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67. 王贤文: 和谐政体的自然逻辑基础简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10 21:5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14) 王贤文: 和谐政体的自然逻辑基础简谈

   
   
    发信站:天益社区(http://bbs.tecn.cn),版面:哲学
    本文链接: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290309
   
   
    和谐政体的自然逻辑基础简谈——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到伏羲
   
    王贤文
   
    内容摘要:本文以作用量、广义协变原理为物理基础,以群论为数学基础,以易经为哲学基础,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对国家的本性做了简单的探讨。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太极易道——群逻辑面前,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也不过如此,国家的真正本质得以清晰呈现,最后对马克思思想做了简单的探讨。在这里人文与自然、精神(理想)与物质(现实)、民(被统治者)与官(统治者)、民主与科学(德、赛二先生)将彻底和谐共荣,生生不息、永续和平的天地自然之易道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关键词: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群逻辑、排中律、对立统一、相生相克
   
   
    引言
   
   
    人类社会已经走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如何才能使一个家庭、族群或者部落、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生活得更好?如何才能使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万物之间和谐相处?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一直是先贤及当今有识之士们思考的重要课题。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孔子的大同世界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孙中山的三民民主主义,从柏拉图的哲人王《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到孟德斯鸠《法的精神》、卢梭《社会契约论》、洛克的《政府论》等理论,众多先辈竭尽殚智勾画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社会,以至有西方社会引以为豪的民主共和制,但正如美国国父华盛顿所言:“我的目的是让公众的利益得到满足,是让民众的正义得到伸张,所以我既不想被误解为专制者,也不想碌碌无为。党派人士的心中没有这样的信念,他们要做的是攻击别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我要说的是他们的做法是可悲的,也是危险的。”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朋党为奸或朋党群私与异党相争,这种情形在当今国际政坛相当突出,说明多党制也有先天不足之处。一党制也可以说是一党专政,如果朋党为忠,还差强人意,但如果没有分权制衡的强力监督及制约,以至朋党为奸,则比之多党制就等而下之了。二十世纪,人类社会不仅经历了惨痛的世界大战,使人类文明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打击。更经历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政治道路的较量与实践,通过和平演变,好象民主道路略胜一筹,但市场经济为我所用,专制集权照样生存。当今之世,不同阵营的武力角逐已到极至的相持阶段,可以相互毁灭,于是各持己见的政治信念纷纷妥协于现实的经济利益当中,人类对于政治信仰、共同价值的追求陷入迷茫,所以走什么样的路?还是有待探讨的话题,套用别人的话说就是:我们还得仰望星空!不过或许你看了下面的讨论会有茅塞顿开、勿望星空之感。
   
   
    关于逻辑思维与政体联系的简单探讨
   
   
    众所周知,在西方文明史中,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两种思维方法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形式逻辑的创立者是亚里士多德,其以公理化为基础,建立的形式逻辑体系从方法论(工具论)的角度,为西方探索自然与人文揭开崭新篇章。排中律、同一律、矛盾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逻辑公理,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段式演绎推理方式成为形式逻辑的标准范式,比如凡是人都是要死的(大前提),张三李四是人(小前提),张三李四肯定是要死的(结论)。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使以公理化为基础的形式逻辑在数学中系统化,以至二十世纪初在数学界产生了以罗素为主的逻辑主义、以希尔伯特为主的形式主义学派。在物理学中我们知道有许多假设,其实种种假设就相当于逻辑公理,从各种逻辑公理又可以推演出各种物理理论,比如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是以相对性原理——所有物理定律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的形式相同,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所有惯性系中都相同,并与光源及观察者的运动无关两条基本假设为基础的。可以看出形式逻辑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它与人文科学中的政治体制——政体有关系吗?有,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古希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亚里士多德根据他和他的学生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的调查结果写成,书中讨论十分广泛,涉及国家(城邦)的目的、起源、产生、衰败及保全的原因,政体的分类、变革和维持,理想城邦及其建立,公民的教育等。但我认为其并未把握国家(城邦)的根本性质,其对西方民主政体建立的影响还不如其形式逻辑思维方法的影响深刻。我们知道在西方政治发展史中,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洛克的《政府论》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为西方民主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天赋人权的平等性、主权在民、立法权至上、分权制衡等基本原则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西方民主政体的建立也就顺理成章——宪政、三权分立、多党制、议会制,宪政所体现的就是天赋人权的平等性、主权在民、立法权至上,三权分立、多党制、议会制所体现的就是分权制衡。所以事实上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洛克的《政府论》相当于逻辑公理,天赋人权的平等性、主权在民、立法权至上、分权制衡等基本原则也就是由逻辑公理推导出的基本原理,从基本原理推导出宪政、三权分立、多党制、议会制的政权组织形式,虽然与标准的三段式演绎有所区别(在中间小前提方面),但其三段式演绎推理相当明显,国家公理——基本原理——民主政体。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思维方法的确不错,它对西方的文明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哲学都有它深深的足迹,但是它并非完美无缺。排中律在数学中的广泛应用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希尔伯特说过:“禁止数学家用排中律就像禁止天文学家用望远镜或拳师用拳一样”,排中律可以说是形式逻辑的真正基础。但数学中的各种悖论,尤其是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给形式逻辑以重大打击,他证明了“任何形式化的逻辑系统内部包含着在系统内不可证明的真命题”。所以排中律非此即彼、非真即假的确定性思维方式把现实的形象的相对的事物绝对化,它是西方思维单一性,只知道静态分割忘却动态组合变化的根本原因,形式逻辑不可能把握了根本的自然与人文规律。
   
