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三、 各家学说都不过是老子思想的一个侧面阐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4 10:0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子的思想就像一个极大的筐子,什么东西也可以放得进去。这就是本章“适中”这一概念的精髓,也是老子“道”的重要特征。

在现代世界军事领域内仍具有相当威力的《孙子兵法》,也不过是在老子论兵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和阐述罢了。近人陈鼓应、严灵峰等人对此都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惠施的“合同异”及公孙龙的“离坚白”、“白马非白”也同样都明显地受到了老子辨正思想的的影响。荀子关于“天行有常”、“虚一而静”的思想也无疑来自老子(有人就否定荀子是先秦儒学大师的传统看法,提出了“荀况是战国末期黄老之学的代表” 的观点)。甚至儒家亚圣孟子也大谈什么“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孟子•尽心上》)等道家味道极浓的话来。就是后来被人称之为中国传统文化总代表的朱熹,也提倡“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他的一生,处处显示了中国文化“外儒内道”的本质特征。魏晋易学大师王弼之所以年纪轻轻,就能扫除汉代经学烦琐之风,注《易》侧重于哲理,提出了“忘象以求其意”的新观点,其根本原因也是因为他首先对老子的学说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王弼的主要著作为《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

当然,最为接近老子本义的,首推庄子。但纵观《庄子》全书,汪洋姿肆,光怪陆离的风格,与《老子》含而不露,大智若愚的作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况且,庄子过分强调“无”,强调“齐物”,显然从另一边偏离了老子的“道”,似乎更接近于后来的禅宗。近来有人写了一本书叫《庄子与现代主义》,指出西方艺术领域内过去被称为“虚无”、“颓废”的现代派就与庄子思想有着诸多共同之处。当然,现代派的出现,不过是对西方过分强调理性、强调科学文明的一个反思,就像我国魏晋“玄学”是对汉代“独尊儒术”的反思和明末清初艺术领域中一些知识分子追求放荡不羁的风格也是对宋明“理学”的反思一样,都是历史发展中必然要呈现出的波浪式或螺旋式曲线的具体体现。近来西方世界的宗教势力又有所抬头,也是对数百年来兴盛的科学势力的反思。

我国秦汉以后的“哲学流派众多,追溯上去,差不多都可以在先秦哲学中找到它们的源头。正如欧洲近代文化差不多都可以从古希腊哲学找到它们的源头。二者有类似的地方。” 但先秦哲学似乎也有一个总源头,那就是老子哲学。而古希腊哲学却找不到这样的总源头。这又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区别。因为哲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因此,我们可以说,老子学说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至少可以说,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源头之一。

下面的图3-4,近似地表现出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几个主要代表人物之间的关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0:08 , Processed in 0.0813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