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7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普评制点评泸沽湖探寻摩梭走婚故事的秘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8 09:5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普评制点评泸沽湖探寻摩梭走婚故事的秘密
    当今世界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女平等问题谁也无法解决,造成很多弊端。你比如,家庭暴力导致的杀夫、杀妻、杀父母、杀子女、硫酸毁容、制造爆炸杀人案,还有,出走、单亲、不教、不孝、第三者、包二奶、重婚、争遗产、等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全世界普遍存在,至今无法解决。仔细研究摩梭人走婚的秘密之后,我考虑,可用"登记走婚"为主,"登记、同居、结婚"为辅的办法,彻底消除专偶制的种种弊端。何以见得?请看
   
    《泸沽湖探寻摩梭走婚故事的秘密》一文。文章指出:特别要说明的是由于一些误导使外界认为摩梭人只有走婚,其实在摩梭地区走婚制和结婚制是并存的,但走婚占绝大部分,摩梭人可以自由选择走婚或结婚,可以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形式,但选择结婚就不能再走婚;结婚的有几种情况:以前的土司阶层实行结婚制;经调查统计,在永宁的摩梭人与摩梭人之间都是走婚的,与外族通婚或在外工作的摩梭人才结婚,还有文化大革命时政府强迫实行一夫一妻制,造成的结婚;永宁坝子及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盛行走婚,至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摩梭男女仍然实行走婚,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男女或因走婚情侣双方需要同居,或因家中有男无女, 视女"根"的摩梭人,只好娶一个媳妇,以续香火, 其他男子仍然走婚, 有的母系家庭两种形式并存; 现在政策鼓励摩梭人的走婚风俗,大多数摩梭人愿意走婚不愿结婚, "走婚"占70%,"同居结婚"只占30%;无论哪一种婚姻,这里从未产生过情杀,情斗及社会,家庭的婚姻纷争
   
    正是由于摩梭母系体制,摩梭人很少分家,因为没必要通过增加人口来增加劳动力,而且姐妹的子女都是自己的子女,一个家庭中只要有一个同辈姐妹生下女婴,家族根根便可延续,其他姐妹就不一定要走婚,不一定要生小孩,摩梭人口增长速度极为缓慢,数百年来摩梭人口增长速度之慢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之最,实是天然的计划生育。
   
    母系家庭中的成员,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均系一个或几个外祖母的后裔组成,母系氏族社会实行走婚,结合自愿解除容易,不来往即算解除阿肖关系。血统依母系计算,财产按母系继承。在每个母系家庭中由一个最能干、公正而且有威望的妇女安排生产、生活,保管财产, 称"依杜达布"或"达布", 她是母系家庭的一家之长,负责一切内外事务,"达布"往往是自然产生的,不须经过任何选举或仪式,家庭成员都绝对服从达布的安排,母系家庭中的成年男性一般以舅舅的身份和名义进行活动,他们尽力协助"达布",参加全家的一切活动,抚养姐妹的子女,共同维系母系大家庭,当他们年老的时候,就由他们姐妹的子女照顾,由于共同的生活和劳作,他们与姐妹的子女之间的关系比其生父的关系更为密切和特殊。摩梭母系姐妹兄弟不分彼此, 一个家庭内的摩梭个人基本没有私有财产的概念, 一切财产由家庭成员共分,其生活的原则是"分享"不是"占有",生活的主导意识是"我们"不是"我";摩梭母系家庭中摩梭女人享受着高度的自主空间, 男人也轻松无压力, 摩梭母系家庭文化体现了"重女不轻男"的母系文化思维。
   
    真正做到了孔子所说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礼记 礼运 大同篇》)真正做到了男女平等,自由、民主,没有情杀,情斗及社会,家庭的婚姻纷争。计划生育,天人合一,没有抑郁症,没有狂燥症,没有同性恋,没有爱滋病,没有好多遗传病,没有好多社会病。这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啊!
   
    恩格斯在谈到夫权制家庭的起源时,一再申明这不是性爱或人性的要求,而是私有制的产物。“根据我们对古代最文明、最发达的民族所能作的考察,专偶制的起源就是如此。它决不是个人性爱的结果,它同个人性爱绝对没有关系,因为婚姻和以前一样仍然是权衡利害的婚姻。专偶制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即以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产生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第一个家庭形式。”                                                                                                   “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附加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到那时,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恩选集4卷80页)
   
   “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不过,个人性爱的持久性在各个不同的个人中间,尤其在男子中间,是很不相同的,如果感情确实已经消失或者已经被新的热烈的爱情所排挤,那就会使离婚无论对于双方或对于社会都会成为幸事。只是要使人们免于陷入离婚诉讼的无益的泥潭才好。”(同上81页)"走婚"正好符合恩格斯的要求。而母系家庭也正好符合
   
