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将世上所有的事物都并成"三'是不妥的, 比如人的五官, 许多花的花瓣是8,13和21个, 如果将1,2都拉成3,凡是大于3的事物都压成3........, 这是什么哲学?
凭空想象? 是否违反大自然的特有规律?
海之涛 发表于 2010-1-15 13:45
我现在明白了, 也就是说, 两千年后的今天, 后人都在拿老子的一句话:"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作为他们自己哲学大厦的基石.
也就是说::"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是一个字字是真理, 一句顶一万句的话. 什么都可统共, 这句话就能让后人花费20-30年甚至一生写一部书, 一但这基石只是纸箱, 不是钢筋水泥, 岂不整个大厦将倾?
海之涛 发表于 2010-1-16 08:38
田兄, 那就是说您现在已不再粉饰和解释您的"三"论了, 也认为或承认这"三"论有问题, 是吗?
只要您说:"我确实无理由对这"三"论再自圆其说了" 那您就可开始猛烈进攻我学说了, 而且越猛烈越好!
海之涛 发表于 2010-1-16 15:09
说的对!一般人的理解都是如此。连伟人也只是看到了“一分为二”。
但是,几乎所有的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都要去寻找那个第三点,否则,事情就无法办成。
正因为那个“三”具有一种似有似无、不可捉摸的特性,所一 ...
天茂 发表于 2010-1-17 22:23
您猜得不错!
下面的两个栏目,都是讨论“一二三”哲学体系的:
《似与不似》哲学:http://www.lee-philosophy.org/forumdisplay.php?fid=141
一二三大体系哲学:http://www.lee-philosophy.org/forumdispl ...
天茂 发表于 2010-1-13 10:04
说的对!一般人的理解都是如此。连伟人也只是看到了“一分为二”。
但是,几乎所有的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都要去寻找那个第三点,否则,事情就无法办成。
正因为那个“三”具有一种似有似无、不可捉摸的特性,所一般的人是很难承认的。
29# 天茂
两极哲理团队很敬仰“三”。
我们认为,这个提法的可贵在于创新精神。
为什么大家习惯“一分为二”,因为那是最基本的分法。“一分为多”,仍然是“一分为二”的具体化、详细化。这里头的基本 ...
两极使者 发表于 2010-1-18 12:28
是的, 我也同意"哲人闲思"的看法, 天茂先生的"一二三"似乎与老子的完全不同了? 老子的是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就是当事物很多时, 才出现"负阴而抱阳",即阴阳两极.
而天茂先生的似乎"一"就是"道", "二"就是"阴阳", "三"就是"天地人"........
我不知所以?海之涛 发表于 2010-1-18 15:40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可写成"天生地, 地生人, 人生万物.........", 岂不"人"连蚊子, 树都能生?
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想搞清楚,请问:为什么“黑”一定要对上“白”, “左”要对上“右”,“夫”要对“妻”,“天”对“地”?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理由?
哲人闲思 发表于 2010-1-18 12:07
您说的这些都属于“二”的范畴,世界本来如此,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理由。
天茂 发表于 2010-1-18 18:28
在《老子》的这一段话中,老子同时指出了任何事物的生长变化都存在着的三个部分:道、一二三、万物。其中的第二部分又从时间上分为“一、二、三”这样的三个阶段和空间上的“阳、阴、和”三种状态。
不需要“当事 ...
天茂 发表于 2010-1-18 18:41
我敬爱老子,因为它的智慧很高。然而,老子毕竟是两三千年的人物,那时的知识尤其是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等,都极为贫乏,老子也只好从他的观察中得出他认为对的“一二三”结论,如此结论是在说明什么,如今也只有他老人家知道,因为后人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换句话说,把理论建立在不明确的老子的“一二三”之上,可能会“错上加错”,最后出台的是“将错就错”的理论。
没有“阳、阴、和”的状态,只有“阳、阴”状态。
哲人闲思 发表于 2010-1-18 22:44
我觉得老子的整部"道德经" 就讲了一个字,即"道".
所有的什么"阴阳","天地人","一二三".......都是"道"的附庸.
而"一生二,二生三......."只一句话,可见他不把它当重要的部分, 老子是"一"论,就象"圣经","古兰经"的一神教, 都是"一"论!海之涛 发表于 2010-1-19 05:41
先生虽然从口头上承认老子的智慧,实际上却小看了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时代,可以说是人类的童年时代。这个时代哲人们的思想和一个人的童年是很类似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并能一下子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这一点是成 ...
天茂 发表于 2010-1-19 09:24
是的,我敬爱老子,但还是小看他,因为老子只到达人类的二级智慧,虽然如此,他的智慧已经是人类稀有人物。谁是人类一级智慧的人物呢?如发现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牛顿等,这些发现真理的人物,都是属于人类一级智慧的人物。
等待您回复45楼和47楼最后那段。哲人闲思 发表于 2010-1-19 12:49
如果你承认黑白之间有个“灰”,左右之间有个“中”,夫妻之间有个“子”,天地之间有个“人”,……等等这些事实,那么,就应该承认宇宙间是有“三”这回事的。
56# 天茂
这些3的款式都不够新颖,不足以应付现实问题。
3应该是永恒的。聊斋里有个故事,好像说一个妻子会变化面目,今天变貂蝉,明天变西施,老公惊叹说得一个娇妻便得尽天下美人了。
其实何必变面目,重 ...
