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见有高手打擂台,好兴奋。
可我是个低手,低到这样的程度:上了擂台就躺在了对手的脚下,成为了擂台本身。
‘一切乃知’这个题目可以从任何角度或观点上相互交手。
有高手已经提出问题了,我们以后会讨论 ...
杨思基 发表于 2009-12-4 15:14
哈哈,见有高手打擂台,好兴奋。
可我是个低手,低到这样的程度:上了擂台就躺在了对手的脚下,成为了擂台本身。
‘一切乃知’这个题目可以从任何角度或观点上相互交手。
有高手已经提出问题了,我们以后会讨论 ...
杨思基 发表于 2009-12-4 15:14
你这里的‘觉得’、‘认为’都是‘知道’的意思。而且你也知道了‘这是一个“不知”的例子’。
你知道有个‘杨思基’,他长什么样子——等你知道了你就知道了哦。
杨思基 发表于 2009-12-4 20:13
你这里的‘觉得’、‘认为’都是‘知道’的意思。而且你也知道了‘这是一个“不知”的例子’。
你知道有个‘杨思基’,他长什么样子——等你知道了你就知道了哦。
杨思基 发表于 2009-12-4 20:13
知也是知,不知也是知。这是典型的偷换时空的诡辩论。知的是不知道杨思基是怎样的,而对杨思基还是不知。这是两个层次,两个时空中的事物,不能混为一谈。也是传统哲学中出诡辩的重要病症。解决的方法就是函学的时空 ...
俞明三 发表于 2009-12-5 05:49
回复这些先生:思无邪、哲学就像内裤 、光明、王瑞贤、俞明三、天安门、动物凶猛、阳阳、天茂。
‘一切乃知’的提法是基于这样的情况:
1、人知道:世界的一部分是他知道的,一部分是他不知道的。这两部分都在他 ...
杨思基 发表于 2009-12-5 15:40
据我所知:
1、‘不知道’无法在‘知道’中涌现,即迄今还不被感知、不被告诉、不在想象中、不在谈论中、不在指称中。因而此条是废话。
2、日常所说的‘不知道’的意思都有所指称。比如:不知道有否上帝,不知道宇宙之外还有什么,不知道我的钥匙放在哪里了,不知道杨思基长什么样子。
3、我们只能在‘知道’中论说‘不知道’。
还是谁就‘不知道’说说他所知道的情况?喜欢听。有可能他知道,我还不知道,他说了,我也就知道了哦。杨思基 发表于 2009-12-6 15:00
‘一切乃知’的提法是基于这样的情况:
1、人知道:世界的一部分是他知道的,一部分是他不知道的。这两部分都在他 ...
我认为杨思基先生的一切乃知仅表露出重视科学,但科学也会有偏差!十多年前,有一次我在医院 ...
鹊鸣 发表于 2009-12-6 09:53
网上流传指一项研究显示,男性每天花10分钟瞪著女性的胸部,可以延长寿命5年,2名心脏专科医生皆认为这项研究报告不可置信。他们指出,一般男性直盯著女性的胸部,正常反应通常是会较兴奋,导致心跳加快,造成血压及脉搏升高。文章所提到的则是相反的论调,不可尽信。
根据新加坡媒体引述传言指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所刊登的一项德国研究显示,男性每天花10分钟看女性的胸部,跟花半小时健身,能达到同等效果,会比较长命。这个研究小组花了5年的时间对200名男性进行研究,发现爱花时间看女性胸部的男性,血压较低,较少心脏疾病,脉搏律较慢。研究小组中的凯伦医生在报导中指出,因为性欲旺盛所带来的兴奋度,加强心脏跳动,促进血液循环,毫无疑问使男性更健康。
不过到《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站查询,并没有找到网上流传的这篇文章,反而在一些论坛里找到有人质疑这篇文章的真实性。新加坡伊丽沙白医院心脏专科高级顾问陈言森医生认为,文章的论调简直是荒谬,这项研究报告是不可置信的。他说,光是凝视胸部当然不会更健康,像跳韵律操,不只会使心跳加速,肺活量增加,也能带动四肢的肌肉。整个动作会促进血液循环,才会使身体更健康。Low Cardiolody Clinic的心脏专科医生刘立彬说,文章内容轻浮及不实,他相信文章根本没有在医药权威杂志上登刊过。他强调,男性看女性的胸部会对心脏有甚麽影响,取决于他是否因此感到兴奋,不同年龄与性欲会出现不同情况。就好比观看足球赛,有些男性会觉得兴奋,有些则觉得无聊。
我认为杨思基先生的一切乃知仅表露出重视科学,但科学也会有偏差!十多年前,有一次我在医院婴儿室里看见每个小宝背不是仰脸而睡而相反。我就问医生,为什么?这是科学研究证明,这对宝贝最健康。十多年后,偶然的在另一家医院看见小宝贝都是仰脸而睡,医生同样回答这是科学证明。后来我发现这两个答案都对也都错,意思是对中错,错中有对。为什么因为,科学忽略了小宝贝生命体中自然流露出来的感受。科学只不过是理性认识未知世界最有效的手段,但是人的情绪,心理素质(谨慎、细心、爱心、关爱自然与生命)及动机都会使科学有所偏差。特别指不能通过实验室证明的科学,因此哲学的理性认识不仅包括科学,也能给人类指导如何过对人类带来良性反映的生活,换一句话说哲学能使科学更科学,
来到这里的大侠们提到了许多问题,我都认真读了,还没有来得及回复,容我慢慢思考。
我们先讨论‘不知’这个最紧要的问题。
‘一切乃知’实际上并不是我说的,而是大家说的,所有说者说的,我是被告诉的。比如天 ...