    马克思关于“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母系家庭无论男女都不会为家庭、孩子所累,影响事业发展。而孩子在这样一个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的大家庭里,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能健康成长。这比单亲甚至双亲家庭都要好很多,绝对不会产生抑郁症和有犯罪性格的孩子。正是这样的人文环境,才帮助邓怡戒毒成功。
   
     邓怡第一次戒毒只用了三天,但要真正从心理上戒毒却不容易。在反反复复间,邓怡7次进戒毒所,4次自杀。 就在大家都要绝望的时候,一位云南民间老中医向邓怡父母建议,把她送到泸沽湖去,住在摩梭人家中。那里可以远离毒品。1996年5月,父母把邓怡送到了泸沽湖。泸沽湖的景色很美,可这风景却打动不了邓怡,难受的症状使她满脑子都是逃跑的念头。但是,她身上没有钱,负责看管她的房东已通知了那边的中巴车司机,看到她都不让她上车。邓怡自己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多跑50米她就累得开始喘粗气,只能放弃逃跑的行动。1个月以后,邓怡发现自己走路不喘了,可以睡觉了,也能够静下来,看看周围的环境了。那儿的天蓝蓝的,水清清的。每天早上,小鸟的歌声唤她起床,晚上星星伴着她入眠。那儿的摩梭人都友善地把邓怡当作一个体质虚弱的病人来对待,邓怡觉得那儿就像天堂一样。
     
  慢慢地,房东家叫宾玛的男孩闯入了邓怡的生活。邓怡在戒毒之后,还品尝了真正爱情的甜蜜滋味。
     参见《爱神助她战胜毒魔 》 整理 章恒青  网址:http://www.zctp.com/see2005.asp?Forum_sjk=2005&FORUM_ID=18&FORUM_kn=jl&Forum_Page=2&Forum_hs=10
    还有,汉族大学生海伦放弃了广州优越的物质生活,远嫁泸沽湖畔,成了落水村第一个来自都市的媳妇。她说:我觉得像传统地区的这种走婚习俗,特别符合人性自然,其实我觉得是很文明的。而且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压抑人性。她们每天都很快乐,过得都非常开心。实际上正好恰恰就是摩尔根所说的什么叫理想的婚姻,就是以纯感情为基础的婚姻。摩梭它在这种比较原始的生产力状态下,做到了这种纯感情的婚姻。
《海伦与大狼在泸沽湖》
撰稿:马志丹 姚丹   2006-6-12 17:00:33
网址:http://www.gdtv.gov.cn/bzbb/show.asp?NewsID=39420
    走婚双方的关系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夫妻关系,他们是纯粹的情侣关系。走婚的摩梭男女们一生都在谈恋爱。这样一种关系,可以说是男女情爱关系的理想境界。
   
    房东特别强调,摩梭人虽然实行走婚,但不乱婚。他们有自己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男子可以选择自己的阿夏,女子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阿都,但是不可以同时与几个人相好,只能选取一个。一旦双方感情破裂,断了关系后才可以重新与另一个走婚。另外,除了姑表以外,摩梭人还严禁与三代近亲走婚,如果发现有近亲走婚将被乡亲视为牲口一类,被人耻笑。
参见《云南摩梭人走婚习俗》
发布者:fxsmgc  发布时间:2009-05-15 11:44:45   
网址: http://cblog.chinadaily.com.cn/port/lvselvyou/114444297393.shtml
    现代社会的婚姻围城,讲得是婚姻好象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子里面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现代社会的婚姻被好多、好多的利益、关系、地位所束缚,功利目的性太强,自然而然会影响夫妻关系,自然而然会影响男女双方各自的独立性。小,影响家庭和谐和发展。大,影响社会和谐和发展。
     
     美国《福布斯》杂志,8月19日发布了“2009年度全球最具权势100名女性排行榜”,其中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安吉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位居榜首。根据此次排名,默克尔已连续第四年排名第一。正是她
     
     1981年,默克尔和前夫乌尔里希结束了5年的婚姻后开始与现任丈夫约阿希姆交往,但两人一直没有结婚。直到1998年,默克尔升任基督教民主联盟副主席后,有反对者对她和约阿希姆的非婚同居提出质疑,于是他们才正式结婚。
     
    社会党人罗亚尔是法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总统候选人。作为一名女权主义者,罗亚尔一直没有和她的同居男友、社会党现任第一书记奥朗德结婚。
   
