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5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97.虚无缥缈的光子、引力子、色(力)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3 02:3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197.虚无缥缈的光子、引力子、色(力)子
2010.1.3
按照量子物理的观点,光、声、力等物理现象都具有物质性。
声,我们暂且把它除外,因为声子只有个别物理书中提到,声的现象也可以通过媒体的振动传播得到解释,而无论从宇宙射线和加速器中我们还没有发现声子的踪迹。
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物理现象,有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之分,可见光又分七色,说明光有不同的频率,对应不同的物质或物质的振动频率。
现代物理把发光现象归结为光子的表现形式(1905年),又把光子作为电磁作用力的原因,纳入玻色子(自旋为1的基本粒子、力的携带者)的范畴,甚至计算出了典型寿命为10的负18次方秒和质量4.2乘10的负33次方克,作用距离反平方律、无穷大,但是一般物理书中又没有将其列入原子核的基本粒子(重子为自旋二分之一的费米子质子和中子,由6种夸克组成;轻子为自旋为1的玻色子电子、电子型中微子、M子、M子中微子、T子、T子中微子,弱力携带者为正负W子、零Z子,强力携带者为8种胶子),将伽玛射线(又称伦琴射线、X射线)归结为高频光子流。而伽马射线光子又可以衰变为一对正负电子,电子的质量远高于光子,为9.11乘10的负28次方克。贝塔射线为电子流,阿尔法射线为氦核。可见光线的复杂性和光子的存在缺乏说服力。
现代物理提到了色力(夸克有三色、八种组合色力),却没有提色力子(胶子为其承载者),好像是一种疏忽。弱力的承载者W和Z的质量居然是质子的100倍,并且只发现于宇宙射线之中,也是不可思议的。色是强作用力,近距离时弱,远距离时强,强到夸克难以分开。色(力)子是什么?
星球间的相对稳定关系说明引力场的作用,引力子是什么?至今还没有定论。典型寿命为无衰变,作用距离与光子相同为反平方律、无穷大。
现代物理没有解释的还有电荷子,没有找到的有磁单极子,它们都有正负之分,很可能具有统一性。所谓色力(强作用力)、弱作用力与它们也有关系,很可能是同一种最微小的基本粒子的存在形式。而光子,我觉得应该从现代物理中消失,因为电磁波的成分和频率各有不同的物质基础,电磁作用力也是由电荷的存在决定的。至于同一种基本粒子是否会产生不同的频率(能级不同),可见光由什么基本粒子构成,还需要深入研究。
2#
发表于 2010-1-4 18:00:47 | 只看该作者
1# 王东镇

王先生对物理粒子学很了解,请说说您对以下文章里的物理演化的看法:


《宇宙演化》:宇宙降温论(作者:王瑞贤)

(转载需得到作者书面同意)

前言:本文是以天文学家发现的年龄约160亿年CS31082-001星体为依据而立论,文中论述除了根据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的定理、规律之外,还根据两个宇宙律法,既:佛教的“无常律法”,及“两极哲理”。 “无常律法”是指宇宙一切有形无形的万物一直都在变化,不会有静态,“无”也不会有静态;“两极哲理”则是一切有形无形的万物在自然变化时的连锁反应的规则。这些定理、规律和律法,文中不再重申引证,读者有兴趣可上两极哲理网站:www.lee-philosophy.org 阅读。文中的温度和年龄数字是以被承认的数据为根据,再利用“两极哲理”的“事物自然变化规律”里所得出的常数推算而得。文章也以元素的一般特性立论,就是:元素不断高温加热就会由固态变成液态、变成气态、变成离子状态、变成原子状态、变成粒子状态、变成微粒子状态等;也因此假设微粒子等也会因温度不断下降而冷却还原。两种变化过程都可能发生核变、聚变、裂变、衰变等一般的物理变化。




人类现在对宇宙已有更多的认识,利用这些最新知识所提供的数据(如宇宙早期和现在的温度、不同星体的年龄、体积、距离等)配合最新的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生化知识等,再加上逻辑推论,可以拼凑出全新的“宇宙出世”,如下:


一、太初期:
在32400亿年前的宇宙,最高温度是216 ℃x10的39次方,这时期的宇宙是黑色的,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片;它无边、无际、无光、无任何粒子、无任何原子、无任何元素、无任何分子、无任何物质,也无能量。
这时候的宇宙,只有温度,奇高无比的温度。宇宙尽量让自己奇高的温度在各点保持绝对衡一,没有激烈波动。然而,温度最终还是被“窃走”,宇宙终于“出事”了,在那些最低温的点“结出”了微粒子,引发连锁反应。


二、粒子期:
这是宇宙物理演化的时期,时间可推算到最早在5400亿年前,那时的最高温度是36℃x10的39次方。温度被“窃走”后,宇宙“结出”微粒子,温度因此波动并逐渐下降,又引发宇宙“结出”越来越多的微粒子。如此连锁,微粒子越“结”越多,逐渐扩散漫布,宇宙温度也越来越低,导致宇宙许多地方最后变成不适合微粒子活动与生存的空间。微粒子开始“组变”,构成粒子。

粒子来到宇宙,“窃走”更多温度,宇宙又再继续波动降温,又逼使大多数的粒子无法活动和生存。聪明的粒子们又联合起来“组变”,形成原子。原子一来,又大量大量的“窃走”温度,并把宇宙“撕裂”。宇宙开始出现“裂痕”;宇宙因此只能继续波动降温,要让原子活不下去。
这个时期的宇宙不再漆黑,开始变得昏暗。


