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47. 海旻: 生活在何处?纪念51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9 18:36: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8) 海旻: 生活在何处?纪念512    生活在何处?纪念512
   
   
    发信站:天益社区(http://bbs.tecn.cn),版面:哲学
    本文链接: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279705

   
   
    生活在何处?纪念512
   
    关于512的悼念已经结束,灾区老百姓的生活开始恢复,昨天的媒体又开始出现关于某些地方地震避谣的说明。地震结束了,人心却没有平静下来。谣言冒出来,显示的是人心对于灾难的惊惧与惶恐。经历过这么长时间的文明演进史,人类关于“人定胜天”的雄心壮志,在不断出现的自然灾害面前,逐渐黯淡下去,终至变成了自嘲。大自然有许多方式,向我们展示祂所不在的毁灭力量!火山,地震,洪水,海啸,瘟疫等等,在这些灾难面前,人的存在,渺小的如同缝隙里的蚂蚁,而这种暴戾,仅仅是大自然所展示出来的,极其微小的一小部分。因为人还有一点逃避与生存的希望。
   
    如果我们把眼光伸向浩淼的宇宙,就会发现,普遍存在的暴戾与恐怖,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天外的陨石,太阳飓风,星球碰状,毁灭;星体的熄灭,蜕化,融合与再生,这种普遍存在的无坚不摧的毁灭性意志,是任何宇宙力量也阻挡不了的。这不是杞人忧天,在天体运行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或者是盲目的毁灭与灾难,是时时存在的,1994年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的壮观场面,想必许多人还有印象,彗星的裂块之一,把木星撞出的裂痕,与地球的直径相当,因为木星的体积太大,没有发生动荡,如果是撞在地球上,可能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就不复存在了!在这样的危险和灾难面前,人除了祈求上帝的怜悯,还能做什么?宇宙的毁灭与再生,时时都在进行,就如同人的生老病死一样,世有生住异灭,物有成住坏空,这是佛教的道理。
   
    恒星终究会熄灭,比如太阳,终有一天,祂会燃烧尽所有的能量,熄灭,地球就开始冰冻。然后,太阳变成一颗缓慢燃烧的红巨星,不断膨胀的体积,把周围的行星,包括地球,都吸引进去,变成粉碎的焦土;然后再变成白矮星,中子星,最终形成吞噬一切的宇宙黑洞。这是具有科学常识的人都明白的道理,然而人们关心宇宙的根本原因,在于关心他们自身。因为这样的结果就是,一切都将不复存在,永久毁灭!
   
    两年前,看完BBC的科普教育系列专题片“日月星辰”,想到很多东西。天文和哲学有着天然的联系。远古的时候,人们仰望星空,开始思考,然后产生了哲学。思考的结果,是生命和精神需要一个皈依的处所,于是产生了高级宗教,大乘佛教和基督教。
   
    人们所经历的每一次灾难,除了留下悲哀和伤痛,还有持久的惊惧与惶恐,在惊惧与惶恐的后面,是对于存在价值的思索与追问。自然,宇宙,有许多方式向人们展示其无所不在的毁灭性意志;然后,最令人感到迷惑与恐惧的,是宇宙的浩淼。迄今为止,人类通过使用的光学仪器,可以观测到千百万亿光年之遥的星体,其浩淼悠远的时空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人类思维的理解能力。我无法理解那是怎样的空洞与遥远,而相对于这样的空洞与遥远,生命的出现与存在,又是那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那么,我们生活在何处?为什么存在?存在的价值何在?这是不可思议的,这是终极关怀。许多人活着,除了汗流浃背的谋求生计,从来或者很少有时间去想这些问题,而把这些问题留了哲学家和宗教徒。
   
    从人类存在开始,灾难与毁灭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从生命诞生开始,许多次的生物灭绝已经发生。然而,这只是从主观视角而言,在宇宙中有意识存在之前,自然和宇宙的自发性运动与毁灭早已存在。比方地球在形成之初,不过是一个火山肆虐,岩浆喷涌,处处地震的自然体;即使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地球也和火星一样,是一片荒凉的不毛之地。没有生命存在,自然也没有人从意识的角度,去认为这就是灾难与毁灭,而且这本来就是自然和宇宙的常态。因为所谓灾难与毁灭,只是相对于人的利害角度而言。
   
    问题是,既然这是自然与宇宙的常态,那么,在这样的“常”态中,人扮演怎样的角色,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参与?过去人们相信自然宇宙的人格化存在,比方上天,上帝,每当灾害频繁的时候,人间的统治者都会认为是上天示警或者上帝惩罚,把土地踩在脚下的封建君主或者下诏罪几,或者向上帝祈祷。但是现在,“唯物主义”和“科学理性”打碎了神话和宗教的镜子,人又如何去理解这种灾难呢?又如何理解在灾难中毁灭的东西,去追问存在的意义。
   
    在黑死病扫荡欧洲的时候,黑格尔也未能幸免。上帝并不因为他是黑格尔而放过他,并不因为他的头脑里装着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而赦免他。说到底,上帝并不是人格化的存在,或者说,上帝只是深埋于人类心灵中的敬畏与恐惧,是对宇宙存在的无限性和全部可能性的指称。每当灾难频繁的时候,人的危机感和惶惧感就接踵而至,人就会想到精神皈依,寻求现世的安全感,寻求来世的归属感。
   
