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28. 还未入门 : 科 学 佛 法 简 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3 09:2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5) 还未入门: 科 学 佛 法 简 介
   
   
    发信站:天益社区(http://bbs.tecn.cn),版面:哲学
    本文链接: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270355
   
   
    当今,救世界,渡众生,唯有:
   
   
   
    先把佛法"科学化" ----- 亦即,去教条化 ----- 此名"科学佛法"
   
    再把科学"佛法化" ----- 亦即,去颠倒化 ----- 此名"佛法科学"
   
    后把世间"佛土化" ----- 亦即,去罪恶化 ----- 此名"世间佛土"
   
   
    佛法的本质是 "科学"
   
    当人们能以无上智慧深解佛法,即用科学了解佛法时,佛法是为"精密科学"
   
    但当人们无法以科学深解佛法,而用思维了解佛法时,佛法是为"思维哲学"
   
    又当人们无法以思维了解佛法,而用信仰见解佛法时,佛法是为"教条宗教"
   
   
    故佛法的本质是科学,但它也是哲学,也是宗教.-
   
   
    逍遥菩萨
   
    一、科学佛法的基本概念:
   
    宇宙及人我的源头,是没有相对的“大统一”境界,亦即佛界。人我原本是存在于此佛界,后来因为有动,又复有欲,所以渐次伦落到物质境界的世间,于此生生死死,轮回流转,受苦受难。诸佛有见于此,故来生世间,劝导众生,无欲无为,出离火宅,回归佛界,并为众生,设计了“回归佛界路线图”。
   
    宇宙的成坏有其真理,人我的生灭有其真谛,诸佛所说及所设计的路线图,其基本原理都是相同,而无二样,但是人我来生世界后,并不是一下子就变成高等动物,而是经过千万年,才由低等动物,演化到文字社会。在“无文字”时代来生的诸佛,如今只有传闻与神话,而没有留下任何的文字经典。直到一万多年前,由旧石器社会过度到新石器社会之后,人类开始建立文字,此文字时代的初佛,创作了人类第一部文字圣典,即道法的道经与易经。再来到二千五百年前,由新石器社会过度到金属器社会之后,此文字时代的二佛,创作了人类第二部文字圣典,即佛法的大乘经与小乘经。
   
    道法时代是文明社会的“初期阶段”,人类仍处于追求基本生存(内需)为主。当时人类思维简单,饥饿了便寻找食物吃,吃饱了便休息,纯粹是依生理的需要而行为,不是受到外界的影响而生出贪欲,故名内需论,或内论。道法的内含,由于只是内论,故其经典非常简短又明确。
   
    佛法时代是文明社会的“中期阶段”,人类社会除了要求基本生存(内需)外,还受到外界的影响,而生贪欲,追求奢侈(外需)。人类的心理由对自身的爱,演变到对外之贪,故除了内论之外,还有外论。佛法的内含,由于有内论与外论之别,故其经典非常繁杂又深奥。所以,佛法体系比道法体系还为复杂庞大。
   
    当今的科学时代,是文明社会的“后期阶段”,人类社会由消费者的奢侈(外需),变成供给者的鼓励奢侈(外供)。所以人类不再是需要的动物,而变成供给的动物。在供给者的刺激需要、引导需要、促进需要的交相轰炸下,人类为情欲所蒙,失去理性,从欲为尚,贪婪无尽的奢侈浪费,即使身陷绝境也不能自知。这与佛法的断除欲爱目标,背道而驰,越离越远。
   
    虽然现代科学使当今世界陷入空前的大危机,但现代科学也使当今人类能够深入理解繁杂又深奥的佛法。因为宇宙的真理及人我的真谛,都是客观的事实,而非神奇之事,故可以用科学来说明。虽然现代科学的研究范围,只是局限于物质的境界,但它的高深理论及方法论,却可以用来解说宇宙的真理及人我的真谛。
   
   
   
   
    (一) 宇宙的形成及結構:
   
    若此沒有相對的“大統一”境界,有所震動,則產生前方的粒子及後方的波浪。粒子之流動演變成二個層次,上層是微粒層,下層是物質層。波浪之流動也形成二個層次,上層是光波及音波層,下層是香波層。
   
