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6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着也是闲着:关注《柴可夫斯基不迷信权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1 10:1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偶然见到一个韩山元先生的帖《柴可夫斯基不迷信权威》。关注一下。


但原载网站令人没有安全感,所以搬过来侃。


——————————————————————————————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0:18: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韩山元
论坛元老




UID 1436
精华 108
积分 3954
帖子 1287
威望 2666 点
阅读权限 5
注册 2007-5-11
状态 在线
#1
发表于 2009-12-9 23: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柴可夫斯基不迷信权威

(人生智慧)不要迷信权威

(最近在书推里东翻西看,读到一则世界名曲的故事,很受启发,愿与大家分享)

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于1874年12月写完了《第一钢琴协奏曲》,最先是在当时俄国钢琴大师鲁宾斯坦面前弹奏,鲁宾斯坦当场将这部乐曲批评得一无是处,一钱不值,连“令人作呕”这样的话也用上,令柴可夫斯基非常难受与难堪,鲁宾斯坦最后说,必须彻底修改才有可能公开演奏。

柴可夫斯基当时很不服气,他对自己这部作品有充分信心。他当时说:“我是一个音符也不愿修改,我要照现在的样子原封不动地拿去出版.”

《第一钢琴协奏曲》在俄国没能公演,却最先在美国的波士顿公演,获得巨大成功。三年后,《第一钢琴协奏曲》成了世界名曲,鲁宾斯坦最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还在自己的音乐会上亲自演奏这部惊世之作。


如果当初柴可夫斯基对自己的作品没有信心,又迷信权威,也许就没有这部名曲传世了。





[ 本帖最后由 韩山元 于 2009-12-10 18:12 编辑 ]


夏蟬歌
版主




UID 561
精华 6
积分 959
帖子 391
威望 558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12-26
来自 AMK
状态 离线
#2
发表于 2009-12-11 01:3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韩山元 于 12/9/09 23:20 发表
(人生智慧)不要迷信权威

(最近在书推里东翻西看,读到一则世界名曲的故事,很受启发,愿与大家分享)

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于1874年12月写完了《第一钢琴协奏曲》,最先是在当时俄国钢琴大师鲁宾斯坦面 ...

非常赞成。只要作品是发自内心的就会有知音,就会有价值。不可完全迷信权威。

本人非常喜欢《第一钢琴协奏曲》,您有CD吗?





秋風過處空寂寞, 此香淡去已無歌!
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14454

中南半岛
版主




UID 358
精华 33
积分 4996
帖子 2118
威望 2845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11-17
状态 在线
#3
发表于 2009-12-11 02: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1 韩山元 的帖子

我的问题是

1, 这样的名人轶事属实吗?还是后人的杜撰?

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就是如楼上所说“不要迷信权威”吗?

3,以我个人对于音乐的理解,旋律是节奏加和音的结合,其制定的规则并非人的意愿,而是某种自然根据,因此可以直接传达创作者的欲念情绪,也直接作用于听者的欲念情绪,但是,创作者和听者绝不会有完全一致的接受和感受,因此,对于音乐的评价就是一件很主观的事。主观就意味着相互间的尊重。不必不服气,也不必有什么道歉。


李寻欢
注册会员




UID 48026
精华 0
积分 325
帖子 153
威望 172 点
阅读权限 5
注册 2009-8-25
状态 在线
#4
发表于 2009-12-11 08: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旋律是节奏加和音的结合?

——那任何机械的噪音也可以成为音乐“旋律”?

其制定的规则并非人的意愿,而是某种自然根据,因此可以直接传达创作者的欲念情绪,也直接作用于听者的欲念情绪,但是,创作者和听者绝不会有完全一致的接受和感受,因此,对于音乐的评价就是一件很主观的事。主观就意味着相互间的尊重。不必不服气,也不必有什么道歉。

——这话太离谱了嘛。外行不要紧,不能连正常逻辑也失去啊。旋律直接体现作者的情感,怎么能说并非人的意愿?体裁、作曲技巧的限制,那不叫“自然根据”。比如一个小学生写文章,词穷了,就臆想出“自然根据”的借口?

