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阴阳之辩在身心问题上的演变与拓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4 16:4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语境之外 于 2010-1-25 14:00 编辑

以下是引用 中平隐者 在2010-1-22 4:38:33的发言:
   
身心是阴阳。身是阴,心是阳。
    个体社会是阴阳。个体是阴,社会是阳。
    阳出入于阴显示着千变万化。


        这里,中平隐者将个体之‘身’喻为‘阴’,而把(经由无数个体构成的)社会比作‘心’称为‘阳’。认为:“阳出入于阴显示着千变万化”——社会发展总是从出于人类个体方才显示它的变化万千。

    从中引申的另一推论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只是个人同社会这一条阴阳互证历史转换的线索中运行,而未包括人类变换自然活动最终人类个人与类群社会结合一起有序运作的那一社会结构本身的历史变迁。这种情况显然与事实不符。

    我们知道,人和自然的发展关系唯有演变成媾和我们现实命运的身心关系方才具有被人类认知-驾驭的社会可能。然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这后一种情况,我们并未发现人类的身心问题引申其中的可能途径;即便认定了这种可能途径,人类的身心问题便会因此具有了两重化的社会性质。这里提出的问题是:我们需要通过何种途径对此论证?在笔者看来,这需要我们在身心关系问题上做出更能包容人类社会全部发展关系的逻辑设定

    在下以为,中平隐者的‘阴阳’之辩没错,但对他的‘身心’之理存有质疑。

    这个质疑使然于下面两点推论:
    1.人生存于社会,成长于类群。
    2.个人生存凭借他的智慧之域类群成长说得是人和自然具体结合关系结构在社会历史进程之中的成长;它属于人和自然相互一道关系的发展之域



    人——生存于社会,首先需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因此,就主-客观既对立又统一的相互关系而言,人的社会能动性——首先受动于个体之身个体之心。这是‘个体小我’立足社会的思维理性之本(处理思维和存在关系的认知性原点),也是智慧之域及其智慧哲学立足其中的根本原因。



    人——成长于类群,人作为一个族类存在始终是在变换自然的历史活动中来成长的

    因此,就人类自身发展的自然历史进程而言(主-客观历史同一的方面),处在不同地域、拥有不同发展历史和文化心性的民族国家-文化类群,他们/它们作为一个族类存在的成长过程——首先依托自己文化类群投身全球经济生活的实践文化(亦即人的身外之身)和由此拓展的人类发展之域(人的类我之心)。这是‘人类大我’立足自身族类存在的社会生命之本(解决历史和逻辑同一关系的发展性原点),也是发展之域及其人类哲学构造其中、发轫其上的根本肇因。



    这样,中平隐者所说的‘身心’(之辩)问题,就不限于个人生存同社会、自然和人类本身矛盾对立的层面,还包括了所有民族国家在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实践文化中历史承接、共同发展的领域。由此不难推论,人类的身心问题不能局限在人类个体在社会实践中理性探求的认知范畴,它还包括所有国家在全球经济生活中互为对象-相互类属、构建人和自然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生命领域


    前者——是以探求人的自由生命方式为目的,解决的是人类个体的身-心关系问题,鉴于这类问题的客观性、属人性,它们通常被划归为承接人类意识的思维对象;后者——则以所有民族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市场-文化运作方式(实践文化方式),构成了不同文化类群之间共同发展的身-心关系问题,鉴于这类问题解决的好坏,总是和他们/它们国家改变自己文化类群的生命状况(实践文化)相联系,故而像这类同自然历史进程相融为一的问题,自然视其为承接人类发展的逻辑载体。足见,这两个方面不仅说明人类身心处在不同层面的双重属性(意识性和发展性),且说明这两种属性合二而一、不可分割的社会完整性。

    未完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1:47 , Processed in 0.0521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