娴雅 发表于 2010-1-19 18:13
回45楼:
其实,大腕加盟先生46楼的回答就非常到位,所谓“二”,谈的是两极,就是两个极端,而不是一个极端与另一个非极端。关于这个道理,哲学上的“二元论”和“一元论”都已经讲透了,无须我在这里继续啰嗦。
天茂 发表于 2010-1-19 16:11
其实,我在32楼就回过您这一个问题了,下面重贴一遍:
如果你承认黑白之间有个“灰”,左右之间有个“中”,夫妻之间有个“子”,天地之间有个“人”,……等等这些事实,那么,就应该承认宇宙间是有“三”这回事的。天茂 发表于 2010-1-19 16:11
在《老子》的这一段话中,老子同时指出了任何事物的生长变化都存在着的三个部分:道、一二三、万物。其中的第二部分又从时间上分为“一、二、三”这样的三个阶段和空间上的“阳、阴、和”三种状态。
不需要“当事 ...
天茂 发表于 2010-1-18 18:41
呵呵,我的看法和先生正好相反:老子才是一级智慧,爱因斯坦顶多也就是二级智慧。从爱因斯坦和哥本哈根学派的争论来看,后期的爱因斯坦连二级智慧都够不上。
科学家顶多都只是二级智慧,只有思想家和哲学家才有可 ...
天茂 发表于 2010-1-19 16:11
呵呵,我的看法和先生正好相反:老子才是一级智慧,爱因斯坦顶多也就是二级智慧。从爱因斯坦和哥本哈根学派的争论来看,后期的爱因斯坦连二级智慧都够不上。
科学家顶多都只是二级智慧,只有思想家和哲学家才有可 ...
天茂 发表于 2010-1-19 16:11
一级智慧必须拥有自己的原创真理。老子的伟大,很多人都知道。但我还是认为他只达二级智慧,因为外国有的思想家,不只拥有伟大的原创真理,真理的追随者还远超老子。
哲人闲思 发表于 2010-1-19 20:47
科学家能够上升到思想家的程度,历史上没有几个的。
“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大于思想”,可以说这是一条奇谈怪论了!
许多科学家之所以有所成就,正因为有思想家在前面开路呢!
天茂 发表于 2010-1-19 22:04
这我同意天茂的说法, 只是天茂先生将什么都拉成三就有点执著了?
比如就"阴阳"二元来说, 天茂先生就拉出"太极, 道, 中........."等, 可见您不知"阴阳"的第三者是谁?
"太极, 道, 中"是相等的东西吗?
海之涛 发表于 2010-1-20 06:43
事物发生的初期,只是个一;
但这个“一”中,一定包含“二”,既矛盾双方;
当这个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三”才会出现。有的“三”是内部产生的,而有的“三”则是外部加入的,不一而足。
这个“三”并不 ...
天茂 发表于 2010-1-19 21:52
科学家能够上升到思想家的程度,历史上没有几个的。
“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大于思想”,可以说这是一条奇谈怪论了!
许多科学家之所以有所成就,正因为有思想家在前面开路呢!
天茂 发表于 2010-1-19 22:04
我花了一些时间看瑞贤先生的文章,他给了“两极”的定义,似乎和你的有些出入。纠正,我没有说过这段话:“而您说的“黑”与“灰”就不是两极,而是一个极端和一个非极端。
”
哲人闲思 发表于 2010-1-20 20:33
“黑白”、“左右”、“天地”等等、等等,也不只是“二”的范畴,黑除了能到白,也能到任何颜色;左除了到右,也可以到任何方向;天除了到地,也可以到许多地方。换句话说,“黑”先到“灰”最后一定到“白”等之类的说法,只是一厢情愿的主观假设,没有合理性和规律性,你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因此,有是对、时常错。
很多事物的发展变化没有出现“三”,如细胞的分裂是一、二、四……;易经说的更清楚: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和你所谓的一生二、二生三……,有很大的出入。
哲人闲思 发表于 2010-1-20 20:41
科学家需要先经过严密思考,形成理论,再把理论通过实验求证。思想家却只思考而一般并没有通过试验求证。所以我认为,科学家是通过实验求证的思想家,而思想家却是没有通过实验求证的文学家。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的成绩一般会比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更高,者可从知名度和信服者的人数方面,得到证实。
哲人闲思 发表于 2010-1-20 21:04
把“科学家”换成“思想家”了?恭喜先生的认识向前跨了一大步!
那么,再请先生举出一个具体的外国一流的思想家来,咱们拿他和老子PK一下,看看谁到底是真正的一级智慧,好吗?
天茂 发表于 2010-1-21 09:44
瑞贤先生的两极哲理侧重于“二”,我的《似与不似》侧重于“三”,我们的侧重点就不同。但两极哲理的基本观点我是认可的。
您在45楼有如下的一段话:
您仔细琢磨一下,这一段话强调的不是两个极端,而正是一个极端和一个非极端呢
天茂 发表于 2010-1-21 09:16
您说得对!我就强调过:这个“三”并不是贯穿了事物整个的发展阶段。
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这种变化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这种变化从微观上来说,总是处于初级阶段,它的本质就是“一生二”,还没有发展到“ ...
天茂 发表于 2010-1-21 09:24
把“科学家”换成“思想家”了?恭喜先生的认识向前跨了一大步!
那么,再请先生举出一个具体的外国一流的思想家来,咱们拿他和老子PK一下,看看谁到底是真正的一级智慧,好吗?
天茂 发表于 2010-1-21 09:44
欢迎光临 两极哲理 (https://lee-philosophy.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