艺术之所以具有感染力,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审美的共性。

看不下去。这是什么议论?简直像不讲理的撒娇么


韩山元
论坛元老




UID 1436
精华 108
积分 3954
帖子 1287
威望 2666 点
阅读权限 5
注册 2007-5-11
状态 在线
#5
发表于 2009-12-11 09: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我的几点回应

1.我有《第一钢琴协奏曲》的CD,放在我的车里,经常听。
2.这则故事来自《外国名曲逸话》,198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编著:钱仁康。故事是不是杜撰,我不敢肯定。
3.这个故事要表达的是什么,各抒已见好吗?不同意见,请友好讨论。

[ 本帖最后由 韩山元 于 2009-12-11 09:06 编辑 ]


中南半岛
版主




UID 358
精华 33
积分 4996
帖子 2118
威望 2845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11-17
状态 在线
#6
发表于 2009-12-11 09: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为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我还是给您解释一下吧。

QUOTE:
原帖由 李寻欢 于 2009-12-11 08:47 发表
旋律是节奏加和音的结合?

——那任何机械的噪音也可以成为音乐“旋律”?

机械的噪音是否成为旋律,并非因为“旋律是节奏加和音”的必然判断结果。

QUOTE:
原帖由 李寻欢 于 2009-12-11 08:47 发表
——这话太离谱了嘛。外行不要紧,不能连正常逻辑也失去啊。旋律直接体现作者的情感,怎么能说并非人的意愿?体裁、作曲技巧的限制,那不叫“自然根据”。比如一个小学生写文章,词穷了,就臆想出“自然根据”的借口?

这话并不离谱,只是我表达得不够好。

我的意思是,音乐是创作者根据某种自然规律制造表现出来,它并非来自人们的强制意识,即人类的思想,“意愿”指的是人的主观思想。旋律应该更是直接人类情绪的体现。

所以我说“因此可以直接传达创作者的欲念情绪,也直接作用于听者的欲念情绪,”

同时,这里,我也想说的是,听者对于音乐的共鸣多数来自情绪上的,尊重自我的感受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

从作曲的完成看来,首先还是内心的那点触动,人的内在情绪是自然的,然后才是技术性操作部分,所以“自然根据”是可能连创作者自己都未充分意识到的“自然流露”,“自然根据”,我想说的是旋律的形成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或者相当比例上如此。

对于音乐的理解,“外行”一词,太挑剔了,心平气和,多听听不同意见没有坏处。

的确,艺术的感染力是在于传达人类共同的“真善美”,因此,会引起人们的共鸣。

[ 本帖最后由 中南半岛 于 2009-12-11 09:31 编辑 ]


中南半岛
版主




UID 358
精华 33
积分 4996
帖子 2118
威望 2845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11-17
状态 在线
#7
发表于 2009-12-11 09: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再有,我所以回应这个帖子是对于故事要表现的主题是“不要迷信权威”这一点感到费解。

个人认为,历史是客观的,可是常常因为人们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研究不够,欠缺细节,结果,当人们做出表述的时候,其实是写作者的主观意识,并非历史。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0:26:01 | 只看该作者
旋律是节奏加和音的结合?

——那任何机械的噪音也可以成为音乐“旋律”?

机械的噪音是否成为旋律,并非因为“旋律是节奏加和音”的必然判断结果。


直接说,李寻欢是在下。

现在看清半岛女士的原话“旋律是节奏加和音的结合”,刚才漏看了一个“和”字。不觉十分困扰,这才关注此贴。

呵呵,其实这条回复不尽人意。其实“和音”一定是好听的,根本和“噪音”等不和音是两回事。看得出半岛女士紧张了。
抱歉,我是有话直说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0:59: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寻欢 于 2009-12-11 08:47 发表
——这话太离谱了嘛。外行不要紧,不能连正常逻辑也失去啊。旋律直接体现作者的情感,怎么能说并非人的意愿?体裁、作曲技巧的限制,那不叫“自然根据”。比如一个小学生写文章,词穷了,就臆想出“自然根据”的借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话并不离谱,只是我表达得不够好。

