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5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治范畴之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31 10:0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语境之外 于 2017-7-21 09:49 编辑

    题记:“政治范畴之外”,说得是用以看待当下世界和未来的一种独特的发展视野。从这种发展视野出发,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合理建构必然纳入同一文化语境。它同人们熟知的观念意识、思维理性及其判别事物的基本理念,有着截然不同的政治背景和文化内涵。

    时下最被人们所关切的莫过于政治体制改革了。然而,什么才是全球一体化历史条件下关涉世界各国发展命运的政治?在由世界各国共同参与的全球经济生活中,人类应该寻求怎样的交互关系与发展定位?这期间,关涉他们民族命运与前途的政治体制该发挥怎样的社会功能?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如何构建这种社会功能?像这类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关涉人类发展之域的具体实践问题,很少纳入当下人类的政治视野。为此,我把这些超出以往政治概念范畴驻留人们头脑之外而又对人类政治生活切实发生影响的方面,戏称为政治范畴之外

    当下人类的政治生活,已然极大地超出传统国家框架下人与人
之间侠义的政治语境,而是将旧有的关系范畴连同目下的制度文化、社会体制,一并掣肘在他们民族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生活彰显类属文化及其生命价值的宏大场景内。这种情况下,从前那种仅在意识形态上可以自圆其说的个人意识、社会理念、文化追求、道德意识、行为规范、法律制度等只能在传统社会的发展惯性中拥有立足空间,很难在世界社会的宏大文化场景内对社会变革进程做出具有创意开新地总体把握

    显然观念者个体,尚无法适合全球一体化进程带给传统社会的这种快捷变化。按照以往的观念方式,人们只想在民主、自由、人权和宪政民主等价值理性方面效法西方。天真的以为,这是可以超越一切历史和文化的普世价值;寄望普世价值带给人们与西方社会比肩同辉的幸福指数自由平等和公平。且不说这种想法之天真,仅就其政治理念来讲,依然沿用冷战思维的基本套路,争执来争执去不过是从一个鱼缸跳到另一个鱼缸相互对视没有任何实质改变

    一个不争的存在现实是:市场经济正在成所有民族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基本运行方式信息网络正在成为影响人类观念方式的第二付大脑全球一体化进程正在成为改变人类观念方式的唯一逻辑线索。这些发展现实告诉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将由此翻开新的一页;人类期指未来的全部价值创造与文化预设,将由此构成新的(逻辑)始点。乃至,无论思维个体怎样理性全部发展与变化均无法从出其右

    在这个发展当口
,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遭遇着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政治障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准入,受到西方国家重重阻碍和制约;西方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社会优势,不仅掌控着人类发展方向的话语权、裁决权,还以一种基础性构造的运行方式(旧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左右着全球一体化进程。这是一个缺少平等、公正,并在国家社会、区域集团间存在着发展失衡的全球一体化。西方国家只是将民主、自由、人权这类美好词语’(时髦观念)输送发展中国家,却把他们对于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的定价对国际货币价格的干预对不同国家的双重标准对影响着世界性事物的国际组织与机构的操纵和防止先进科学技术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控制自己手下。如此一来,全球一体化这条改变人类观念方式的唯一线索,也被西方大国尽收囊中。


    毫不客气地说,当今世界,人类在宏观上、结构上、导向上、发展上可以自主驾驭的因素十分有限。迅速扭转不利地位只有一条出路:要么向内挖潜,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机,完成对自身资源配置机能的社会提升与文化改造,通过
谋取稳固的市场结构地位,融入一种持续可控的全球化进程。要么再次与工业革命无缘,使自己边缘化、远离世界历史舞台。这样,学会殷实发展、韬光养晦、谋取共赢——就成为发展中国家谋取全球政治生活一席之地的基本战略。那种逞一时之强的做法对于改变世界毫无意义!

