极人生的境界及比较图表
   
    4.5.7 七律二首--合和太极人赞
   
    4.5.8 合和大人、人生英雄、合和太极人的关系
   
    第五章 合和大文化对人类文化的思考      
   
    第一节 认识的真伪   
   
    5.1.1  阿基里斯必能追上乌龟----认识逻辑须完备
   
    5.1.2  同一个平面上的任意两条直线都相交----常规经验未必唯一可靠,黎曼几何也成立
   
    5.1.3  范式、通约、证伪与证实--兼论文化的生成与发展
   
    5.1.4 科学在前进----中医、宗教未必反科学
   
    5.1.4.1 中医基本理论、体系--兼论中、西医易同与优劣
   
    5.1.3.2 宗教信仰的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信仰
   
    第二节 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单提直指与格物致知           
   
    5.2.1 格物可致知
   
    5.2.1.1 科学在走向综合
   
    5.2.1.2 西方哲学走向此在、语言释义--兼论哲学的穷根究底史
   
    5.2.1.3 科技发展必然导致人类认识和人的关系的升华
   
    5.2.2 直觉也高明
   
    5.2.3 渐修与顿悟
   
    第三节 哲学与生活智慧之学
   
    5.3.1 哲学的奥秘是人学
   
    5.3.2 哲学知识与哲学智慧
   
    5.3.3 如何持有哲学的清醒智慧--合和
   
    第四节 合和大文化下的宗教观--万教合宗,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5.4.1 宗教是人的终极需要和反映的表现
   
    5.4.1.1 恶性、蘖缘、本能之原罪
   
    5.4.1.2 自由、平等、博爱之根基
   
    5.4.1.3 最大自我实现的途径
   
    5.4.2 万教合宗,宗教的本质是合和
   
    5.4.2.1 因信称义之信神如神在----和合
   
    5.4.2.2 分殊万相与合和一理--安拉、上帝、佛、梵之至道至圣
   
    5.4.2.3 至神为清----天堂、净土大通观
   
    5.4.3 正教、邪教与正信、邪信
   
    5.4.4 不同宗教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是合和学理论、大人学理论
   
    5.5.1 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发展性、合和性



[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0:24 , Processed in 0.0527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