    早在哥德尔一百多年前,黑格尔就从哲学的角度发现了形式逻辑有问题。亚里士多德虽然致力于将西方的努斯精神(体现为能动的自我否定的超越性自由、民主、德先生)与逻各斯精神(体现为反思方法的规范性逻辑、科学、赛先生)融合在一起(邓晓芒《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但显然形式逻辑没有做到这一点,它是确定的、僵硬的、不完备的。同样,做为亚里士多德老师的柏拉图有一个形而上学的理念论,即柏拉图认为客观的精神性理念是世界的本质与本原,但黑格尔认为他的理念是抽象、孤立、静止的万事万物的原型和蓝本。黑格尔要对它们都有所发展,当然是从哲学思辩角度,他要把能动的努斯精神渗透到逻各斯之中,即“使逻辑的枯骨通过精神活起来”,于是辩证逻辑产生了。辩证逻辑就是将西方的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结合在一起,否定之否定、质变量变、对立统一是黑格尔辩证法的三大定律。黑格尔的辩证法使正和反对立面在合题的范畴中获得统一,提出辩证法的正——反——合三段式形式逻辑规律,并认为合题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它是单一的东西分裂为二的过程或树立对立面的双重化过程。其绝对理念(精神、事物)的具体发展过程是:一开始矛盾还潜在着,概念还处于自身同一的肯定状态,这是“正”;由于其内部包含着自己的对立面,因而发生对前一段概念的否定,这时矛盾暴露了,是谓“反” 又叫做“异化”;“正”与“反”把概念中潜在的对立因素展开了,双方处于斗争状态,由于各自坚执一面,都有片面性,于是概念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合”,即对正、反两阶段的片面性予以否定,也即否定之否定。这种否定是积极的,只否定其片面性和消极方面,而保存其合理性与积极方面,又叫做“杨弃”。其(事物、理念)内在矛盾和否定性推动着绝对理念不断一分为二,不断变化、发展。事实上矛盾是黑格尔辩证逻辑的基础,否定性(斗争)是辩证逻辑的灵魂,矛盾的对立转化、量变质变是辩证逻辑的过程,矛盾的最后统一是辩证逻辑的结果。所以黑格尔指出事物发展的本质就是矛盾。他说: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一切事物“自身运动的灵魂”,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动力”,至此黑格尔认为他的辩证逻辑才是高级的思维方式。的确,黑格尔通过“否定”把能动的努斯精神渗透到逻各斯之中,也认识到世界(绝对理念)处于无止境的永恒运动和变化发展之中。但是,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正——反——合三段式形式逻辑方法与过程,使人们很难理解,什么“单一的东西分裂为二的过程或树立对立面的双重化过程”,究竟是一个东西分为二个东西——矛与盾?还是一个东西的自相矛盾?一个东西为什么会分为两个东西呢?一个东西又为什么会自相矛盾呢?黑格尔没有说清楚,也说不清楚。不管否定还是否定之否定,都是一个变字(变化),而且在斗争中变。一个事物的本质会变吗?黑格尔认为会的,因为有质变量变,说明黑格尔根本没有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固有不变的性质(本质——作用量),如果对立或对立面是两个东西——矛与盾,又如何统一起来呢?如果是两个矛或两个盾,我们可以用一般的加法统一起来,一加一等于二嘛!但矛和盾是不同的东西,如何统一?最多你可以说一个矛加一个盾等于两件兵器而已,只能在另外一个范畴(概念)——兵器中得到统一。什么对立面都有消极和积极的因素,何为消极、何为积极?有什么标准,谁说了算事?又有什么相互转化,是矛转化(变)成盾还是盾转化(变)成矛?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从来就没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说透彻我们身边(现实生活)那怕是一件事情,究竟是思辩哲学还是诡辩哲学?以至于黑格尔所谓的“高级思维方式”几乎没有与自然科学中的数学或物理发生一点关系,数学家或物理学家这么聪明的人都懂不起,何况常人,其与形式逻辑对自然科学的影响可以说是天壤之别。黑格尔虽然也写了表达其国家观和伦理观的《法哲学原理》,宣称“君主立宪是最高的、最完善的政体”,但其对西方民主政体的建立没什么实质影响。辩证逻辑与政体的联系有一个中间人——马克思,马克思是黑格尔辩证逻辑思维方法的忠实继承者,虽然黑格尔是唯心的绝对理念(精神),马克思是唯物的客观规律(物质),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人性劳动观都是彻头彻尾的黑格尔思想的延续与发展,尽管马克思以批判家、创新者的面目出现——唯物辩证法,其实只不过将唯心的绝对理念(精神)换成了唯物的客观规律(物质)而已。我们知道马克思理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理论,当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根本基础,所以黑格尔辩证逻辑思维方法对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二十世纪政治舞台的表演已经谢幕,用马克思的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前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已经说明了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理论的较量,事实上是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思维方法与黑格尔辩证逻辑思维方法的较量,通过二十世纪的社会实践,显然辩证逻辑较形式逻辑差得多。黑格尔对亚里士多德及其师柏拉图的发展显然出现了问题,矛盾真的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真的是一切事物“自身运动的灵魂”?真的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动力”吗?我认为不是,如果是,我们人类社会、整个自然界将处于永恒的矛盾争斗之中,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和谐可言,所以黑格尔虽然打破了长期以来形而上学对人类思想的禁铟和统治,但又将人类带入更加黑暗的无止境的矛盾斗争当中。黑格尔辩证逻辑思维方法不管从逻辑的基础——矛盾,还是逻辑的过程——否定之否定的斗争、对立转化的质变量变上讲,根本不是什么高级的思维方法,较之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差得远,与自然科学一点关系都没有,哪里有什么科学性可言!更不可能把握了根本的自然与人文规律。


[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0:24 , Processed in 0.05651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