    女权主义在萌芽期只要求得到一些基本权利,诸如教育权、参政权、想不结婚就能不结婚的权利……
    这是为什么?有权的没权的有点钱的没点钱的都不结婚,女性在不结婚的情况下也可有一个富有成就感的生活,持这一观点的美国女性为54%。根据最近統計資料,美國有400萬對男女同居,是1970的數字的8倍。人口统计分析,发现2005年美国妇女有51%独自生活,没有配偶。[不光美国,台湾也有不少富有成就而不结婚的女性,大陆也有只是没有统计分析。受现行婚姻法的制约,中国到底有多少家庭不够和谐?也不够幸福?同时,又有多少年轻的年老的受现行婚姻法的制约,没有找到幸福伴侣?这些都需要统计分析。]面对
   
     专偶制所引发的家庭的和社会的种种弊端。面对
   
     早期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所曾经指出的:“某一历史时期的发展总是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面对
     
     马克思: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革命理论。面对
     
    中国独有的极具社会学价值,被中外专家誉为人类家庭史、婚姻史活化石的摩梭社会,其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所取得的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结果。我们能不顺应历史潮流而提出:用"登记走婚"为主,"登记同居、结婚"为辅的办法,来彻底消除专偶制种种弊端的大胆设想吗?[对走婚进行登记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乱婚。]
     我的主页:http://bxhj.512j.com 博客:http://mayingchun.blshe.com/分别有重要内容请用myc52@163.com深入探讨问题
                                       马迎春2009.12.8草   