    这就需要中华民族在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市场文化运作中,学会‘善人与物’,‘持物达仁’,以一种更具开创性的市场运行方式稳固自己的市场结构地位,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便无法在全球经济生活中站稳脚跟,更不能以社会主体的资格引领中国乃至国际社会(对于传统国家)最深入、最全面的社会体制改革。

    遗憾的是,这样的政治语境很少出现在当下政治生活!其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当今世界,那种与社会进程发展无涉的政治已然不再;但主导当下政治生活的思想观念、文化语境,依然以其旧有的社会方式顽强运行。另方面,中国社会的民主政治亟待改革,但如何将这种改革引领到对更高社会目标的积极建设上却成为掣肘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道难题。它表明: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背负着来自传统政治及其思维方式的压力,和缺少必要社会手段把政治体制改革引领到更高社会目标之上的压力。

    在下以为,欲突破这双重压力,不要过于拘泥理论上的争持,而应从调整整个社会运行机制的合理性科学性可控性出发(这个顺序不能颠倒),营造一种适合民主政治运行其上的生存环境。如果民主政治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没有落足其中的生存条件运行机制社会基础(经济基础),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肯定会走向失败。

   在这项工作中,不但要强调民主政治的观念特质,更要了解民主政治如何作为一种社会功能。换言之,从实践文化的角度看,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不仅是观念上的意识转变,而且是将其落实到我们生存其中的社会环境展现其社会功能成为推动社会良性运转的一场文化革命。它要求中国社会的体制改革,必须把广大民众对他们不合理生存境况的根本改变放在第一位启动他们作为这场革命之主体的社会中坚作用
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对各种社会矛盾的化解疏导、社会治理,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民主与科学创新中国文化精英必须把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放在对新的生产生活及其运行方式的价值预设和文化建构上社会经济体、实业集团和法人,必须通过他们高瞻远瞩驾驭市场变化的运营方式、科学手段、艺术技巧,把他们对世界的鲜活领悟与文化创造,放在对人的生命理性及其观念方式的社会唤醒上。总而言之,中华民族的历史复兴必须依赖她对自己生命类群和自己族类生存境遇和发展环境的全面改造上

    足见,所谓政治范畴之外,包蕴着远比以往政治理念更为厚重的思想文化内涵。这是一种全球视野下的政治,它不仅在微观上要求以人为本,且在宏观上做到以类为根 以人为本,就要搞清一个社会中人本内涵的来龙去脉;以类为根,就要关注与人本紧密相关的人类共性问题。除此,我们还期望带给人类哪些空洞的(无法落实到实处的)政治承偌呢?!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11:39:33 | 只看该作者
“政治范畴之外”,包蕴着远比以往政治理念更为厚重的思想文化内涵。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22:26:21 | 只看该作者
    在人们的习惯意识中,通常把民族国家视为法律、制度、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关系载体,社会上的所有事物都围绕这个载体来运行。按照这种传统认知,我们的政治哲学就会衍生在闭塞无望的黑箱结构里。


    殊不知,每个社会发展连续统——历史上形成的有所有国家,都是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市场载体-文化主体,都要在世界社会这个历史舞台扮演各自的发展角色、运行各自的实践文化。开放的政治视野,须定位在这样一种宏大的政治格局。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08:13:45 | 只看该作者
    自我、排他、弱肉强势,以财富占有压制平等、以市场竞争独领风骚,是对人性的一种社会扭曲。而排斥人的社会主体性作用单单以知识技术为工具理性用智慧科学统辖人类行为,则会带给人类更大的社会伤害!

    在人们的潜意识之中,前者容易得到认同,后者怕是难能接受:知识技术和智慧科学,一开始就是为人类服务的。殊不知,当这些东东掌握在自我、排他、弱肉强食、图谋霸权的人们手中,依然会以双刃剑的方式——更彻底地侵害人类!

    换言之,如果在所有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市场-文化运作中,依然把他们/它们作为市场载体-文化主体的社会作用排除在当下全球政治生活之外,那么遭到侵害的,就不只是人性,而是整个人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1:49 , Processed in 0.0536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