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7. 徐联(哲理大成BOY) : 中国第一个未冕诺贝尔数学奖诞生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1 17:0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 中国第一个未冕诺贝尔数学奖诞生了!
   
   
   徐联(哲理大成BOY):
   
   
    发信站:天益社区(http://bbs.tecn.cn),版面:哲学
    本文链接: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229701
   
   
    中国第一个未冕诺贝尔数学奖诞生了!
    副标题:智慧一角度在科学上的应用
   
    柏拉图:
    在那一边是你说过的看戏迷、艺术迷、爱干实务的人;在这一边是我们所讨论的这种人。只有这边的这些人才配叫做哲学家。
   
    中国莲:
   
    “划一条线把两种人分开来”,这种共同界限问题,本人的上篇文章已经谈到了,一种角度也是为本篇文章埋下伏笔。从理性与感性的人才的共同界限来看,必然有一定比例的人处于左右摇摆的层次水平,即在“理性主导感性”与“感性主导理性”的共同界限上左右摇摆,忽上忽下,沉浮不定,那些看风使舵的人主要指的就是这种处于“共同界限”上的人,当然,也不要责怪他们,他们也就这种水平,无论其人是否有高学历或高资历等,无论其人是否是宗教界人士等。
   
    回过头来说,去区分理性与感性的人,并不是要将一些人打入“地狱”,而是相反,要把他们从那种滥竽充数的“地狱”中请出来,归根结底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理性的充分人尽其材而不能滥竽充数,滥竽充数的最终效果只能是既坑害自己又坑害集体,当然,最大的集体是人类社会世界各国这个整体;至少也起到“一发拨千钧”的作用。
   
    智慧思维层次越低的人去“划一条线把两种人分开来”,这种误差浪费就越大,上篇文章已经谈到了,如果要达到没有误差没有浪费,就只能以最高层次的智慧去解决这种问题,所以这也是如何在全国(或世界各国)中理性擂台赛(每隔几年定期举行)竞争出智慧的圣人的问题;达到理性的充分人尽其才而不能滥竽充数,这就是一种“不分之分”,即分是为了达到理性的充分人尽其才而不能滥竽充数,最终目的是使国家社会以至整个人类社会,成为有最佳潜力可被开发的统一整体,也就是以最高层次的无形智慧去分而不互相隔绝割裂。
   
    “时间与空间”的共同界限问题,我们人类又如何能割裂得了“较久远或久远”的过去时间中先人们的,精神与物质的成就对处于“此时”的人类精神与物质的成就的关系?我们人类又如何能割裂得了同属于一个大自然整体有机构成的,人类社会世界各国任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时间与空间共同界限问题的意义非常重大,在启示人类只能遵循共同的大道大自然规律之正义,才会有利己利人的理性结果,不能小看任何一个人,也不能高看任何一个人;否则,只能相反,虽然,在人类社会世界各国的一定发展时期,会出现“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感性发展时期。
   
    “物质及精神”共同界限问题。物质共同界限问题可以一角度以上述谈到的空间问题去解释,精神共同界限问题可以一角度以上述谈到的时间问题去解释;实际上与远不止那些,上述那些只是人类一种最典型的说法。物质共同界限问题,必然涉及是整个大自然(宇宙)有机构成的任何物质存在,这样就不止是人类与人类的横向空间的共同界限问题了,而是人类与任何物质存在的横向或纵向空间的共同界限问题,而是任何物质存在与任何物质存在的横向或纵向空间的共同界限问题。
   
    精神共同界限问题,就是抽象于上述任何物质存在的共同的道理规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种规律隐含于人类社会最高深的智慧经典之中,如易经的符号而非文字原文,如道德经原文,如金刚经汉字原文,等等。
   
    文言文一类古文,只是白话文这类现代文学极其精炼的浓缩之笔。广义的国学传统文化精华代表:《易经》(原文是非文字的符号)、《道德经》、《庄子》和佛经如《金刚经》(汉字原文)等具最高深智慧内涵的经典,历代所谓高学历、高资历主流专家学者的注疏解释等,大多数以至绝大多数都是平庸之作,只能作为一种浅显参考,虽然,都可能有启发您的存在。看上述经典只有看原文以原文为依托,才能理解领悟更多真意!
   
    下面具体讲一个数学领域中的例子,来具体说明“物质及精神”共同界限问题,数学是易学一种形式化的学术分支;上面在理性道理综合角度的论述,也是在理性上证明下面具体数学领域中例子的“共同界限定理”的正确性。本文凡出现在中括号〖〗中的文字,只提供给智慧思维已经达到很高层次的人一角度深入参考,如您看不懂,您不看那些您也会达到您确认的明白。
   
    想必数学中的“黄金分割”大家都不陌生吧,“黄金分割”中能够构成“0.618…”这种黄金分割点的点,这种点涉及的就是一种共同界限问题。
   
    点、线、面和体等,实际上都是一体的,也都有无限性规范着。〖小圈能否套大圈?回答是肯定的,实际上大圈套小圈,只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意义规定,“人类”所能形式上做出的规定在事物实际意义已经出现下棋的“当局者迷”状态,就因为是人类的强制特殊规定,才解释出智者的以“小圈能套大圈”的反向形式规定等,所体现的道理。这就是指向思维的原点出发点问题。〗
   
