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8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3 13:54: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俞明三解悖论文的几点想法
                                                              湖北 卢其旺
      俞明三先生《揭开悖论千古之谜》在网上发表后,受到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本人也深受启发,感触良多。首先,我非常赞同“悖论出现的总根是时空错位”的论断,也认为他确实可能找到了“千古之谜”的总根。但是,总觉得论述的道理还不能真正说服人。为了对这一课题负责,特将自己的几点想法说出来,供作者参考,也供网友们讨论。
     立论不错,但论证不需要突破绝对时空 我很赞同“悖论出现的总根是时空错位”的论断,也能接受这样的论断。但是,该文对这一论断的解释还不够详细,而且论证也不到位。 作者可能急于从更深层次去论证它,如从“绝对时空”的超越,从“时间函数”的本质上去论证。但是,如果读者对“时空错位”的基本概念还缺乏理解,任何高深层次的论证都是不能说服读者的。我虽然自信通过该文的字里行间对“时空错位”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我不敢复述它,因为我害怕与作者的意思有不尽相同的地方。作者立论的理论基础是超越绝对时空的,而我认为不必要超越,就在绝对时空范围内可以理解,可以解释,可以论证;而且相反,如果超越反倒就说不清楚了,至少我认为作者就没有从超越绝对时空的高度把它说清楚。再关于“时间函数”的论述和论证,都没有能够直接看到,不知道“时空错位”与函家的时间函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对“时空错位”的理解,是通过作者成功破解“飞矢不动”的例子得到的。飞行着的箭矢,本来是动的,这是常识。但“芝诺以飞矢瞬间位置不动为前提,从无数位置不动推导出飞矢不动”。芝诺的推导是合逻辑的,但推导的结果却与常识相悖。作者的破解是: “芝诺肯定瞬时位置不动是个人的主观独断,与客观事实的逻辑推理是相悖的。凭事实推测,完全可以证明,飞着或运动着的事物,在某个瞬间点不仅不是静止,而且瞬间点越小,飞矢上某个点通过这个点的时间也就越短。我们在奔驰着的火车车窗中看铁路旁的一棵树木,是一闪而过,但看一横排房屋,闪过的时间就要长得多,就足以证明这个道理。正因为芝诺的瞬间点飞矢静止的前提是错的,因而推理结论错误也就是必然的了。只要承认了飞矢瞬间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则无数的瞬间运动,推理出的飞矢还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这何来悖论之有呢!” 推理的前提错误,把在时空中运动的飞矢,不论是瞬间还是非瞬间都是运动的飞矢,说成在瞬间不动的,这就是在前提中“时空错位”,这就是形成所谓“飞矢不动”悖论的原因。可以说,这一段的破解是精彩而又正确的。 但是,仔细地品味,它并没有超越牛顿的“绝对时空”,而且只有在绝对时空中,才有“时空错位”的说辞。所谓“瞬间点”,无论多么小,总有一个长度,总有一个起点一个终点,飞矢总是从起点飞向终点;所谓“瞬时点”,无论多么短,总有一段先后时间,总有一个开始一个结束,飞矢总是先从起点开始,然后飞向终点结束。这里有空间长度,而且是平直的;这里有时间间隔,而且有先后顺序,这就是牛顿“绝对时空”的标志特征。虽然我们可以称那个“瞬间点”的长度是多么的相对的小;虽然我们可以称那个“瞬时点”的间隔是多么的相对的短;但我们绝对不能因为可以使用几个“相对性”的词语,就说它是相对时空了,就说超越了绝对时空。 不论怎么说,利用“时空错位”的理论,是可以解答芝诺悖论的。通过作者的破解,使我们认识到,芝诺提出的“飞矢不动”,就不是悖论,而是前提错误的诡辩。关于破解这个诡辩,即关于运动与静止错位的解释,历史上有很多,大家都是这样解答的,但是唯有从“时空错位”的角度论述才得更清楚更深刻,这应该是函学的一个大成就。 当然我们还要看到,在爱因思坦的相对时空中,物质的存在是由“世界线”表达的,其空间是弯曲的,时间也无先后顺序,对于飞矢,飞矢外的观察者可以说在动,飞矢内的观察者也可以说不动,芝诺的“飞矢不动”,不能够成为论题,破解它也就没有什么意义。许多悖论,在新的理论中,不是什么悖论,这是常有的事,也是新理论的力量。而我们的解悖,常常要限定在悖论产生的理论框架内才有效,否则就失去了解悖的意义。因此,我以为“悖论出现的总根是时空错位”,不一定要突破“绝对时空”,恰恰相反,只有限定在“绝对时空”内才有意义。 立论不错,但理论适用范围需要限制 任何理论,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超越这个范围就不能用这个理论去解释了,否则就会给人混乱的印象。在该文中,就有许多悖论不能用“时空错位”去解释,作者在做解释时,也没有联系上“时空错位”,这又恰恰从另一个方面给了我们提示,但作者没有很好注意到这个提示,也没有更深入地研究它。
      关于“白马非马”、“坚白石”等,作者写到: “白马非马悖论;坚白石悖论;也是人为对事物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规定混淆形成的悖论,只要将二者本质的时空域统一后就不会出现悖论了。如马是四足、无角、长脸、长耳,高大有拉车的本领等主要本质属性的家畜,有各种颜色的区别,这样就不会将白马误不是马了。也就破解了人为误解的所谓悖论。坚白石的破解也是同样的方法,只有坚、白还有其他的如不溶于水等的总体属性的才是石头。将这些性质分开寻找出的东西就不一定是石头了。” 很明显,作者在这里的解悖,没有上面所引“飞矢不动”的例子解得好。作者可能对“白马非马”、“坚白石”的悖论性质还没有深入探讨,对所谓“二者本质的时空域统一后”的情况也没有真正弄清楚,所以在后面的举例中,一些本质属性与时空根本不相干。