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603|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谈“从GDP到人类发展指数HDI”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3 14:4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键字: 东方与西方   政治立场   世界社会经济体系   历史出发地

    从GDP到人类发展指数HDI,人们总是对它赋予过多的政治期待。作为评价国民经济发展 的统计性指标,果真具有如此巨大的政治魅力吗?笔者对此提出相左的看法。

    茅于轼先生在他的《从GDP到人类发展指数HDI》一文中写道:“由于财富生产的巨大增长,我国已经今非昔比了,国力极大地增强,生活极大地改善。财富是什么,它是指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能力。国家财富的增加意味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所以GDP非常重要。所谓发展是硬道理,主要就是指财富的增加。”“然而GDP显然不能概括一切。比如它不能表示财富的分配状况,是不是有人很富,又有人很穷;它不包括环境的好坏,破坏环境并不影响GDP,有时候甚至还有利于GDP的增加。为了寻找一个更能够全面表示百姓福利的可测量的指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了人类发展指数,英文缩写为HDI。”“人类发展指数包括三方面的评分。一是按照购买力评价的人均GDP,二是人均教育水平,三是平均寿命。将这三方面的评分,加权平均后得出HDI指数。该指数介于零到一之间,分数越高表明发展程度越高。然后在全世界各国中排名次,既能够看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比较,在综合发展水平上的相对位置,又能看出跟他自己的过去比较是进步还是退步。HDI比人均GDP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它不像人均GDP可能掩盖了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

    如果茅于轼先生单纯谈论‘从GDP到HDI ’也就罢了,但其话峰一转,将矛头转向政治问题上:“现在最穷的国家集中在非洲,他们之所以穷主要是战乱不断。其实就是政府不顾百姓的死活,争权夺利。即使没有战乱,强大的政府干涉百姓的权利和自由,也是贫困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民对比改革前后,对此深有感受。当今世界上还有一些政府不尊重民权的国家陷于贫困而不自觉,还在坚持自己的“革命路线”。相反,当今富裕的国家都是民权得到尊重的国家,政府的权力受严格限制的国家。贫困的根本原因不是资源不足,不是科技落后,不是贸易条件恶化,而是政府的不适当干预,人权得不到保障。”“这一点(中国)和世界上一切HDI落后于人均GDP的国家是一样的。”足见,茅于轼先生所说的经济统计模型最终同他所持有的政治立场相关。

  
    且不说,人类进入市场经济三百年来,西方大国按照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扩张殖民统治、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划分世界版图,早已把所有民族国家的发展空间与市场瓜分、控制。即便到了今天,在世界贸易涉及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的发展议程时(终止富国倾销产品;停止世贸放宽投资、竞争及政府采购自由化的建议;改革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当发展中国家需要更大的自由度去调节贸易政策有利市场运作、以实现多项发展指标时,当发展中国家的这些特殊需要与他们的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西方国家更是横加阻挠,拒绝更改有关的世贸规定。以致2003年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WTO第五次部长级会议无果而终。有鉴于此,在发展中国家通过合法途径努力尝试自救,在中国社会处在改革开放的艰难探索中,还是不要急于给他们戴上难以承重的政治帽子。茅于轼先生应该知道,国与国之间的文明断裂、社会反差,并不直接就是穷国、富国表面所呈现的那种样子,它是有着深刻历史根源的。不究其根源、肇始,仅拿无差别的数字经济和国家贫富来说事——这未免有失公允了。

    据11月25日英国金融时报名为《中国的增长迫使人们重新看待世界》的文章,称中国在世界的分量越来越重,重新评价中国不仅对投资者有意义,对所谓发展中世界的其它某些成员也有意义。中国和金砖四国其它国家(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与非洲贸易接触所表现出来的巨大潜能,事实上可能结束非洲在世界经济中数十年来的边缘位置。南非标准银行的经济学家撰写的报告《金砖四国和非洲》称,非洲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从1983年的4.6%下降到2007年的2.6%;但金砖四国与非洲的贸易却迅猛增长:从2000年的223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1660亿美元。中国在其中显然占据首位,占贸易额的三分之二。这一现实挑战着对世界运作方式的流行看法。一批发展中国家正推动世界最贫穷国家的增长,而发达国家往往是在加剧这些国家国内的种种弱点。  
  