    在道法裡,上層的微粒層名為陽,下層的物質層名為少陽。上層的光波及音波層名為陰,下層的香波層名為少陰。其結構如下:
   
   
   
    在佛法裡,上層的微粒層是三界之色,下層的物質層是法界之色。上層的光波及音波層是三界之無色,下層的香波層是法界之無色。其結構如下:
   
    佛法的宇宙論非常複雜,不但隨六個體系而演變,有時連內觀與外觀也不相同,故上表所示,只是它的根本結構。
   
    (二) 人我的來源及生成:
   
    人我的本體及本性是光波,光波的末流是音波,音波的末流是香波。光波所存在的境界,是無為又無欲的佛界,此即無量光佛的境界。音波所存在的境界,是有為但無欲的淨界,此即觀音菩薩的境界。香波所存在的境界,是有為又有欲的欲界,此即香神的境界,或名乾達婆的境界。香神在欲界,與光相對而有眼,與音相對而有耳,與香相對而有鼻,故具有三種有形但無物質的器官。當欲界中的三千大世界形成後,香神因貪欲地球的地氣,便化生在地球,吸取地氣。時間一久,地氣滿足不了其貪欲,進而貪欲地球的物質,為此而生出口舌,吞食物質。由於吞食物質,香神漸漸長出肉身,形成人形,這樣就成為現今的人我。經過漫長的日子,人我已習慣穿肉衣,便脫不了肉衣,不但忘掉佛性是我,還深深確信肉身才是我。
   
    在道法裡,它對人我的生成,有很明確的解說,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負陰以抱陽。二是陰,此即觀音菩薩的境界,三是少陰,此即香神的境界,故香神是“負陰”。香神因吞食地球的物質,而長出肉身,這就是“抱陽”。其結構如下:
   
   
    在佛法裡,由於它的體系分為內觀與外觀,故其人我的生成原理,變成非常複雜,很難解說。道法的解說,是由上而下,單線完成,最後才說到抱陽的肉身。但佛法與道法相反,它是由下而上,並且分成二段來解說,先說“抱陽”的肉身,而後說“負陰”的本體。前段議論“抱陽”的肉身,此名客觀佛法,它分為四個階段,即0元,一元,二元,三元。後段議論“負陰”的佛性,此名主觀佛法,它分為二個階段,即四元,五元。客觀佛法與主觀佛法,二者是相反相對,故二者的理論,差異很大,二者的修行方法,更是大相異趣。
    前段“抱陽”的客觀佛法,議論一元,二元,三元。其結構如下:
   
   
   
    後段 “負陰”的主觀佛法,議論四元,五元。其結構如下:
   
   
   
    (三) 人我是佛,沒有滅亡:
   
    由此可見,人我的本性是光波,故人我本來就有佛性,而肉身是不應該有的。所以不管是佛法,或是道法,都一再強調肉身不是我,而是大患。佛經常說,觀此五取蘊: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道經也說,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則有何患。因此,人我之身壞命終,只是脫掉肉衣,而佛性仍存。正如人們脫去外衣,只是脫掉布衣,而人身仍存。
   
    (四) 佛的名號:“明行足”
   
    人我生存的地球及三千大世界,是由粒子之正反二向的氣流,相互磨擦生電,雷爆所生之塵埃,聚集而成的自轉塵埃氣團。所以三千大世界,與粒子之流及波浪之流的境界,差異很大。在欲界裡,三千大世界是渾沌的黑暗無光境界,故名無明。與三千大世界相對的是反物質(非物質)之天光,故名為明。三千大世界之上的光,是粒子之流光,即色界之光,名為智光。反物質的天光之上的光,是光波浪之流光,即無色界之光,名為法光。故粒子之流及波浪之流的境界是無量光明。
    人我雖然生存在無明的世界,但是並沒有失去絲毫的佛性,只是佛性被染垢蒙蔽而已。因此,人我若能無欲無為,清除佛性的染垢,便可以在世間具足天眼,智眼,法眼,甚至於佛眼。所以,在世間具足無量光明,就是“明行足”。
   
    (五) 佛的名號:“世間解”(南35=116:北802)
   
