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7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改悔吧,黄克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0 23:0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天下午和一帮朋友去SMU听潘家驹教授主持,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物理学教授黄克孙博士主讲的“中国文明的根源”。
波澜不惊的讲座,最后差点让我笑到“腰折”。这事儿必需侃侃。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23:22: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阳阳 于 2010-1-10 23:24 编辑

讲座是波澜不惊的。因为生于1928年的智者黄克孙先生,早就做好了铺垫:自己不是术业专攻于彼,仅仅作为一家之言来谈。
而且是浅浅谈,泛泛谈。浮光掠影,提纲挈领。
在我看来,黄君的确是位有识之人。我欣赏的大致有:
中国文明的根源在于《易》。
严格地讲,东方的神都是对祖宗的崇拜,所以华夏文明其实是无神论的领域。
东西方文明此起彼伏,正好相反相成。
蓍草卜卦体现了“数码化”特征。
西方人浪漫,东方人务实。
没有什么可以预知未来,如果有,那就是物理学。
……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23:42:27 | 只看该作者
基本上没有新东西。
没有新的视角、深度,也没有新的研究所得。如果说主办方也着意设置了“惊艳”的高潮,那只能以潘教授的虔敬引介来论了。比如南洋理工大学希望黄教授今年能留新4个月而不是2个月之类的说辞,春秋笔法,引人入胜得很。
总的来说可以理解。对于华族文化日趋没落的当下,请一位能说实在话的人来给大家讲讲概貌什么的,谁也不能说这事没有必要。
所以,波澜不惊。好处是入场免费,又能观赏盛名诸君,时间可谓不全白花。

提问时间,具有冲击力的好戏上演,对于时下的诸多误区,具有指导意义。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00:17:53 | 只看该作者
一个误区是新加坡人明哲保身,利字当头毫无追求。
纠正我们这个误区的是一位商人。这位先生自己说别看身为一名小商人,读书也有几千本。
至于他提的问题,黄教授没有回答。不是太极招式的推脱,而是直接硬气地撂开,大意是说这事你别问我。
单这态度就很提神,具备幽默的惊人效果。

一个误区是新加坡的商业氛围早已普及了“观众是上帝”的理论。
纠正这个误区的是黄教授本人。一位观众说黄教授啊,某某在讲易的时候当场起了一课,你能不能也表演一下。
黄教授都没说“不行”。比这更牛皮的是他连吃惊的叹词和表情都没有。就是这么不动声色,全场都明白了“不行”。
惊人的幽默,幽默的惊人!

还有一个误区是时尚的“布尔乔亚”会一路得宠。
纠正这个误区的还是黄教授本人。一个中国东北口音的能说会道的“白话蛋”问了一个问题,和“西化”有关。大意是现在的年轻人西化得那么厉害,你黄教授怎么还好意思说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地传承下来的文明是东方的中国文明?
老黄真不是盖的。他说,你不能用一个人、两个人的个别现象来评价整体;你也不能用几十年几百年的历史来概括全部。
矫情的“泛人权主义”可以安息了,张牙舞爪的愤青彻底沉沦。权威和气派全面获胜。漂亮!
漂亮得惊人。

还有一个误区是新加坡学界的“清高”。
为我们纠正这个误区的是孔子学院院长许福吉博士。他热情而感性地和全部观众分享、同时向两位更资深的学者汇报了他的三点听后所得。娓娓道来,毫无架子,简直温柔。
新人耳目,更加幽默。
……

总之,黄克孙教授一席话,使听者何止胜读十年书!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大有“原来这样也行”发人深省之功效。
是啊,世界是多元的,生活是多彩的,死亡的特征才是单调。
行进在千篇一律的城市节奏里是一件烦闷的事,因此建议有关各方不妨多请些“黄克孙”们来别开生面、常发新声。

然而我的忠告是:喜欢跟风的新加坡人注意了,学谁都好,可别乱学黄克孙。理由很实在,一来你得先问问你有没有人家的岁数,二来你得问问你有没有人家的名声。别胡乱愤愤,从普通规则里胜出你再来鄙视规则吧。
所以,主流而真诚的风尚应该这样表述:你改悔吧,“黄克孙”们!

5#
发表于 2010-1-11 08:49:3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黄克孙先生是位真诚的老者。支持。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3:37:4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黄克孙先生是位真诚的老者。支持。
方正君 发表于 2010-1-11 08:49

是的,他不错。
7#
发表于 2010-1-11 14:54:26 | 只看该作者
不幸得很。当现代社会处在激变中时,最易被淘汰的恐怕就是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单就精神文化而言,借用一句经济学的名词来说,所谓知识分子不过一捆易于烂臭的货物。我们拿中国文化作例子吧,就我们所知道的,在一个世纪以前,中国社会在人理方面,曾有过不少玉华甘露和令人迷恋的人文结晶,而今呢?由于各种巨大的权力斗争所加速的社会变动,那些玉华甘露早已经被消耗得荡然无存了。目前呈现在大家眼前的不过一群接一群经过整装后的食腐动物!
8#
发表于 2010-1-11 18:00:19 | 只看该作者
楼上兄台一针见血、振聋发聩。
9#
发表于 2010-1-11 18:17:0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呵,倚老卖老这个问题很深刻。单卖年纪就不好了。。。。。。。
10#
发表于 2010-1-13 07:48:07 | 只看该作者
这倚老卖老这个论坛还真不少。一般都喜欢说。我同意你的看法。可你年轻没有。。。。以后你就会了解。。真是不知道在说啥。
11#
发表于 2010-1-13 09:29:14 | 只看该作者
看得眼花缭乱,搞不清到底哪个是年轻的那个是资深的
12#
发表于 2010-1-13 09:33:40 | 只看该作者
看得眼花缭乱,搞不清到底哪个是年轻的那个是资深的
皎皎 发表于 2010-1-13 09:29

要搞清楚这个干什么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1:41 , Processed in 0.0638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