    回过头来再看GDP和HDI。“从1990年起UNDP发表了头一个《人类发展报告》”,西方发达国家只是利用这个评价模式记录自己国家如何聚敛世界财富,却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发展诉求完全采用双重标准。不错,目下非洲许多国家不能在全球经济生活中自主独立,发达国家反而利用这一弱点把对方永远栓在自己国家利益的战车上,令其摆脱而不能。在这种强权政治、大鱼吃小鱼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非洲国家怎能避免战乱,其政府怎样顾及百姓死活?仅仅令其搞一个‘人类发展指数’、效仿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和人权,非洲国家就可以自救吗?这显然太过天真了。

    实际上,出于国际社会比较和总体结构上的权衡与分析,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员,每个国家都要经历一个从GDP增长到HDI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但究竟采取何种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与他们社会经济的发展优势、国家整体驾驭社会经济的自主能力及其他们产业结构能否顺应市场变化有关。不知茅先生想过没有:当着这些国家的发展优势被发达国家制定的贸易规则所限制,经济发展总要听凭大国利益支配与调遣,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在全球经济生活中没有容身之所,这种情况跟人家谈什么GDP或者HDI,岂不形同戏言?

    客观地说,一国经济从GDP向HDI的转变,是他们社会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他们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谋取经济自主、社会独立、文化进步的政治标识。进一步说,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中,一个国家能否本着这样一种政治意识、发展理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能否从实际出发,从自身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谋取稳固的市场结构地位出发;能否确立自己民族国家在全球经济生活天然拥有的社会主体地位(合法地位)——这才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府应该具有的经济立意与政治恪守。毋庸置疑,这也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待面对的现实发展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岂止是人类发展指数,连同世界的运行方式也将随之改变!

    说到底,无论是GDP或是HDI,两者都是以数字经济的形式对人类生存状况、发展状况及其内在合理性的一种社会约规与统计,都是以数字经济的形式规约在某一文化国度类群整体之上——用以在国际社会间做出权衡与分析的判别性尺度。鉴于它在功能上可以通过具体评价指标的制定,凸显其对国民经济运营模式的社会约束与价值引导,人们通常把它视为国际社会统观世界经济、政治和人类发展状况的社会一般尺度。但必须懂得,这是一种忽略了不同国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及其特殊发展需求,忽略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生活中根本未有稳固的市场结构地位这个致命前提下制定的尺度。如果罔顾各个国家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历史文化,一味在全球经济生活中采用双重标准,遂又堂而皇之地祭起普世价值的政治大旗对他国家主权随意干涉、任意践踏,这种欺世盗名、惟恐天下不乱的做法,只会治下当今世界财富聚集的严重不均,只能在发展中国家谋取自主发展的道路上制造障碍、加剧社会裂变与失衡!不妨用心回顾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西方大国不正是采用这种手法,方才谋得霸权统治下的经济政治之格局吗?

    一个起码的常识:任何形式的经济活动都是把特定民族国家-文化类群及其社会命运承载其中的社会经济,都是他们民族国家-文化类群从中可以市场驾驭、为民祈福的经济。如果脱离了这一点,一味把经济利益置换给控制一切的强者、把市场拱手相让,而后在转过头来按照人家的尺码侈谈民主、自由和人权,这显然是别有用心、另有他图。不相信吗?一旦把西方国家拓展全球市场的三百年基业统统撤掉,就不会再有人跟你言说“从GDP到人类发展指数HDI”。