而且可以说,无论作者做怎样的努力,他也无法将什么“四足、无角、长脸、长耳、高大的拉车本领等主要本质属性”与“本质的时空域”统一起来,在这里,“悖论出现的总根是时空错位”宣布无效。为什么呢?就因为“白马非马”、“坚白石”,貌似悖论,貌似诡辩,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悖论,也不是什么诡辩,而是我国古代非常朴素的逻辑学命题,它是公孙龙在逻辑领域的伟大贡献。这就对了,“时空错位”的理论不能破解它,恰恰证明了它们不是悖论,另一方面反过来又证明了“时空错位”的理论具有鉴别的作用。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提出的著名逻辑命题,虽然学术界公认公孙龙为中国古代辩证逻辑大家,但这一命题仅仅只是形式逻辑范围内的命题。白马当然是马,为什么公孙龙说白马不是马呢?公孙龙仅仅是告诉人们,白马的概念不是马的概念,不是说事实上的白马不是马。今天逻辑学的发展已经很清楚,概念有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所包函的属性越多,外延所包括的范围就越小,内涵属性增加,外延范围减少。白马与马的概念区别,就是白马的内涵中包函了白色的属性,所以白马的外延只是马的外延中之一部分,言白马就不能代表所有的马,言马却包括了白马以及黄马、黑马。因为白马与马的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两方面都有区别,所以白马的概念就不是马的概念,所以“白马非马”。公孙龙当然没有内涵与外延的科学表述,但他在其《白马论》中却进行了很深刻地论述,充分运用“内涵属性增加,外延范围减少”的逻辑学规律,而且最后的总结也清楚明白: “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马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者也,故曰‘白马非马’。” “去”,是舍去;“去取”,就是舍取,现代语言当为取舍,重在舍,与古代的重点相同;“去取于色”,就是取舍在颜色上,即外延范围的取舍根据在内涵属性的颜色方面。公孙龙的意思是说:马的概念,没有在颜色方面进行取舍的要求,所以黄马、黑马都可以响应;白马的概念,有在颜色方面进行取舍的要求,黄马、黑马都因为它们的颜色而舍去,所以只有白马可以响应。没有颜色取舍要求的马就不同于有颜色取舍要求的白马,所以说“白马的概念不是马的概念”。 深入到逻辑的概念层次,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就不是什么“将白马误不是马”的悖论,而是非常正确的逻辑学命题了,而且仅仅是在形式逻辑范围内的正确命题。“坚白石离”也一样,仅仅是关于石头的坚硬属性、白色属性的若干区别,不是悖论,也不是诡辩。在这里,没有什么“时空错位”,也正因为没有时空错位,所以它们就不是悖论。有没有“时空错位”,可以做是不是悖论的判定标准,当然这需要很严格的证明,不能想当然。首先要确定“时空错位”理论的适用范围,再要证明悖论出现的可能范围,只有证明当悖论出现的可能范围与“时空错位”理论适用范围相一致时,才可以用其做判定标准。
      其它 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问题,也希望作者引起注意。 函数z = f (x,y) = x+2y,我实在是没有看懂。这里的z,究竟是z轴上的点,还是三维坐标系中某空间点,作者没有交代。后面在xoz平面和yoz平面上,其中x、y的值各取为0,说明轴上的点浓缩于原点,于是z分别在不同的平面上也在x、y轴上就存在不同的数值。如果z是空间点,它分别在各轴上有不同的投影点,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时空也没有错位。但如果它是z轴上的点,就会有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作者设定的疑问了。但作者的表述不是这样,因此我们就无法看懂了。究竟是z轴上的点,还是三维坐标系中的空间点,应该确定,应该统一,应该遵守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否则就不是什么悖论,而仅仅是“概念偷换”的逻辑错误。可能作者是从什么地方借用来的,只怨读者知识欠缺,但为了说明问题,就有必要对其知识基础进行交代,不能让读者看不懂。
      最后一句“函家是倒数天下第一家”,这样的话不好。历史是发展的,理论工作也是发展的,任何人都不可能终结其发展。文革中陶铸说“最高顶峰”的话,就令人生厌。虽然后来林彪解释为是当代的“最高顶峰”,不是最后的“最高顶峰”,仍然令毛泽东不快。这样的话,有自我吹嘘,固步自封之嫌。任何理论都需要朋友,而这样的话,可能会使许多有识之士不敢接近。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大言不惭地这样说呢,只有那些宣布为末世理论的所谓救世的宗教家们。函学不是宗教,也不救世,因此没有必要说这样的大话。虽然科学没有骄傲与谦虚,但也当谨记:大话不能帮助理论,只能有害理论。 以上想法,可能属于苛求,如有不当,还当见谅。
      论文《揭开悖论千古之谜》,内容丰富,行文大气,以上提出的一些问题,如果真是问题也只是瑕不掩玉,不伤大雅。总之,我以为“悖论出现的总根是时空错位”,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理论,立论非常不错。希望作者沿着这个思路,明确解释,严格论证,更深入地钻研下去,写出真正振撼理论界的巨作。我们相信,这个理论一定会被大家接受的。
                                                                                                                        2011-7-12于汉阳玫瑰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8 22:49 , Processed in 0.06069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