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三、 科学还得“非科学”来配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0 19:1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实验、推理、论证都属于科学的方法,而感觉、想象和灵感则是非科学的东西,严格的科学结论必须产生于严格的实验和论证之后。但是,科学也离不开感觉和想象,特别是对于具有突破性的重大科学问题,尤其需要“猜想”和“灵感”,否则,实验会无从下手,论证也失去目标,论证将寸步难行。

  从这一角度来看,在人类社会所研究的诸多领域中,科学“树敌”最多。文学、艺术、宗教、以及哲学都以感觉、想象和思辨为主要特征,而对实证则不像科学那样值得重视。详细地说,在文学、宗教、哲学、科学的顺序中,实证性是逐渐递增而终极性(善于运用感觉与想象的领域则最注重“终极关怀”)则是逐渐递减的。

  1953年,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一封给其友人J·E·斯威策的信中这样写道:“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中),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圣贤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若这些发现都做出了,那倒是令人惊奇的。”那么,中国人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创造出无以数计和辉煌的科学成就呢?显然就是由逻辑和实验以及另外一些微量成分混和而成的,我们暂时称其为“体悟”的方法。爱因斯坦以他创造相对论的亲身经历,完全体会到了这种方法的效果和威力。

  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只要是科学,因为要讲究严格性,所以就要穷追到底,最后一定要导致悖论,要出现一些说不清的现象。比如数学和物理发展到现代,就出现了“模糊数学”和“混沌学”这样两个分支(而且,这两门学科近来大有将被人们提到哲学高度来认识的趋势)。这和量子力学上的“测不准原理”是一样的道理。对此,不要求精确的民间理论有着相当模糊但却很能说明问题的说法,如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缘分”、“气数”和“命运”,就都是在描述这种状态的词句。

  最后,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本章“官方”与“民间”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比较宽泛,并非局限在我们平常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之内。说到底,无非还是“状态一”和“状态二”,不过,本章主要侧重于讨论“一”的官方性和“二”民间性。

  当然,对于本章所举的例子,任何人都可以同样举出一些相反的例子来。也就是说,官方不全是绳子,也有链条(如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权分立”制就是一种“过分”的链条);而民间则同样如此。但相对来说,民间中的链条和官方中的绳子要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请读者注意第四章关于“适中”位置的确定。
2#
发表于 2010-7-3 04:06: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真是精辟,敬仰敬仰,顶起!!!!


















湛蓝徽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1:58 , Processed in 0.0582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