    今天的全球一体化进程,正在把不同民族国家的经济运营模式纳入同一个人之为人的世界社会经济体。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运营与社会增长,都将代表着他们当下社会(地区)、他们发展历史、他们类群文化来发声。这里的意思是说:所有民族国家-文化类群,在全球经济生活中都是独立的社会主体单元;他们/它们在全球经济生活中作为市场载体和文化主体的合法性地位是与生俱来!不仅如此,民族国家的差异性、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地域资源的多元性,是人类无法规避的发展现实,也是人类共同面对全球性问题的唯一历史出路。无论是GDP或是HDI,都要尊重他们/它们独立存在、共谋世界和平的合法性!

    或许,在这个发展视野中,构成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发生冲突的交汇点,但它也是走出旧的政治经济格局的历史出发地。
2#
发表于 2009-12-3 14:54:4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听说这么个人类发展指数,学习。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08:41:36 | 只看该作者
GDP应该以供应国内市场供需平衡为重点,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还是为资本主导的市场服务,满足国际市场的供需关系为重点,满足资本的逐利需求?
   不同的市场经济供需关系满足理想,GDP的作用并不一样。
   ————————————————
    语境回复:

    总的说来,以什么为重点——是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动态平衡的问题。社会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重点问题。

    比如,发达国家就十分注重他在国外市场的扩张与占有,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和手段调节国内市场的供需与平衡。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GDP增长,往往是在不断扩大的国际贸易的基础上,和满足国内市场的供需平衡来完成的。

    国际贸易与国内市场之间是相辅相成。前者拓展空间越大,国内市场的回旋余地也就越大。这其中的市场化运作,当然要有一个资本赢利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一定单纯为着“满足资本的逐利需求”。

    事实上,一国的主打产业、甚至更多行业倘能在国际社会站稳脚跟,不仅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给本国国民营造更有利的生存-发展空间,还会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谋求独立生存与发展——创造必要的社会条件。譬如文中提到的‘金砖四国’帮助非洲国家摆脱边缘化,它对整个人类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10:57: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语境之外 于 2009-12-5 11:04 编辑

语境:无论是GDP或HDI,都是发展中国家必经的历程。问题是如何避免资本主义国家以往历史的发展弊端?如何既提高国民经济的人文发展指数,又在全球市场谋取稳固的市场结构地位?如何在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上开辟一条发展新路?这都是一个国家及其民众共同面对的问题。

   
posted by rev2008 at 2009-12-2 10:02 AM:
   这里必须明确一个动力的问题!即主导的力量,个体还是政府。
   完全的政府说了算和布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Originally posted by 三路堵三路 at 2009-12-2 11:11 AM:
    在于中国钢铁业集中度太低,而且进口商、生产商、银行业没有互补协调,没有日本的优势——日本就两家受托谈判主体:三井、三菱,因此现在的产量不如中国一半,却和三大矿商合力挤压中国钢铁产业,象中钢协这种人财物都不沾的协会,根本就无法统一钢铁业的意志,被人各个击破是早晚的事。


    语境回复:二位提的问题都很关键!

    在我看来,推动一种整体战略的真正实施,当然是最能代表这一文化类群的民族国家和政府,以及具有一定资质的研究机构与智囊团。但是,任何一种国家战略态势的整体构成都是由他们国民及其生产生活结构在现代产业结构之中的合理状况来标识的

    就是说,实施总体战略的动力和主导力量,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个人。三路先生所举的这个例子可以证明:

    当我们的社会(国民个体、企业法人和政府组织)尚未把自己文化类群视为市场经济运作的利益交关者市场驾驭主体;当我们的产业结构还处在缺少协同、彼此独立,仅仅以自然法人的资格来与控制国际市场要素和运行机制的超大企业抗衡————无论是政府或是个人,注定都是这个格局中的输家!