杨思基 发表于 2009-12-8 00:41
嘿嘿,用不着我怎么解释,而是你们都已经告诉了哦。
任何问题的提出都表示提出者处于‘知’态中,他有知,他才提出问题。
这种知态是初始状态,在其上表达的问题都是具体的认知。
如果说你提出了‘不知’的问题是 ...
杨思基 发表于 2009-12-8 14:01
搬出老孔来也无用。“不知为不知”为否定之否定,所以为知也。你这里只有一个“不知”,变不成“知”。
“一切”就代表了一切,不管是在塔底层,还是在塔尖上,只要出现一处“不知”,那就不能叫“一切乃知”。这是逻辑学中的常识。
而生活中的常识则是:你上了擂台,马上就倒地,裁判立马判您输,还立得什么擂?天茂 发表于 2009-12-8 15:16
搬出老孔来也无用。“不知为不知”为否定之否定,所以为知也。你这里只有一个“不知”,变不成“知”。
“一切”就代表了一切,不管是在塔底层,还是在塔尖上,只要出现一处“不知”,那就不能叫“一切乃知”。这 ...
天茂 发表于 2009-12-8 15:16
不过,杨先生比宣先生在心态方面倒是强多了!这里不急不躁,那里却又急又躁!请大家来看另外一场擂台赛:
http://www.lee-philosophy.org/viewthread.php?tid ...
天茂 发表于 2009-12-8 16:50
嘿嘿,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一切都在你的常识里。
你用你的常识来告诉我,说我说的‘一切乃知’是错误的。那好啊,那就以你知道的为准、为正确。
判你赢了怎么样?呵呵,祝贺你。但你赢在什么地方了呢——就赢 ...
杨思基 发表于 2009-12-9 16:04
我自己先来转换一下,杨老师在这里玩的是无穷嵌套的把戏,请看下面的推导:
“我不知道杨老师长什么样”=我知道“我不知道杨老师长什么样”,
但是,
我知道“我不知道杨老师长什么样”=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不 ...
天茂 发表于 2009-12-9 19:40
呵呵,你老兄推导的很精彩,也很正确,让我来推导也是一样的过程和结论。
你看这样说行不行:你我都知道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我们知道的,有些是我们不知道的,因此说‘一切乃知’是错误的?
玩无穷嵌套把戏的不仅仅是我,如果你总是在说你所知道的情况,而且又那么确定,那是你在玩,我就象秘书一样帮你小结一下而已。
我再请示一下:推导是靠什么完成的?
杨思基 发表于 2009-12-9 23:42
谢谢杨老师的提问!
首先,推导是靠逻辑推理来完成的,我们的判断和论证都不能违反基本的逻辑规则。
逻辑规则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同一律,一个概念如果反映的内容前后不一致,就会出现矛盾,形成诡辩。
其次 ...
天茂 发表于 2009-12-10 16:20
1、经验的形成过程当然就是实践。但这个实践并不仅仅是动手,还应该包括人身上的各个器官对外界的感觉。
2、经验形成以后,自然会上升为理论,理论和经验会相互印证,但除这两者以外,这个过程还会有个第三者参与进 ...
天茂 发表于 2009-12-11 18:02
在又是你有‘自知之明’的地方。
我们可以再换个日常说法:我知道我对世界知之甚少。
或者:我知道,我不怎么了解杨思基,我甚至都不知道他长什么样。
你有知,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能够理解不?
杨思基 发表于 2009-12-12 18:36
什么是知?知是动词,它表述的是人的认识行为。
一切乃知是指我们用言语述说的一切都是被人认识或知道过的,具有一定边界、规定和限制的事物。
语言是对世界的界定。凡是能被人述说的一切,都经过 ...
张建民 发表于 2009-12-13 00:44
欢迎光临 两极哲理 (https://lee-philosophy.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