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标题: (三)道德的科学性 [打印本页]

作者: 王瑞贤    时间: 2009-10-15 14:03
标题: (三)道德的科学性
我认为道德应该解释为:在同个时间内,同个群体对某个事件的认同,就是道德。如:喝酒在新加坡,华人都认同,所以,喝酒在新加坡的华人社会是符合道德的;然而,喝酒对新加坡的回教徒来说,是不被认同的。所以,假如新加坡的回教徒喝酒的说,就不符合道德。但是,有的新加坡华人过后改信回教或其他不准喝酒的宗教,假如他再喝酒,就不符合道德了。因此,道德或不道德,取决于被同个群体的认同或不认同。


道德之所以非科学性,是它无法用实验/实践来得到客观的答案或结果;我把“科学”解释成“能被重复实验/实践而得到相似答案/结果的学问”。因此,我觉得道德是非科学性的,因为道德无法在重复的实验/实践里得到相似的答案/结果。例如:一般人都认同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做对人及人类有益的事,不做对人及人类有害的事”…… 等等,都有如此特征。虽然如此,还是被多数人认同,视为真理,我因此称这种现象为灵性。道德的变化在人类历史的开始,应该是属于杂交和没文明时代,那时属于个人操行的道德,也应该是最为松懈。到了5000 多年前,我们才能从中国的文字记载里看到不同时期里的个人道德的要求,再到了孔子那时期,他对个人操行的要求最多,后人再继续发展他的思想,以我个人的认识,儒家思想到了1500 年前对个人操行的要求最为严格,过后就逐渐开放,由“封建”逐渐“文明”到现在的“开放”。


西方属于个人操行的道德是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始于中东。基督教的《 圣经》 记载了许多不同时代的个人操行的事例与准则,即是当时的道德观,也是从5000 多年前才开始的。似有凑巧,到了2000 年前耶稣那时期,他出来重建新约,推出了新的道德观点,后人再继续把它发扬,约500 年后,中东推出了以《 圣经》 为蓝本的《 古兰经》 ,里头对个人的道德要求比以前更加严厉,由于《 圣经》 和《 古兰经》 有着同源,我依此推测西方当时的个人道德也是最为严格。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区域的道德准则,都比不上《 古兰经》 1500 年的水准,即使是回教国家也不例外。换言之,我就此推判1500 年前的中东和西方的个人道德要求最为严格。无可否认,目前,一般回教和基督教对个人的道德要求现在也比从前松懈,似乎到了最低潮。


上述可得,人类的道德水准约在5000 年前是逐渐往上升的,直到约1500 年后又开始往下滑至今。到底人类的道德水准还会往下滑还是往上升呢?就要看是否又有新的道德思想来取代了。

http://www.lee-philosophy.org/viewthread.php?tid=60&extra=page%3D1




欢迎光临 两极哲理 (https://lee-philosophy.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