    有鉴于此,我更倾向于把整个民族国家中的国民个体、企业法人和政府组织,视为命运交关的社会共同体。他们/它们在人类历史上始终都是作为同一社会发展连续统共存亡的类群文化整体。基于这一构想,需要在我国现代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努力在集群度较高和规模化生产的发展水平上,在这三者之间构筑起横向联系的交互机制,尽可能地将分散的个体纳入当地社会经济体的产业链之中。

    在这个经由他们类群文化整体生产生活需要所支配的产业结构中,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得到合理的配置,各产业之间的运行机制通过贯通彼此的中介组织和专门机构得以相互制衡。政府的服务职能更加明晰。

   在这里,驾驭市场的真正主体不再是单嘣的企业个体,也不是过度干预市场的国家政府,而是彼此之间保有深层文化联系和命运交关的类群文化整体。任何大型的国际企业或企业集团,都无法同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智慧的类群文化整体相抗衡!
5#
发表于 2009-12-5 11:15:21 | 只看该作者
或或,好东西,学习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7:12:08 | 只看该作者
    Originally posted by 三路堵三路 at 2009-12-4 04:36 PM:
    任何一种国家战略态势的整体构成,都是由他们国民及其生产生活结构在现代产业结构之中的合理状况来标识的。   
    ============================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种什么树开什么花。



   是的,这种比喻在道理上和社会操作上都是相通的。


   但,种这样大的瓜、栽这么大的树——国家战略态势的整体构成,在方法和实践上,甚至在看待事物的观念方式上必须有所突破,甚至是重大突破。否则,现实发展所遇到的诸多矛盾同这种理想构型之间所存在的巨大沟壑,是难以凭籍人们通常的意识理念(民主、自由和人权)来平复的。


   譬如,它最先触及到的尖锐问题就是:


   国家战略态势的整体构型——其主体是谁?


   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民族国家,抑或人类历史上在不同地域上形成的类群文化整体,如何成为主导人类历史命运的真正主体?


    承认这样的主体在全球经济生活中的社会主体性地位,能否构成解救人类于水火的全新发展出路?


   ‘类群文化整体’同‘社会个体’是命运共同体的关系,还是妨碍个体自由的专制关系?


    像这类问题如果搞不清,甚至把它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政治斗争混同起来,此后的其他问题均无从解决。
7#
发表于 2009-12-7 08:45:13 | 只看该作者
东方在集体观念的约束下,时时流露出其反面,故意不合作,故意拆台,一个单位几个有实权的必定不往一个壶里尿,尿得满地都是。协同?理论上来说都知道,实践当中不是几分文件就搞掂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23:3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语境之外 于 2009-12-8 08:04 编辑

东方在集体观念的约束下,时时流露出其反面,故意不合作,故意拆台,一个单位几个有实权的必定不往一个壶里尿,尿得满地都是。协同?理论上来说都知道,实践当中不是几分文件就搞掂的。
凤鸣 发表于 2009-12-7 08:45


    凤鸣先生所说,确是实情。目下中国社会的‘协同’还停留在观念意义上,实际上它受到多重社会因素的相互制肘。社会整体的协同还是纸上谈兵。

    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存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之中。它的运作主体直接就是服务型政府,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开拓者,和善于用自己生产生活方式感受和评价市场经济内在生命品质的类群个体-国家公民。这三者乃三位一体,在现代产业结构中构成主宰自己市场化命运的类群文化整体

    只有当这三者的共同利益在现代产业结构中,通过各种中介机构和社会环节被整合一起,成为相互制约的完整机制时,社会整体意义上的协同才能以他们投身市场运作的社会主体性方式(实践文化)来实现。

    换言之,从观念性的‘协同’倡导,到三位一体的类群整体——运行在现代产业结构之中的实践文化,这期间还有许多具体的社会步骤、方式方法尚待探求。
9#
发表于 2009-12-8 09:09:44 | 只看该作者
8# 语境之外

  语境君恳词捷笔,发人深省,愿协作探求~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0:32:00 | 只看该作者

    语境君恳词捷笔,发人深省,愿协作探求~
思无邪 发表于 2009-12-8 09:09


    思无邪之愿实乃语境求之不得!文中提出问题决非十分个人化的问题,而是关涉人类社会走向的重大发展问题,和哲学观念方式历史变革的问题。

    在下以为,在全球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中,抓住了国家社会在历史转型期所遇到的根本性问题(传统与现代如何衔接的问题,民族-国家如何成为市场化运作的社会载体和文化主体的问题),也就掌握了人类社会的未来。这一点对人类社会太重要了!