    宗教的根源在于人的有限性与宇宙的无限性之间不可弥合的绝对差距,这是任何人类的手段都不可能弥补的,必须通过宗教的形式,实现有限与无限之间的过度,才能使有限的生命连通于茫茫的宇宙……
   
    ——《唯理论与世俗宗教》
   
    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我们会想到,若干年后,我们会死去,我们的亲人和朋友都会死去;千百万年以后,或者在难以预料的某一时刻,比如天体碰撞一类的自然灾难,我们生活的行星将不复存在;或者千百亿年以后,我们生活的星系,按照自然运行的规律,膨胀,湮灭,变成虚无。而头顶上遥远的星空和永不止息的宇宙,仍将继续存在。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对这悠远的星空和浩淼的宇宙产生深深的敬畏与惶惧。
   
    终极关怀需要精神皈依;否则,我们不能对存在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解释,不能安置自己的精神寄托。人类有史以来,产生了两种影响深远的宗教,大乘佛教和基督教,祂们代表着不同思维方式,佛教的态度冷峻而充满理性,基督教的神祗人格化但充满温暖。假如有一个人,失去了心爱的人,她(她)感到非常伤心,如果他(她)去问佛陀,佛陀会告诉他(她),“你见过这世界上有不死之人吗?……是的,人人都会死去,物有生住异灭,人有生老病死,一切都在迁移,流逝,永不止息,这就是业力与因缘的作用。所以,人们应该认识到缘起性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道理。”但是,如果他(她)去问耶稣,耶稣也许会说,“你心爱的人已经在天主身边,在那里,不再有眼泪和痛苦。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神都将接受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沐浴到祂的光荣,喜乐与和平……” 但是如果这人去问“唯物主义”的信徒,他们也许会说,“是的,你心爱的人死了,人人都会死去,既然精神性是物体的属性,那么死了肯定就什么都没有了。唉,管它呢,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可能许多人都不大乐意这样的说辞。我的意思,并非在宣扬宗教,然而宗教所具有的宽阔博大的终极关怀精神,形成对生命与精神的稳固寄托,并让人从崇高、光明的意境中,焕发出生命的热力与爱心,这又是哪一种干瘪空洞的“唯物论”所能代替的?或者我们是否应该审视一下当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目睹了灾难的人,见到他(她)的同类、同胞,所爱的人,在灾难中死去,除了悲哀和伤痛,更会深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存在的空幻。然而,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天灾,谁又能改变什么呢?这样的地震,对于地球来说,简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皮肤瘙痒,然而对于生活在上面的人来说,却是不可抗拒灾祸与毁灭!正是这种强大的无法对抗的毁灭性的自然力,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助,让所有人都感觉到,需要团结起来,从物质和精神上,互相鼓励,度过难关。
   
    最令人伤心不已的,是在地震中丧生的孩子,面对那些葬身在水泥块下面,横七竖八的幼小身躯,真想请教上帝,解释这种荒谬。他(她)们还没有经历过完整的人生,就被彻底剥夺了生活所可能给予的美好的东西,成长、结婚、生育,理想、奋斗、事业等等,那么,他(她)当初又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了谁,仅仅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点缀吗,这只能说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了。
   
    512是农历的四月初八,许多人都知道,这是北传佛教的佛诞日,这是否是一种巧合,谁也不知道。有人在怀疑佛陀的慈悲,可即使佛陀在世,祂一样会解释说,这是业力与因缘的作用,天灾,是众生的共业。意识,精神,自然,宇宙,都统一于时空无限的因缘之网,天地万物,因缘生,因缘灭,这是宇宙的法则。佛教的态度是理性而冷竣的。
   
    尽管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悲哀和不幸,这个世界仍然是美好的,值得留恋的。即使什么都没有,但是能够见到每天朝阳和晚霞,能够自由在树林与草地上散步,能够在繁星闪烁的夜晚,独自仰望星空,这个世界都是值得赞美的。天灾是突如其来的,无法拒绝的,谁也不知道,不可预测的灾难与毁灭,即将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现在我们活着,在这不可知的世界上,在这浩淼茫然的时空里穿行,尽管是寄宿的,短暂的,不可知的,但相对于死去的人,每个人都感受到,这是多么珍贵而脆弱的生命啊!我们所能做的,除了为死去的人哀悼,就是珍惜生命,善待生活,善待周围的人。
   
    因为,善待活着的人,要比厚葬死去的人,更有意义!对于这次地震灾难,我也是这样的态度:哀悼死去的人,更应善待活着的人,比如,我们周围的人,我们力所能给的可以给予帮助的人。
   
    上中学的时候,看过一部日本电视连续剧《突如其来的明天》
    正像这名字一样,生活在何处啊?这突如其来的明天!
   
   
    海旻阿闍梨
    2008 5 23
   
    http://shuibinshaoyan3.blog.sohu.com/88279531.html
   
    [ 本帖最后由 海旻 于 2008-5-23 17:46 编辑 ]-
   
    ----------------------------
    海旻
    秀才
   
   
   
    这难道真是众生的业力所为吗?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1:54 , Processed in 0.06892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