三、物质期:
此刻的时间来到900亿年前,宇宙的最高温度是6 ℃x10的39次方。温度继续波动下降。面对温度的不断下降,为了生存,原子也不得不效仿其父亲和爷爷,开始“组变”,构成分子,现形为元素。元素比父亲和爷爷更猖狂,它不但大量“窃走”宇宙更多的温度,还继续“狠击”,把被原子“撕裂”的“宇宙裂痕”,进一步撕开了“空间”。接着下来,原子与分子不断争相“杂化”和“组变”,物质越积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多,最终因“饱和”而凝结现形,成为宇宙里的大大小小“雾团”,宇宙这时候开始出现实体,密密麻麻的散布各处。温度继续波动下降,但“雾团”里的物质、分子、原子、粒子等还继续“组变”、“杂化”、“衰变”、“裂变”、“聚变”,因此, 不少“雾团”开始变成“火球”悬浮在宇宙里,宇宙开始变得明亮,;火球处处、密密麻麻,宇宙开始有焰火。


四、星体期:
此刻已来到150亿年前,宇宙最高温度是1℃x10的39次方,但温度继续被“窃走”而不断波动下降,最低才只有3000℃;宇宙开始进入全面化学演化,各个“火球”开始自己的演化生涯。在“杂化”之下,许多“火球”开始出现更多的物质、开始冷却、开始固化、开始“结皮”。“结皮”把“火球”包了起来;宇宙温度越来越低,“结皮”也越来越厚,但体积却比原来的“火球”大大缩水,宇宙的密度也因此越来越小。有的“火球”还会继续发生“衰变”、“裂变”、“聚变”,使得它们无法“结皮”冷却或冷却速度缓慢了下来,至今还在大放光芒。也有的“火球”后劲无力,固化未成却自爆身亡,碎片洒散于宇宙。此时宇宙又开始由明亮逐渐转暗,只剩深处还在自燃的星球所放发出来的点点星光。


五、生物期:
这是25亿年前的宇宙,深远之处虽然还有残余未固化的“火球”在自燃,然而温度还是不断波动下降,最低温度可达0℃或更低,宇宙的空间还在扩大,各个星球往低密度空间缓缓飘移。此时的宇宙已适合生物生存,有的星球已进入宇宙第三个演化:生物演化,生命开始出现。
到了约5亿年前,宇宙的最低温度可达-273.1℃。宇宙里的地球开始出现生命物质,生物演化在地球正式上演。生物演化最著名及最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理论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不过,《进化论》受到当时有限的科学知识的局限,只能论述人类是由猿猴演化而来,却无法说清猿猴从何而来;然而,随着科仪的先进,生物科学家们也因此能对生物的演化作更深入的研究,并写出了大量的科学报告。所有报告对地球上生物的演化都相当一致的,归纳如下:


1. 生物演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 生物演化是由无生命物质(蛋白质体)到单细胞、到复杂的整体,再继续不断的演化(达尔文的《进化论》是这类演化的其中后一环节)。
3. 生物演化是由湖海开始到陆地高山。
4. 生物演化是经过“突变”、“杂化”、“组化”而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新种生物。
5. 生物的生命是从上述生物的演化逐渐形成的,由低级生命到高级生命。


从上述可得一个结论,生物最初是单性繁殖的,我们现在的“复制羊”(和其他复制生物)这种繁殖方法,只是生物繁殖的“复古”,并非“违背自然”。由此可以进一步推论,要生物“复制”成功率高,除了卵子来自雌体之外,所取用的细胞核最好是来自雄体,因为现在的高级生物已非雌雄同体,其单性的“繁殖机器”已被“一分为二”了。


结论:
1. 宇宙是经过亿万年、在不同的时期,通过不同的演化方式而来的,这些演化方式是:物理演化、化学演化、生物演化;然而,这些演化都离不开“突变”、“杂化”、“组化”这三种基本方法。(“衰变”、“裂变”、“聚变”、“裂变”之后会出现新的粒子、原子或物质,与生物“突变”后产生新品种极为相似,故可视为物理上的“突变”)。那么,宇宙接下来的演化方式会是什么?我想会是“机械演化”,就是宇宙充满人造星体和住着数不清的机械人,但那会是8000万年后的事。地球上的生物演化会继续不断“杂化”、“组化”和“突变”,未来的人类可能变成人形象鼻、狮身人面、人性猴身、人脸象耳、会发光的身体、等等,大家随个人喜欢,要什么的“打扮自己”就能自己“打造”,但那会是一亿年后的事。

2. 宇宙是经过亿万年的演化而来,生物的生命也是经过几十亿年演化而来,是由低级生命到高级生命,这和“上帝”创造宇宙与生命的说法有着极大的出入。

3. 假如有“上帝粒子”,(God Particle,物理学新名词,一种物理学家认为会存在但还未能证明它的存在的粒子; 科学家认为此粒子是宇宙最早出现的粒子。)而且“上帝粒子”和生命有关系的话,那么,此粒子应该在宇宙演化的“粒子期”就出现至今,它会像阳光一样,普照宇宙与大地,地球上的生命才会生生不息。“上帝粒子”的功能也许会像似阳光给植物“光合作用”一样,当它洒射到生物体时,“上帝粒子”就能产生“生物光合作用”(说成“生命作用”会更贴切),给生命源源不断的能量。

4. 假如“上帝粒子”真的存在,它又从何而来?要知道答案,你也许需先认识“两极哲理”。“两极哲理”的事物自然变化法则有说:凡宇宙自然生长的事物,都有对立体;换句话说,宇宙在“太初期”开始“结出”微粒子的同时,也“结出”了对立的“暗粒子”(或称“阴粒子”、或称“负粒子”),这些粒子如今犹存,而且还能对生物产生“生命作用”,助生物产生能量、维持生命。

25/10/2008/王瑞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2:00 , Processed in 0.0759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