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标题:
(五)让道德从灵性走向理性的逻辑
[打印本页]
作者:
王瑞贤
时间:
2009-10-15 14:01
标题:
(五)让道德从灵性走向理性的逻辑
在我的文章里,说过道德是属于灵性的,信之则有,不信则无。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别人对你好,你也要对别人好;别人对你不好,你还是要对别人好”等,像这类的道德,信者无法说服不信者,不信者也无法说服信者。
从两极哲理的角度来看,类似的话题却是正确无误的。为什么呢?现实里,一个喜欢做善事的人,他所做的所有善事并非都会得到善报,但大多数的善事都会得到善报,此说除了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得到证实之外,还可以从许多的书本实例如美国著名作家卡内基写的《 沟通与人际关系》 等书里的许许多多实例得到证实;而且每次的善报,都能让当事者受用无穷。同样的事实,一个人常常做坏事也有时会得到善报,但他所做的大多数坏事,都会得到恶报,此说除了也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证实之外,卡内基写的《 沟通与人际关系》 等书里也有许许多多实例。而且只要一次的恶报,就能让人前功尽废、遗憾终生。
从上述可得出以下:
多做善事——善报的或然律偏高,恶报的或然律偏低
多做恶事——恶报的或然律偏高,善报的或然律偏低
以上可得,假如你不想做事而得到恶报的话,你应该选的是或然律偏高的善报。假如你选择要或然律偏高的善报,你就非选择多做善事、不做坏事不可了。换言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处事处世思想,逻辑上是正确的。
如此道德逻辑,不知读者看得懂吗?
欢迎光临 两极哲理 (https://lee-philosophy.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