我的意思是,音乐是创作者根据某种自然规律制造表现出来,它并非来自人们的强制意识,即人类的思想,“意愿”指的是人的主观思想。旋律应该更是直接人类情绪的体现。——这话,欠条理。弄出强制意识来做什么?有必要?看原话吧“以我个人对于音乐的理解,旋律是节奏加和音的结合,其制定的规则并非人的意愿,而是某种自然根据,因此可以直接传达创作者的欲念情绪,也直接作用于听者的欲念情绪,但是,创作者和听者绝不会有完全一致的接受和感受,因此,对于音乐的评价就是一件很主观的事。主观就意味着相互间的尊重。不必不服气,也不必有什么道歉。”呵呵,很乱。

所以我说“因此可以直接传达创作者的欲念情绪,也直接作用于听者的欲念情绪,”

同时,这里,我也想说的是,听者对于音乐的共鸣多数来自情绪上的,尊重自我的感受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如果你的理论基础是“尊重自我感受”的话,那没话好讲。就跟时下很多自命艺术的怪胎似的,明明很丑,还腆着脸要尊重。
话很直,抱歉。

从作曲的完成看来,首先还是内心的那点触动,人的内在情绪是自然的,然后才是技术性操作部分,所以“自然根据”是可能连创作者自己都未充分意识到的“自然流露”,“自然根据”,我想说的是旋律的形成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或者相当比例上如此。——又说并非“人的意愿”,又在这里猜测“相当比例上”“情感的自然流露”。。。就是说情感和意愿在这里是矛盾的、割裂来看的。晕。感觉看到精神病了。

对于音乐的理解,“外行”一词,太挑剔了,心平气和,多听听不同意见没有坏处。——这句话太挑剔了。“外行”一词是客观描述。

的确,艺术的感染力是在于传达人类共同的“真善美”,因此,会引起人们的共鸣。——“主观”的评价也是有标准的。不能乱来。
5#
发表于 2009-12-11 16:16:42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哈,闲来侃文艺,楼主好雅兴!
6#
发表于 2009-12-11 21:09:24 | 只看该作者
偶然见到一个韩山元先生的帖《柴可夫斯基不迷信权威》。关注一下。


但原载网站令人没有安全感,所以搬过来侃。


——————————————————————————————
阳阳 发表于 2009-12-11 10:18


呵呵呵,安全第一,欢迎!
7#
发表于 2009-12-11 21:13:21 | 只看该作者
直接说,李寻欢是在下。

现在看清半岛女士的原话“旋律是节奏加和音的结合”,刚才漏看了一个“和”字。不觉十分困扰,这才关注此贴。

呵呵,其实这条回复不尽人意。其实“和音”一定是好听的,根本和“噪 ...
阳阳 发表于 2009-12-11 10:26


“旋律是节奏加和音的结合”这句话是蛮奇怪的,很拗口,的确生涩。什么“结合”,融合、揉和都好些吗。结合?是说结婚吧?
8#
发表于 2009-12-11 21:16:52 | 只看该作者
4# 阳阳

呵呵,阳大侠宽容一点嘛。的确有很多丑得要死又要求人家尊重她的自命文艺人才,让人头痛得很。你要是戳到她的痛处,她会发疯一样来咬你的。不得了,有些交际圈里的中老年妇女可不是好惹的 另外当心狂犬病~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9:44:46 | 只看该作者
“旋律是节奏加和音的结合”这句话是蛮奇怪的,很拗口,的确生涩。什么“结合”,融合、揉和都好些吗。结合?是说结婚吧?
思无邪 发表于 2009-12-11 21:13


哈哈,你要说她“外行”她还激动地说人家不“心平气和”呢。

弄一堆马甲捉弄人的时候,她倒是“心平气和”的!什么人!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9:48:56 | 只看该作者
8# 思无邪

那是。卖弄风骚的老娘们就像唐吉柯德,你不惹她她还想孔雀开屏秀臀部呢。一帮下三滥,咱惹不起,躲~
11#
发表于 2009-12-12 11:04:18 | 只看该作者
恭喜版主走马上任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3 18:08:57 | 只看该作者
11# 小哲

呵呵,这儿安全!借王老师宝地一隅,喘口畅快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0:27 , Processed in 0.05803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