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标题:
4040.“氦4”未必是“氘”、“氘”聚变形成的
[打印本页]
作者:
王东镇
时间:
2018-3-20 04:37
标题:
4040.“氦4”未必是“氘”、“氘”聚变形成的
4040.
“氦4”未必是“氘”、“氘”聚变形成的
2018.3.20
由于视力原因,我已经很少看书了。鲁潤久校友送给我他哥哥的文集以后,我还是忍不住要翻阅一下,了解一下物理学家的关注,发现鲁潤宝同志竟然把毕生的主要精力放到了“氦4”元素的“氘”、“氘”“冷核聚变”上!
我是赞成“冷核聚变”现象存在的,因为宇宙射线就是在恒星大气边缘和外太空环境由光子“冷核聚变”形成的,地球表面的“氢”、“氦”元素也主要是由光子在相对低温环境“冷核聚变”形成的,因为宇宙射线的主要成分是“氢”、“氦”元素,“氢”、“氦”元素的燃点可能使它们难以通过地球大气边缘的“热层”。我的油气资源无机成矿理论就是建立在“氢”元素的“冷核聚变”,置换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氧”元素,形成碳氢化合物和地下水基础上的。
与传统物理学不同的是:我不认为“氦4”来自“氘”、“氘”聚变,恒星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氘”、“氘”聚变。我认为第一周期元素可能全部来自正负电子和不同类型光子的直接聚变,只不过不同重力条件和光子密度形成“氢”、“氦”同位素的比重可能有所不同。
我认为核聚变只要没有光子形成和释放,就没有能量释放;只要有光子聚变为化学元素的过程,就是吸热反应,而不是放热反应。所以,核聚变一般是吸热反应,而不是放热反应。星球内部和表面的热能主要来自星际磁场正负电荷交流产生的光子,部分来自化学元素裂变产生的光子。宇宙射线的冲击可能引发核聚变,更能引发核裂变!
我没有受过传统物理学的正规教育,所以条条框框很少。有扎实的唯物辩证法基础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所以不再迷信权威,以批判的眼光学习现有知识,自然是关注意见相左和有疑问的知识点,事半功倍。
宇宙射线的形成本质上是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否定,而不是对“同电相聚作用力”的否定,因为还有“正负电荷对偶聚集作用力”存在,正反两种“氢”、“氦”元素会分别向正反两种物质星球聚集,所以形成宇宙射线。
“万有引力”所以错误是因为宇宙中没有“万有引力”,只有“同电相聚作用力”和“正负电荷对偶聚集作用力”,是吸引力和排斥力的对立统一。所以,依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我们至今难以寻觅,许多星球成为气体星球。
科学发展的相对落后让传统物理学充满假说,许多还成为权威理论,贻害无穷。这有一个逐渐“扬弃”的过程,某些权威理论的否定过程,人类的认识就是这样发展进步的。
没有扎实的物理化学基础是我之“哀”,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是我之“幸”,早早接触了唯物辩证法哲学是我之“大幸”!我的物理化学研究独辟蹊径,源于我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关注方向,源于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我注定是传统物理学的掘墓人之一,也是传统物理学的小学生之一,二者兼而有之。
欢迎光临 两极哲理 (https://lee-philosophy.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