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4年04月20日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哲学的定义(2011年11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3 17:0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建民 于 2015-4-19 16:01 编辑

     什么是哲学?这是每个接触到哲学的人都会提出来的问题,也是哲学家们最难回答的问题。爱哲学的人都知道,历史悠久的哲学至今还没有一个被大家普遍认可的定义,给哲学确立一个属加种差式的正确定义对于哲学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我给哲学确立的定义
     哲学是以人类的认识思维活动为对象的认识思维活动,是能够从混沌中发现和产生出人类的认识思维活动这个本体事物,获得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的知识,确立事物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人类认识思维能力的本体事物。
     这个种加属差式的定义包含两个含义相同、语词互文的判断命题,一个是“哲学是以人类的认识思维活动为对象的认识思维活动”,另一个是“哲学是具有从混沌中发现、彰显和产生一般本体事物能力的本体事物”。我认为人类的认识思维活动和本体事物这两个词语具有相同的含义,它们表述和界定的对象是同一个事物。
    1、哲学是以人类的认识思维活动为对象的认识思维活动
    哲学从属于人类的认识思维活动,是人类认识思维活动的存在形式之一。认识思维活动是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之类的各种“学”共同具有的属性或普遍性规定。以人类的认识思维活动为对象,以获得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具有发现和产生天地万物能力的本体事物的知识、掌握人类认识思维活动的原则和方法、提高人类的认识思维活动能力为目的,是哲学具有的个性或特殊性规定。
      哲学是爱智慧。Φιλοσοφία / Philosophia 爱智慧是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Philosophia是由philos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动宾词组,philein是动词,指爱或追求,sophia是表述爱或追求的对象的名词,指智慧或理性思维认识。Philosophia(爱智慧)这个动宾词组表述和界定的事情是人类追求智慧或理性思维认识,获得智慧或理性思维认识这个事物知识的思想认识活动。
     最早使用philosophia(爱智慧)和philosophos(爱智者)这两个词语的是毕达戈拉斯。据蓬托斯的赫拉克利德在《论无生物》中的记载,当毕达戈拉斯在同西库翁或弗里阿西亚的僭主勒翁交谈时,第一次使用了philosophia(爱智慧)这个词语,并且把自己称作philosophos(爱智者)。毕达戈拉斯说:在生活中,一些奴性的人生来是名利的猎手,而philosophos(爱智者)生来寻求真理。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哲学是一种洞见,是对真理的洞见。什么是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所谓的真理?根据希腊文化关于“真理是与事物完全相符合的认识或陈述”这个最古老的定义,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所谓的真理就是指符合逻辑规则、合乎思想理性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什么是洞见? 洞见就是认识和理解,就是把混乱的东西理顺,把纠葛在一起的东西解开。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指出:哲学是通过讨论产生幸福生活的一种活动。
     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社会各学派之间的论争之风盛行,人们把通过讨论问题揭露和克服对方论断中的矛盾,以发现事物真像、求得事物知识的思想认识活动叫做辩证法。苏格拉底把辩证法看作是通过对立意见的争论而发现真理的艺术活动。智者派则把辩证法作为一种据理论证的艺术而广泛运用。柏拉图认为借助于辩证法这种方式的思想活动,可以由个别理念上升到普遍理念,又从普遍理念回到个别理念,获得理念的全面知识。因此他把辩证法作为“理想国”中教育的最高阶段的内容。
      哲学家黑格尔说: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不是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幕降临的时候才悄然起飞。哲学是一种反思,它是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想,它需要深沉的思考和深切的体验,因此它如同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总是在薄幕降临的时候才悄然起飞。
    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家石里克指出:哲学是一种活动,而不是一套学说。西方现代哲学家谢林把哲学对象划定为认知本身或认知一般。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短命天才诺瓦利斯说: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活动的本质原就是精神还乡,凡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哲学是一种思想活动,而不是死板思考的东西。
      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在1874年发表的《百一新论》中,用中国古汉语中的“哲学”一词翻译了从希腊文Φιλοσοφία转换而来的英文philosophy(爱智慧)一词。1896年前后黄遵宪、康有为将西周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哲”在汉语中的基本含义是明智、明理,哲这个词是指人们通过思想认识活动,使被遮蔽的智慧和道理显明出来这种事情。“学”在汉语中的基本含义是模仿、实习、再现。“学”这个词是指个人模仿、实习、再现某个事物或事情,以获得知识和能力这种事情。哲与学两个单字词合在一起组成的复合词——哲学,其基本词性是动词,其含义是人们为了明智、明理、提高思维认识能力所进行的思想认识活动。
      西学东渐、西方哲学进入中国后,学界发生了中国本土文化中有无哲学的论争。认为中国有哲学的人把哲学定义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虽然这些主张中国有哲学的人正确地指出了哲学是人类的思考认识活动,但是他们却错误地把宇宙和人生当做了哲学思考认识的对象,而没有把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当做哲学的对象,因此他们给哲学下的定义和证明中国本土文化中有哲学的论据都是不能成立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知识,感觉,意见与理解总以其它事物为对象,涉及自身的机会(情景)却是偶然一遇而已。如果思想与被思想者既为两异,作成为思想活动与所得之思想便各有不同,则心之所善又何所属取?我们这样答复,在有些例中知识(认识)是思想对象。于制造学术中,我们倘不管物质,便以事物之怎是为思想对象;于理论学术中,则公式或思想活动为思想对象。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还说:专研实是之为实是的学术是能够独立的一门学术。物学所讨论的是自身具有动变原理的事物;数学是理论学术,讨论静止事物,但数学对象不能离事物而独立存在。那么异乎这两门学术,必是专研那些独立存在而不动变事物的学术,这样性质的一类本体,我们以后将试为证明其实存于世间。世上若真有这样一类的实是,这里就该是神之所在而成为第一个最基本的原理。于是显然,理论学术有三——物学,数学,神学;
