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6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 “三”的各种类型及特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1 10:1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于“三”不易被人认识的特殊性,它不仅在过去的理论上往往容易被人所忽视,即使在人们使用它时,也常常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如阴、阳之间的那个“三”,既可以命其为“和”,也可称其为“太极”或“道”,还能将它描述为“阴阳相交”;更有甚者,由于“三”还经常与“一”和“二”处在不同层次,使得人们容易误解它为另一层次中的“一”或“二”。所以,就导致了“三”的观念并不能被当前哲学界所普遍接受和认识的结果。

为了扭转这种不良局面,特将“三”做出如下各种分类,以求得学界与广大读者的认可。

(一) 状态类

这一大类是“一分为三”、“三点论”、“三分法”等“三论”学说的基础,它主要考虑的是空间因素而基本上与时间无关的一个类别。其中又可细分为中介型、融合型和包容型这三种类型。

中介型:

这种类型的“三”指的是处于“一”和“二”两者之间的某个位置的情况。儒家的中庸之道,所提倡的在说话办事的时候要讲究个“度”,不可走极端,要防止“过犹不及”,应该保持一种较为“适中”的认识和做法的观点,就是这种类型的“三”最为广泛的应用。这也是“三”在所有类型中的一种比较明显和容易被人认识的类型。在此种类型下的“一”、“二”、“三”,基本上是处在同一层次内,“三”和“一”、“二”比起来,只有合适的位置,没有明显的高低之分。本书将在第三章用数学方法推得它的精确位置和范围。这种类型的例子比较多,比如:

数学中的“零”就是处于“正数”和“负数”之间的一个中介型“三”;

化学中的“盐”也是处于“酸”和“碱”之间的一种中介型“三”;

物理学中的“液态”也是处于“固态”和“气态”之间的一种中介型“三”;

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大片的“灰色”地带,也是此种类型的“三”;

近年来出现的大量的农民工,也是处于市民和农民之间的中介型“三”。

融合型:

这种类型的“三”是在 “一”和“二”矛盾双方的融合或交配中产生出来的新一代。显然,这个新一代与其上一代肯定不是处在同一层次上的。在科学上被称之为“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就是属于这种情况。比如:

数学中的解析几何就是由代数与几何这两门相互独立的数学分支相结合而产生出来的一个新的数学分支;

生物力学、技术经济、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等等新兴学科,也都是在某些传统学科的结合部产生出来的融合型第“三”类学科;

一个家庭中的子女也是由其父亲和母亲相结合所产生的融合型“三”。

包容型:

有些时候,特别是在理论概念的分类上,我们会发现只有两种类型而找不出第三种类型的情况发生。这时,我们所说的“三”指的则是“一”和“二”矛盾双方的整体和全部以及两者的关系本身。如:

数学中的实数,就可看作是有理数和无理数这一分类中的“三”,因为实数就包含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全体;

家庭中的父、母、子可以看成是融合型的“一”、“二”、“三”;但是,在新婚家庭还未生育下一代之前,丈夫、妻子、家庭三者就可认为是包容型的“一”、“二”、“三”;

在哲学上,“矛盾关系”也可以看作是“对立”与“统一”这一对矛盾的包容型“三”。

(二) 阶段类

此种分类主要考虑的是时间因素,即事物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具体可分为成熟型、初始型和节奏型三种类型。

成熟型:

这种类型的“三”比较容易理解,即事物发展的高级阶段,或称为事物发展的成熟期,我们有时也说某人技艺臻于化境,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这个阶段相对于前两个阶段来说,非常明显地产生了一个质的突变。如:

我国汉字字体的发展是由篆书到隶书,最后定型于楷书;

传统武术中所讲的三步功夫:明劲、 暗劲、 化劲中的第三步功夫——化劲,是很少有人能够企及的高级神明阶段;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也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显然这个“得”就是人生境界中成熟型的第“三”境界。

初始型:

在事物发展的最初阶段,还没有一分为二成为矛盾状态之时,可看作是“一”和“二”的特殊包容型,我们称之为初始型。如: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微生物对于动物和植物来说,就是这种类型的“三”;

从心理上来说,儿童对于成人(包括男人和女人)来说,也是这种初始型的“三”;

在传统文化中,“太极”也可以看作是“阴”和“阳”的初始型“三”。

节奏型;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有时要找出至少三个相似元素并进行排列,以便营造类似于音乐中的节奏感。如修辞中的排比句,美术、摄影作品中常见某一形象的重复出现,都必须得至少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似形式,而且其意境层层递进,最后才能形成特有的节奏感。我们称这种类型的“三”为节奏型。比如:

《老子》中就有许多这样的排比句: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经典歌曲中也都有类似的节奏型“三”连句式:

向前!向前!!向前!!!

起来!起来!!起来!!!

前进!前进!!前进进!!!

(三) 综合类

有些“三”的类型,我们不能只从时间或空间单方面来考虑,而是需要从时空两个方面都要同时考虑,才比较合适。这种类别的“三”,我们称之为综合类。其中又可分为插足型、独立型和超越型三种,这三种类型中的“三”是依次从弱到强逐步递增排列的。

插足型:

我们有时会在看似只有“二者必居其一”的情况下,意外地发现了非常隐蔽的第“三”者;或者在当矛盾双方僵持不下,问题得不到解决之时,有第三方插进来,或激化矛盾,或者对矛盾双方进行调和,使得问题很快得以解决。我们称之为插足型。比如:

逻辑型“悖论”就是对于“真命题”与“假命题”的第三者插足;

“诡辩”也可看成是对于“对”和“错”的第三者插足;

“江面涨潮时是七里三分,江面落潮时是五里三分”的说法对于“江面是七里三分”和“江面是五里三分”两种观点,也是一个带有智慧性质的第“三”者插足(见本书“引子”)。

独立型:

在时空中,矛盾三方处在同一层次,互相牵制和制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造成事物的平衡和稳固,称之为独立型“三”。如:

鼎的三条腿;

三角形的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

三维空间的三条坐标轴(或称长、宽、高);

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与制衡的西方共和政体。

超越型:

这种类型的“三”并不是简单的矛盾融合,而是一种站在比“一”和“二”更高层次上的超越与俯瞰,对“一”和“二”具有统率和定夺的作用。如:

黑格尔哲学中的“合题”就是对“正题”和“反题”的超越;

我国“阴阳论”中的“和”也是对“阴”和“阳”的一种超越;

一粒种子中的“豆芽”对于两个豆瓣来说,也具有统率和超越的作用;

楹联中的横批也是对上联、下联的总结与超越;

市场经济有所谓“看不见的手”之说。如买卖双方讨价还价,最后以中间价格成交,就是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在这里,这第“三”只手就达到了统率和超越的效果;

我国古代也有所谓“鸡三足”的说法。鸡明明只有两只足,哪来的“鸡三足”?其实这里也是有一只“看不见的足”指挥着能看见的两只足在运行,否则,单凭两只脚连站立都困难,何谈行走?这第“三”只足也是一个超越型的“三”。
2#
发表于 2009-11-11 14:50:21 | 只看该作者
赞同,这个“三”是普遍存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0:32 , Processed in 0.05436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