泸沽湖探寻摩梭走婚故事的秘密
2009-08-26 09:09:01
网址: http://koudai.360.cn/u/17639945/article_215132423.html?s=y
本文删了前面五个自然段。
  泸沽湖,形状如马蹄,南北长东西窄, 被摩梭人称为"谢纳米"-母亲湖,是中国第三深淡水湖泊, 属高原湖泊, 是因古代地层断陷而形成的天然湖;其面积约50平方公里,海拔2680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处达92米,由于没有污染,湖水透明度达12米,湖水可直接饮用,年平均气温15℃,湖水终年不冻,盛产鱼虾,其自然环境优美,周围森林密布,气候适宜,景色迷人;湖中含里务比岛,谢瓦娥岛等5个全岛,里格等2个半岛和1个龟形海堤连岛,湖畔狮子山,被当地人敬为格姆女神山, 摩梭人就居住在泸沽湖周围,泸沽湖就是古老神秘的"摩梭王国"的摇篮。
  摩梭社会是有着和谐生活习俗,现存唯一的母系社会;湖周围以永宁坝子为主居住着三万多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传统而独特的母系文化,其中包括奇特的"走婚"习俗,这独一无二的社会文化体系已经保持了近千年,如今虽然面临着日增的旅游者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但仍在变通地延续着。
  摩梭风情篇--母系家庭与走婚
  母系家庭文化
  所谓"母系社会"只是外界对现在摩梭人聚居区的一种称谓,其实并不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它们有相似点,但有着很多本质性的区别和不同,摩梭母系社会实际上是一个经过上千年演变的,适合摩梭人生存而发展到现在的文明的具有母系家庭体制特点的居住群体,母系家庭是摩梭母系社会的基本社会单位,许多不同的母系家庭构成了摩梭母系社会,正因为有了母系家庭,才使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婚俗-走访婚(简称为走婚),摩梭人母系家庭的历史,也就是摩梭人走访婚的历史,什么是摩梭母系家庭呢?
  整个摩梭社会的文化结构,就是母系家庭文化,母系家庭("衣杜")是摩梭最基本的社会单位, 指同一母系亲族成员组成的家庭及其居住的房屋,包含"母系家庭"和"房屋"双重概念; 摩梭人认为母为尊,女为贵,母亲是摩梭人生活中的轴心和靠山,摩梭人离不开母亲,离不开以母亲为主的家屋,女性在母系家屋中享有尊贵的地位;母系家庭中的成员,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均系一个或几个外祖母的后裔组成,在母系家庭中,男不婚女不嫁,夜间,女子在家中花楼接待来自另一家庭的男子,而男子则外出与另一家庭的女子偶居,所生子女皆属女方,血缘按母系计,财产按母系继承,男子只负责抚养自己姐妹的孩子;摩梭人以生女孩为荣,生男不生女,就意味着绝嗣,在缺乏女继承人的家庭里,为了维系母系家庭,必须设法过继同一母系血统的一至数个养女,或者以结婚的形式接进一位女子,续接家屋香火,这种"结婚"与其他民族的"结婚"是有本质区别的; 在每个母系家庭中由一个最能干、公正而且有威望的妇女安排生产、生活,保管财产, 称"依杜达布"或"达布", 她是母系家庭的一家之长,负责一切内外事务,"达布"往往是自然产生的,不须经过任何选举或仪式,家庭成员都绝对服从达布的安排,母系家庭中的成年男性一般以舅舅的身份和名义进行活动,他们尽力协助"达布",参加全家的一切活动,抚养姐妹的子女,共同维系母系大家庭,当他们年老的时候,就由他们姐妹的子女照顾,由于共同的生活和劳作,他们与姐妹的子女之间的关系比其生父的关系更为密切和特殊。在摩梭母系家庭中,只有"同一根根"(同一母系血缘)母系成员是你的亲人,包括母亲,女儿,儿子,舅舅等,而"父亲","妻子"等都是外人。
  摩梭母系家庭与外界社会的家庭含义不同,首先摩梭母系家庭的结构模式不一定是一夫一妻制,传统摩梭母系家庭内没有父亲,丈夫,妻子,女婿或媳妇的角色,也没有父子,夫妻,妯娌,翁婿或姑嫂关系,人人都与外祖母,外祖母的姐妹兄弟,母亲,母亲的姐妹兄弟同住,男不婚女不嫁,过着走婚的生活,家庭内每一个成员都来自同一根根(母系血缘),母系家庭以母系血缘为本,以走访婚为主体;其次摩梭母系姐妹兄弟不分彼此, 一个家庭内的摩梭个人基本没有私有财产的概念, 一切财产由家庭成员共分,其生活的原则是"分享"不是"占有",生活的主导意识是"我们"不是"我";摩梭母系家庭中摩梭女人享受着高度的自主空间, 男人也轻松无压力, 摩梭母系家庭文化体现了"重女不轻男"的母系文化思维。
  摩梭人的日常称谓非常简单,用得最多的就是母亲("唉咪")和舅舅("唉乌");在同一摩梭母系家庭中与母亲同辈的女性全部被称作母亲("唉咪"),男性全部被称作舅舅("唉乌"),这种独特的母系文化使摩梭小孩子拥有多位母亲和舅舅,在体贴关爱与自由的氛围下成长,以至于有很多在母系大家庭长大的成年摩梭人,一直都分不清众多母亲中究竟谁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舅舅要承担起教育和抚养自己姐妹的孩子的责任,这些与汉族家庭截然不同,这种特殊的母亲和舅舅的思想也一直扩展到了所有的摩梭家庭,不论是走婚的,还是结婚的;正是由于摩梭母系体制,摩梭人很少分家,因为没必要通过增加人口来增加劳动力,而且姐妹的子女都是自己的子女,一个家庭中只要有一个同辈姐妹生下女婴,家族根根便可延续,其他姐妹就不一定要走婚,不一定要生小孩,摩梭人口增长速度极为缓慢,数百年来摩梭人口增长速度之慢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之最,实是天然的计划生育。
  摩梭母系家庭与走婚,二者相辅相成;由于这种"同一根根"的母系家庭格局,生成了走婚这种特殊的婚姻形式, 因为走婚保持了一个家庭中的成员只会是一个母亲的后代,保持了母系家庭的母系纯洁性,维护了"同一根根"的延续;摩梭人的走婚,是世界种种婚俗中,绝无仅有一朵奇葩, 这种至今保留着唯一的、 亘古独存、淳朴独特的奇俗,由21世纪外界社会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着实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充满了神秘的诱惑。
  走婚风俗
  "走婚"即走访婚,摩梭语"色色"(或"替色色","的色色"等),是摩梭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外界较多宣传和关注的;走婚的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住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是由男子quot;走"来维持男女双方性关系而实现种族延续的一种特殊形式,男方晚上到女方偶居,次晨归回自己家中,双方都不是对方家庭的成员,有走婚关系的男女被俗称为"阿肖"或称"肖波","阿肖",就是有性关系的亲密情侣,由于摩梭无文字,只能用汉字的"阿肖"称谓,但也不能确切表达"色色"的意思;有的书上称为"阿注",是不确切的,那只用于一般朋友之间的称呼。
  走婚并非杂乱无章,更不是乱婚,群婚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有亲戚血缘关系的严禁走婚;不能同时结交多个阿肖;男女双方有好感就可走婚;感情破裂标志走婚关系的结束;若女方有小孩走婚关系就稳定下来。无论哪一种婚姻,它们的核心一样:基于男女自愿,感情为基础,是一种男女在性选择上平等的反映。传统摩梭在长辈姐妹兄弟前,火塘边有关性的一切话题都是害羞的;走婚纯属个人私事,有走婚关系的男女只在夜间相聚,白天装作不知此事。
  特别要说明的是由于一些误导使外界认为摩梭人只有走婚,其实在摩梭地区走婚制和结婚制是并存的,但走婚占绝大部分,摩梭人可以自由选择走婚或结婚,可以在不同时期选择不同形式,但选择结婚就不能再走婚;结婚的有几种情况:以前的土司阶层实行结婚制;经调查统计,在永宁的摩梭人与摩梭人之间都是走婚的,与外族通婚或在外工作的摩梭人才结婚,还有文化大革命时政府强迫实行一夫一妻制,造成的结婚;永宁坝子及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盛行走婚,至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摩梭男女仍然实行走婚,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男女或因走婚情侣双方需要同居, 或因家中有男无女, 视女"根"的摩梭人,只好娶一个媳妇,以续香火, 其他男子仍然走婚, 有的母系家庭两种形式并存; 现在政策鼓励摩梭人的走婚风俗,大多数摩梭人愿意走婚不愿结婚, "走婚"占70%,"同居结婚"只占30%;无论哪一种婚姻,这里从未产生过情杀,情斗及社会,家庭的婚姻纷争,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的核心是一样的:基于男女自愿,感情为基础,不受其他因素的制约,不论是走婚还是结婚的每一个摩梭人,在他们的心中,只有母亲家才是自己真正和永远的家,母亲的家门对儿女永远是敞开的。
2#
发表于 2010-4-28 12:16:3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话题挺实在的。
恩格斯在谈到夫权制家庭的起源时,一再申明这不是性爱或人性的要求,而是私有制的产物。“根据我们对古代最文明、最发达的民族所能作的考察,专偶制的起源就是如此。它决不是个人性爱的结果,它同个人性爱绝对没有关系,因为婚姻和以前一样仍然是权衡利害的婚姻。专偶制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即以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产生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第一个家庭形式。”                                 