   同样,如果我们的哲学不能超越地域、历史和文化,不能在这个人类社会变革的宏大历史舞台上发挥社会指导作用,哲学的没落就将变得不可避免。

   这样的探索已经有十几年了,基本思路才刚刚成型。由于世界的全貌较比从前发生太大的改变,许多问题必须从全新的视角重新规划。这样,就牵涉许多十分陌生的基础性概念。正是这些概念,在我和交流者之间构成一道屏障。所以,我目下的任务,就是多与网友交流,尽量以大家能够理解的方式把问题陈述出来,尽量借用大家的视角把复杂问题变得通俗易懂。

    新加坡是一块迅速发展的飞地,它所遇到的问题具有超前性,借用这块宝地与大家交流也是本人的心愿。
11#
发表于 2009-12-8 10:49:52 | 只看该作者
10# 语境之外

语境老师属于学者腔调,应该是学者型的。喜欢。

您能说说您对新加坡目前问题的看法吗?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0:29:44 | 只看该作者
语境老师属于学者腔调,应该是学者型的。喜欢。

您能说说您对新加坡目前问题的看法吗?
阳阳 发表于 2009-12-8 10:49


    本人只知道,新加坡是把东西方文化成功衔接一起,而又发展迅速的国家。这使它自然处在某种特殊位置,它在与世界成功接轨方面值得其他国家学习。

    由于新来咋到,许多情况不慎了解(没有更为直接的社会窗口),以后与大家接触多了,交流多了,自然也能谈些看法。

    这方面还要向端贤先生学习。他的许多看法都很深思熟虑,有很强的价值规范和社会发展理念为其观点作支撑。加之他站在一个相对发展水平较高的社会背景下审度世界,许多事情能够很直观的陈诉出来。

    简言之,每位学仁都有自己社会背景与文化心性,利用好这笔无形的学术资源,对于我们统观世界是非常有益的。
13#
发表于 2009-12-9 20:34:13 | 只看该作者
4# 语境之外

很新鲜,暂不谎评。期待下文。
14#
发表于 2009-12-9 20:45:54 | 只看该作者
    本人只知道,新加坡是把东西方文化成功衔接一起,而又发展迅速的国家。这使它自然处在某种特殊位置,它在与世界成功接轨方面值得其他国家学习。

    由于新来咋到,许多情况不慎了解(没有更为直接的社会 ...
语境之外 发表于 2009-12-9 10:29


实话实说,我只对两极哲理懂得比较深入,其他哲学还在学习中。目前的心愿,就是召集所有哲人来此,各显其才,希望能在三五年内能寻得一批上乘哲人及他们的宝贵文献,用在未来20-100年的人类身上,做到文艺复兴在中华的长远目的。请语境兄也来参与吧
15#
发表于 2009-12-10 01:08:21 | 只看该作者
    人只知道,新加坡是把东西方文化成功衔接一起,而又发展迅速的国家。这使它自然处在某种特殊位置,它在与世界成功接轨方面值得其他国家学习。

    由于新来咋到,许多情况不慎了解(没有更为直接的社会窗口),以后与大家接触多了,交流多了,自然也能谈些看法。

    这方面还要向端贤先生学习。他的许多看法都很深思熟虑,有很强的价值规范和社会发展理念为其观点作支撑。加之他站在一个相对发展水平较高的社会背景下审度世界,许多事情能够很直观的陈诉出来。