    1、假设,先有线段,那么在这条线段上找到那个“0.618…”这个黄金分割点,此时,就用笔一类的工具点上一点,以示此点就是“0.618…”这个黄金分割点。这个点只要这样点上,就出现了错误或者说就是错误的,这种点涉及的就是一种共同界限问题,即因为这个点是一个物质点,无论这个点有多么的小,假设这个点是最小的点,这个点被黄金分割成的那两条线段的共同拥有的“共同界限”的点,再假设这个点能够被毫无损耗地一分为二,那么,这个点被黄金分割成的那两条线段,必然都分别缺少“半个点”;假设这个点必须是被黄金分割成的那两条线段的共同拥有的“共同界限”的点,那么,这个点被黄金分割成的那两条线段,必然都各自多余“半个点”。这就是人类理论在智慧角度被分析出的“误区”一种所在。
   
    ……这个点只要这样点上,就出现了错误或者说就是错误的,这种点涉及的就是一种共同界限问题;那么,这个点不点上也出现了错误或者说就是错误的,因为不点上,就不存在那个“0.618…”这个黄金分割点了。〖“想”这个问题也是错误的,因为实际上本不存在这个“0.618…”这个黄金分割点,因为这个点只是“人类”的一种强制规定。〗
   
    2、看黄金分割理论“成立”的全过程。以何种工具去分割设点,才能完全精确?这就是共同界限问题的实际应用问题,即我们去找一个最接近精确度的点以一种最好的工具去分割,我们同时心里又明白上面谈到的这个“0.618…”这个黄金分割点,这种点涉及的就是一种共同界限问题。
   
    3、看黄金分割理论“成立”的全过程。最初那个被分割线段又如何确定它的准确长度及宽度?……这有若干个点构成的线段,这每个点又如何排列上才是正确的?这就必然出现点所构成线段的长度与宽度问题。也就是说,若干个点构成的线段,这些点都是一种被分割成的点。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又是上面谈到的这个“0.618…”黄金分割“点问题”,这种点涉及的就是一种共同界限问题。所以黄金分割理论“成立”也只是一种似是而非地成立,这就是人类理论在智慧角度被分析出的“误区”一种所在。而我们人类必须尽可能地认识这种似是而非,只要这样,才会出现更有价值的指导意义的智慧存在。
   
    4、〖这种似是而非,就是数学上本不存在的假设,实际上拿不出精确的任何一条线段,实际上画不出精确的任何一条线段,而是“人类”的一种硬性规定,意在智慧的抽象。并不是因为有文字的存在及有声音的存在等,才有上述道理的智慧理解,而是因不同人不同智慧层次另外赋予“文字的存在及有声音的存在等”以不同层次的意义,它才会有意义。〗即使是两个点构成的最小的线段,同样有上面的共同界限问题。
   
    5、理论表达的错误性,充分知道后,才能在智慧上理解正确性。〖语言文字等只起到各种媒介作用,非因语言文字等而有正确,因每个人智慧层次而有相应程度的正确。理论知识上错误,智慧领悟上正确。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与“黄金分割点”类似,任何事物的概念都如黄金分割的线段概念一样,都是人为的强制规定。智慧思维层次不同,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也不同。〗
   
    6、理论上的矛盾性,揭示本不存在精确的理论,所以才有言出必错的智慧角度说法。任何理论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性,需具有更高智慧层次的人去挖掘。
   
    7、实际上线段是物质的构成,“无数”个点为一体构成直线,若干个点构成线段,以其中的智慧道理去指导人类能尽可能按相应的规则规律统一行动。〖把一种语言硬性规定,用自己所在智慧层次的能力自我翻译成智慧的理解领悟。〗
   
    8、在实际的“几何”图形处理上,取一个无限小的物质组成的点,是取不出来的,假设在理论上有这个点,那么,也是线、面和体等不可缺少的“共同界限”构成。线和面等又都是由点构成,所以,线和面等又是体的不可缺少的“共同界限”构成。……有限体又是“无限”体的不可缺少的“共同界限”构成。……也是“共同界限”的道理,缺少这种有限体,那么,那个“无限”体就不是“无限”体了;当然从实际意义上讲,任意点,都是任意的一个体。
   
    9、所以,上述“共同界限”问题,又从一角度揭示,有多大的利,就必然有多大的弊,关键是符合相应的规则规律,最终都必然符合大道大自然规律;从而指导人类只能遵循大道大自然规律之正义。
   
    10、研究“共同界限”共性问题,又是一门学问,从而才会知道大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实际的应用上,从私有制的角度我们也可以看这种“共同界限”共性问题,私有制将那仅有的公有财产,基本或完全置于个人股份控制下,这样必有对“共同界限”的感性倾斜,同时在所谓的“理性”运用下,再加上不断地感性私有化分割,就必然出现感性竞争的人为费用的“巨大”浪费,及一些人为的无理分割占有等。这种私有制的实质就是对其国人民整体的理性利益长远利益的相应程度的损害。

[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2:00 , Processed in 0.04833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