    人我生存的物質境界,名為世間。宇宙的一切都在動,在某種意義下,人我之肉身是隨地球在自轉不息,但是人我之佛性卻是隨光之波浪在流動。因此,人我在世間有二種不同的存在,一是依地球速度而存在的肉身,一是依光波速度而存在的佛性。人我若想以百年之肉身,“步行”走出地球或三千大世界,那是絕對不可能,但是若想以斷除欲貪,清淨本命,使“佛性”出離地球或三千大世界,那是絕對有可能。這以斷除欲貪使“佛性”出離世間,就是“世間解”。所以,世尊告諸比丘:‘我不說,有人行到世界邊者;我亦不說,不行到世界邊而究竟苦邊者’。
   
    (六) 佛的名號:“善逝”(南12=22:北315)
   
    人我一旦落入世間,便被物質所系縛,難以逃離,如是生生死死,流轉不息。人我最大的敵人就是物質所成的“肉眼”,它誤導人我,視物質的肉身是真正的自我,故把它珍愛如癡如迷,它更誤導人我,視外界的一切物質都是真實,故不顧一切盲目追求,如是日日“愛喜自身”又“欲貪外物”而狂亂不已。人我若靜下來,稍為觀察思索,便能知道,凡是有生有滅之物,就是無常,也就是假。既然有假,則必然有真,否則假是從何而來。與此同理,人我的肉身既然是假,則必然有真的常身,否則假身是從何而來。而此真的常身,就是人我的“佛性”。人我之所以落入世間,是因為佛性有欲貪,故若能斷除欲貪,清淨佛性,便可以出離世間,此即“斷生死流”,亦即“善逝”。 所以,世尊告諸比丘:‘如來成就十力,於大衆中震師子吼言: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是真實教法顯現,斷生死流,足令善男子正信出家,於正法律精勤苦行,皮筋骨立,血肉枯竭,大義滿足,得成第一教法之場。所謂大師面前,親承說法,寂滅涅槃,菩提正向,“善逝正覺”。’
   
   
   
   
   
    二、科學佛法的理論體系:
   
    諸佛來生世間的目的,是解決當時人類的問題,以普渡眾生。雖然宇宙有其真理,人我有其真諦,但是人類的發展有不同的階段,各個階段有不同的問題,故諸佛說法是隨順當時人類的情況來建立理論。釋迦佛來生世間的目的,是要解決鐵器時代的問題,但是他預見鐵器時代之後很快就會進入原子時代,所以他精心設計一套非常複雜且又高深的理論體系,以適應鐵器時代及原子時代。正因為這理論體系過於複雜又高深,所以當時鐵器時代的弟子只能理解其簡易的一半,而高深的一半則授予出世間的菩薩。如今,由於有了科學理論與方法論,可以把以往的教條佛法變成科學佛法,使得原子時代的弟子能夠全盤理解佛法,得以自度與度他。
    道者說法,是由上而下,但佛陀說法,則由下而上,為什麼呢?因為在鐵器時代,人心複雜,智慧不等,須因材施教,故只能由下而上。如此而把弟子分成大小二乘,內外二觀,共為四部。由於從世間到佛界,須經肉眼與非眼二種境界,故佛法分為天眼境界的大乘與肉眼境界的小乘二部。其一,天眼境界的大乘成佛(出世間成佛) 是一段成佛,它有二法門,正如想當國王有二法,可以自己打天下,也可以繼承王位。佛法也是如此,可以苦行成佛(外觀),此名大乘部,也可以繼承成佛(內觀),此名寶塔部。其二,肉眼境界的小乘成佛(世間成佛) 是二段成佛,它也有二法門,內向弟子是斷五蘊,此名內觀佛法,外向弟子是斷六處,此名外觀佛法。所以,佛陀的十大弟子依此而分類,其中大乘內觀沒有世間弟子,大乘外觀弟子是以迦葉與蘇菩提及阿那律為代表,小乘內觀弟子是以舍利子(羅雲)與目健連(優巴利)為代表,小乘外觀弟子是以迦旃延與富羅那(阿難)為代表。所以,在二元時期,佛法共有三乘,大乘外觀弟子的佛乘,小乘內觀弟子的辟支乘,小乘外觀弟子的羅漢乘。佛陀的十大弟子如下表:



[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1:45 , Processed in 0.08124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