    简言之,每位学仁都有自己社会背景与文化心性,利用好这笔无形的学术资源,对于我们统观世界是非常有益的。
语境之外 发表于 2009-12-9 10:29


谢谢。

感觉您说得很有意思。
16#
发表于 2009-12-10 07:47:56 | 只看该作者
语境仁兄巨眼英雄。本地务实精神的另一面也导致了学术的式微,直观在多数时候是近视的结果。缺乏深度关注,镜头不拉开,只见一斑而难窥全豹。呵呵我们也很佩服瑞贤兄的社会责任感和发展理念,更向您学习严谨的表达和思考。

如同“一二三”几位领头人讲的,愿大家携手并进,推动中华复兴。普天之下炎黄子孙责无旁贷。
17#
发表于 2009-12-10 08:16:47 | 只看该作者
在瑞贤老弟的麾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一二三哲学必将波及世界,光华天下!
瑞贤老弟常出入于内外各地,如能晓于各界哲人,则将对一二三哲学的发展起到莫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18#
发表于 2009-12-10 16:15:49 | 只看该作者
问题是已有的哲学“不够用”,还是“不好用”,还是“不会用”?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8:01: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语境之外 于 2009-12-10 18:04 编辑
    目前的心愿,就是召集所有哲人来此,各显其才,希望能在三五年内能寻得一批上乘哲人及他们的宝贵文献,用在未来20-100年的人类身上,做到文艺复兴在 ...
王瑞贤 发表于 2009-12-9 20:45


    端贤兄眼界开阔,谋未来导引现实。我会把我的代表作陆续发在这里。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8:43: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语境之外 于 2009-12-10 19:13 编辑
语境仁兄巨眼英雄。本地务实精神的另一面也导致了学术的式微,直观在多数时候是近视的结果。缺乏深度关注,镜头不拉开,只见一斑而难窥全豹。呵呵我们也很佩服瑞贤兄的社会责任感和发展理念,更向您学习严谨的表达和 ...
两极使者 发表于 2009-12-10 07:47


    或许是中国大陆太大的缘故,满眼都是纷繁变化、历史流变的‘现象之域’,以致,面对这浩繁世界,人们不知从何着手、怎样直观。于是,人们更愿意利用历史的方法、分析的视角,把各种事物及其变化放在一个有序发展的整体之中。目下,处在历史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更是如此。

    其实在这个当口上,中国社会最需要的就是直观——把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放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之中的历史直观,这就需要找到对它历史直观的逻辑端口。在我看来,主贴中提到的“民族国家-类群文化整体”正是这样的逻辑端口。也就是说,只有把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民族国家-类群文化整体,统统视为投身全球经济生活和市场载体和文化主体,并在这种存在方式基础上(价值认同基础上)看待世界、评价世界、发展世界,目下许多看似十分复杂、令人头痛的问题,都会因此变得相对简单。

    进一步说,当着世界发展变得不受我们的意识所摆布的时候(譬如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及其导致的各种全球性危机),一种在更大发展视域上历史直观就变得十分紧迫了。

    故此,对楼上蓝版提出的疑问(“问题是已有的哲学“不够用”,还是“不好用”,还是“不会用”?”),我可以这样回答:从前的哲学已经在人们的意识中被经典化、教条化、过于形而上了。以致,透过这样的哲学思维所看到的世界(自我意识和思维理性了可以理解的世界),同我们发展命运交割其中的现实世界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简单说,用旧有的哲学观念看世界,由此产生的自我意识——无法同当下社会结构性功能性的系统变化发生任何有意义的直接作用。其结果就仿佛人的意识不在场,他们无法在超越个体意识的社会功能层面上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个时候,最有资格替代自我意识、取代以往哲学思维的,就是处在这个发展视域的真正主体——民族国家-类群文化整体及其投身全球经济生活的实践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0:21 , Processed in 0.0599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