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 学 概 要
——骊山演讲忆录稿
函学乃“倒数天下第一家”之学,之所以如此说,不是说诸子百家尽囊括之中,而是因为函家之学,乃识用诸子百家之学,识前函后,适用的时空域空前绝后之大的缘故。函家的主要经典有:
三点论(论函学思想起源的哲学专著)、
三点歌(通俗介绍函学思想的顺口溜)、
天演大观图(函学世界观的纲目网络图)、
天演疏(“天演主脉、大观言要”两篇图注) 等。
概括为“雅论、俗歌、纲图、脉疏”四类。
函学的主要内容为:
一点(第三点)、两义、三方向、四创新。
所谓一点,就是“对立统一”中统一之点,是正反因素融和成事物的本质之点,即第三点。这一点在恩格斯的学说中叫“关节点”;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叫“关节线”;在数学语言中就是坐标之点。空中飞行有坐标,大海航行有坐标,人生有坐标;物质的熔点、沸点、三相平衡点是坐标;一切变化的转折点、临界点、平衡常数、极值、拐点也是坐标。万事万物都有坐标。
这个第三点也是事物的界,是事物与环境相区分的界。这界有的是有形的,如你、我、他的身体、各种物体与环境的分界面。有的是无形的,如各种思想体系、各种学说、各种理论、你我他的人生观与理性环境的区分,等。
一切以界而生,无界而灭。有界则物显思明,无界则混沌弥漫,一无所有。
这种界也就是函家的函。
所谓二义,就是函的表象意义与本质意义。
函的表象意义就是信封、就是盒,就是匣,所谓信函、石函、飞机上的黑匣子之意是也。这里引伸为与环境区分之界,一切事物都要凭它而显现存在。
函的本质意义就是函数。函家独具匠心地觉察到一切事物的界就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函数的极值和拐点。世界一切皆变,一切皆流。时间则是变、流的最高抽象。所谓界只是人类对变、流的瞬时局域。常识中的事物静止只是对瞬时缓变认为是静止的错觉。
函学基于以上的一点、二义,在思想体系上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这三个方面也就是三个研究方向。这就是研究世界存在的本体论;研究世界变化原因的认识论;还有研究世界变化规律的方法论。这就是“一统存在观、三因追究法、五能演化说”构成了函家学说的主体思想。这些主体思想的研究在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开辟了四大创新领地。
所谓四大创新,就是无限哲学观、函变时空观、局域事物观、五态变化观。
无限哲学观针对传统哲学中的本体论,指出传统哲学往往是有限哲学,在追究世界的终极时,总是先设定世界的终极为有限物,然后以此为起点进行推演整个世界的构成。如泰勒斯的“水”、赫拉克利特的“火”、笛卡尔的“我思”、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莱布尼兹的“单子”、康德的“物自体”、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等。事实上世界是无限的,只要你一确定某终极为有限物,人们就必然马上追问这一有限的前面是什么,这有限来此哪里,从而使你张口结舌,于是康德只有用“二律背反”来搪塞,中国的老子只有用“有生于无”来虚晃一枪。函家认为,世界的无限,决定了终极的无限。故而函家哲学,以中、以当下所在作为终级然后各向同性地向四面八方无限追究。函家还选择了“存在”一词作为世界终极的代名词。因为世界的一切,当把它们的各自不同处扬弃后剩下的就只有存在这个共同的东西了。从逻辑上讲,存在是个最大的概念,它应没有对立面。姑且将非存在作为其对立面,然而从词义上讲,非存在也是一种形式的存在,这样,函学就将无限的终极用存在这个特殊的最大概念进行了可理解的表示。这就象用“Л”来表示圆周率一样,圆周率是一个无限数,但用这个特殊的字母来表示,大家就都理解了它的无限性。函学的这种无限哲学观完全印证了科学上物质无限可分的现实。
用存在作为世界的终极,存在可分为有、无两种形式,人们已发现的就是有,尚未发现的则为无。正如空气,没有发现它的成分之前,认为空无一物,但发现了氮气、氧气等成分后,它就变为有了。这样“无限的有无观”就引导人类不断地向世界终极进行探索,决不会再出现正负电子对湮灭时唯物论者语塞的现象了。
无限哲学观还认为,哲学是间于科学与神学之间的人类思维文明。哲学以思辩为研究特征,科学则是以实证为研究特征,而神学则以信仰为研究特征。哲学又分为“空、点、线、面、体、实”等不同层次的哲学观。越向空观方向趋近的哲学越接近神学,越向实观方向趋近的哲学观越趋近于科学。诡辩论趋近于空观论神学,系统论哲学为体观哲学,它趋近于实证科学。过程论为线观哲学,平衡论为面观哲学。而点观哲学又分为一点论、两点论、三点论及无点论(诡辩论)、多点论(不成体系的实证论)。这样的哲学观就把人类的思维文明纲目凿凿,言之可定了。从而义正辞严地指出哲学上否定体系存在,进行语言学转向的舍本求末之误。
函变时空观,将空间作为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函数的极值来分析不仅追寻到各种科学公式的源头,而且第一次指出时间与空间的函数关系(牛顿只研究了时空与事物的框架关系,爱恩斯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时空与事物变化速度的关系),这是一个很有探索价值的领域,如“与时俱进、时不再来、时不我待、此一时彼一时”等等的深层哲理有着更多的理论宝藏等待人们去挖掘。
函变时空观同时还用时空参变法,抨击了传统哲学中的“有也是无,无也是有;在这里又不在这里;既相对又绝对”之类诡辩式的口头禅。这些说法将不在同一时空中发生的事放在一起说,似是而非,搅浑了人们的思维,实在不可取。如某人今天没有吃晚饭,但昨晚已吃过晚饭,你说他晚饭吃而没吃。除了是玩笑外,不就是神经出了问题吗?!
局域事物观是说函学眼中,事的最高抽象是时间,代表世界的变。物的最高抽象是空间,代表人类对时间的局域,是变化瞬间的断面,代表的是缓变,而在人们常识中则错觉为静止。用这样的事物观分析世界,一切以时间为自变量,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一切就变得可以是理解的了。对“存在总是合理的”命题就有了更深更多的挖掘。
五态变化观,是函学对一切事物的变化进行的规律性总结。任何事物都是“发生、发展、鼎盛、衰退、灭亡”这样一个循环节的变化。旧事物的灭亡阶段就是新事物的发生阶段。这就是五能演化观之谓。分别称作“能基、能殊、能梯、能近、能洽”五态。这五态是世界无尽变化中的一个循环节。人类社会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民主社会、大同社会”;物质世界中的“弥漫系、对称系、周期系、平衡系、分散系”;人类思维中的中国的“太极、阴阳、八卦、五行、万物”;西方的新老三论等等无一不对应了这些能态的一个循环节。这些浩繁的变化现象隐藏的玄妙哲理,有待于函学研究者们不断艰苦地挖掘。
以上函学概要在纲目图“天演大观”中都有表示,尤其是相互间的哲理幽缘,耐人寻思。将此图放在案头,时时揣摩,回味无穷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7 14:13:1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