一言以蔽之,婚姻并不是什么高尚的玩意,当然也谈不上可耻,也就是个苟且的方式而已。以维系财产相对稳定为首务。至于家庭稳定对子女教育的利弊,总体来看弊大于利。养而不教,其实更成问题。
3#
发表于 2010-6-30 21:22:1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话题挺实在的。

一言以蔽之,婚姻并不是什么高尚的玩意,当然也谈不上可耻,也就是个苟且的方式而已。以维系财产相对稳定为首务。至于家庭稳定对子女教育的利弊,总体来看弊大于利。养而不教,其实更成问题。
阳阳 发表于 2010-4-28 12:16
“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不过,个人性爱的持久性在各个不同的个人中间,尤其在男子中间,是很不相同的,如果感情确实已经消失或者已经被新的热烈的爱情所排挤,那就会使离婚无论对于双方或对于社会都会成为幸事。只是要使人们免于陷入离婚诉讼的无益的泥潭才好。”(同上81页)"走婚"正好符合恩格斯的要求。而母系家庭也正好符合
   
    马克思关于“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母系家庭无论男女都不会为家庭、孩子所累,影响事业发展。而孩子在这样一个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的大家庭里,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能健康成长。这比单亲甚至双亲家庭都要好很多,绝对不会产生抑郁症和有犯罪性格的孩子。正是这样的人文环境,才帮助邓怡戒毒成功。
4#
发表于 2010-6-30 21:27:5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话题挺实在的。

一言以蔽之,婚姻并不是什么高尚的玩意,当然也谈不上可耻,也就是个苟且的方式而已。以维系财产相对稳定为首务。至于家庭稳定对子女教育的利弊,总体来看弊大于利。[在摩梭社会根本不存在养而不教的问题,只是转移给母系家庭而已。]其实更成问题。
阳阳 发表于 2010-4-28 12:16
5#
发表于 2011-1-13 23:22:36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的成功就在于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洪秀全否定孔老夫子,结果是历史把他否定了,而不是他把孔老夫子否定了。现在一些人想否定毛泽东,结果只能是历史把他们否定了,而不是他们把毛泽东否定了。

普评制之所以一定会成功,就在于普评制能够海纳百川,是他继承了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长处,所以才有容乃大。官僚加上普评制可以进步,普选加上普评制可以进步,世袭加上普评制同样还可以进步,世界大同就可以在和平条件下得以实现,这就是我们能够和平崛起的根本原因。

中医药要想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就必须海纳百川,继承从古至今、传统非传统、中外、专业非专业的宝贵经验,才有容乃大。否则,抱残守缺,画地为牢,很难有大的发展。治国和治疾其实是很有相通之处的。不知您有何高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1:58 , Processed in 0.0586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