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865.如果存在恒星文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6-26 07:1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865.如果存在恒星文明
2017.6.26
迄今为止,我们对“外星文明”的关注都停留在行星文明的发现上,因为地球文明就是行星文明,存在于没有恒星表面似乎可以毁灭一切生命现象的熊熊烈焰的行星之上。
可是,地球大气边缘也有厚达数百、乃至数千千米的热层,温度高达数百、乃至数千摄氏度!普照大地的阳光只有极少部分直接来自太阳,带给我们的温暖甚至不足摄氏三度!其余的“阳光”都来自宇宙射线中氢、氦元素与地球大气氢、氦元素剧烈撞击产生的核裂变!
可是,地球表面温度并没有因为地球大气热层的存在变成火炉,热层之下的温度甚至低到摄氏零下85度!因为热层中的核裂变隐藏着核聚变,也就是新化学元素的形成过程,而任何偏电荷光子聚变为化学元素的过程都是吸热反应,连续核聚变可以导致环境中偏电荷光子的急剧减少,摄氏零下85度可能是连续核聚变停止的临界温度,地球大气不同于宇宙射线成分的部分可能主要来自地球大气热层中的核聚变。
那么,地球表面高于摄氏零下85度的温度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来自星际正负电荷的交流,这种交流伴随磁场分布和物质密度、偏电荷的程度有所不同,形成高度差、纬度差、深度差、季节差。
可以说,所有恒星直射光线对地球表面温度的影响不会超过太空背景温度(2.74K,始于绝对零度的摄氏2.74度);宇宙射线对地球地表温度的影响在摄氏零下85度左右,主要影响昼夜温差;磁场“漂移”可能影响季节温差;物质密度、偏电荷程度、保温程度影响高度、深度、纬度温差。
恒星表面的熊熊烈焰主要来自宇宙射线冲击,部分来自星际正负电荷的交流,类似地球大气边缘热层的形成。银河系恒星是与银核交流正负电荷和宇宙射线,强度远超地日交流,形成熊熊烈焰不足为奇!烈焰之下未必不是摄氏零下85度的低温,不能排除局部区域的生命现象与恒星文明存在的可能。
恒星不同于行星,表面环境相对稳定,受到系统内部新星诞生的周期影响很小,文明可以连续延伸,达到非常高的程度,不屑于其他文明争夺生存空间,真正实现共产主义。
当然,前提是恒星表面的熊熊烈焰下面存在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0:30 , Processed in 0.0612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