     在以上亚里士多德讨论分析有关哲学或形而上学研究对象的话语中,隐含着公式或思想活动同物质是同一个事物,公式或思想活动同物质是神学(哲学、形而上学)研究的同一个对象,人类的认识思维活动是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源”这些哲学思想观点。什么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公式或思想活动?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公式”或“思想活动”是指以判断语句、判断命题形式存在的言说或判断,是指人类利用语言工具对事物进行的言说、陈述、界定和彰显活动,是指具有思想认识活动的含义、符合逻辑规则、合乎思想理性的逻各斯(logos),是指神学(哲学或形而上学)所追求的物质。
     形式逻辑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认为: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言说,言说就是逻辑。亚里士多德在《逻辑学》中分析研究了言说的一般形式和一般规则,发明了推理的三段论形式,提出了矛盾律、排中律等言说的规则。据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考证,希腊语“logos”(逻各斯)来源于“legein”一词,其含义是说话或说明,其词性是动词;据奥格登和理查兹考证,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了逻各斯”这个词表述主宰和决定万物的根本实体。赫拉克利特说:“逻各斯是一种隐秘的智慧,是万物生灭的尺度和根据”;他还说:“存在是逻各斯,一切存在者均在存在之中”。斯多亚学派是逻各斯的提倡者和发扬者,他们认为逻各斯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内在的逻各斯,一个是外在的逻各斯。内在的逻各斯是理性和本质,外在的逻各斯是传达这种理性和本质的言说。
      同基督耶稣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亚历山大的裴洛认为:希腊哲学文化和犹太基督教文化同根异枝。他把希腊哲学的“逻各斯”和犹太基督教的“道”这两个概念联系了起来。“道”在希腊语圣经中就是“逻各斯”。裴洛说:道或逻各斯是上帝创造世界的工具,是人和上帝交通的中介;上帝的智慧是内在的逻各斯,上帝的言说是外在的逻各斯。裴洛的思想对福音书的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在约翰福音(新约圣经)开头就有“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在犹太基督教的传统看来,上帝是以言说创造世界的,上帝的言说是世界万物的起源,正如旧约圣经所说,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老子从混沌自然中发现和彰显出来的“道”,同希腊哲学文化发现的“逻各斯”,同犹太基督教文化发现的“道”是同一个事物,这三个名称概念都是指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这个具有彰显或创造万物能力的本体或本源事物,都是指哲学或形而上学的直接对象。
     老子在《道德经》中言说的“道”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另一个是事情、思维、运动和变化的规律。或者说老子在《道德经》中言说了两个有区别的道:一个是“本源之道(有名和无名)”,另一个是“规律之道(天之道和人之道)”。本源之道、有名、无名是人类利用语言工具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事物的思想认识活动,是古希腊人所说的“逻各斯”;规律之道、天之道、人之道是统帅和指挥“有名”和“无名”这两种思想认识活动的认识意识,是主导各种事情、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理性或主客观精神,是裴洛所说的“内在的逻各斯”。
     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章》中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语句。这些语句翻译成现代语是:道可以被人们言说,但人们以往所言说的道,都不是我所说的恒道;名可以被人们称谓,但人们以往所称谓的名,都不是我所说的恒名。无名是天地的开始者;有名是万物的母亲。所以,凭借“恒无”万物的奇妙得以显现;凭借“恒有”万物的界限得以彰显。
    《道德经第一章》中的“常道”和“常名”这两个词的含义完全相同,都是指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源事物。在老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有了“物名之而成,谓之而然”的知识。老子发现人们用语词給事物“冠名”,使事物得以从混沌自然中彰显和产生出来的行为是“常道”的具体存在形式,于是把“常名”作为“常道”的别称。庄子在《齐物论第二章》说:“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其中的“谓之”,即用语言词汇“言说之”、“界定之”、“彰显之”、“称谓之”、“冠名之”,即使之(对象物)被界定、彰显、冠名、产生。“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译成现代话语是:道路是由于人们的行走造成的,事物是由于人们对它加以言说、界定和称谓而成为现实模样的。
    《道德经第一章》中的“常道”和“常名”是指一般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无名”和“有名”、“常无”和“常有”是指具体的、有差别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常有”就是“有名”,“有”是表示存在的不及物动词,当“有”活用为及物动词,后面带有名词宾语成为词组时,这个作为句子谓语的动宾词组就具有了主语表述的事物使名词宾语表述的事物有所运动的含义。“有名”即使“名”有,使“名”彰显和产生出来。“有”或“有名”是人们通过观察、判断、界定、冠名认识对象的过程,使天地万物从混沌自然中被界定、彰显、产生出来的科学认识活动。“无”是人们通过发现、界定、彰显、冠名“有”这个认识对象或本源事物,使人类认识、发现、界定、彰显、产生天地万物的活动——“有”从混沌自然中被界定、彰显、产生出来的哲学认识活动。
      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中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认为“有”是天下万物的母亲,“无”是万物之母“有”的母亲。什么是有?有就是“有名”,就是人类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天地万物,并用语言概念加以冠名的科学思想认识活动。什么是无?无就是“无名”,就是天地(万物之母)的开始者,就是“万物之母”、“有”或“有名”的母亲,就是以“有”或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的哲学思想认识活动。“有”和“无”、“有名”和“无名”都是具体形式的人类认识活动,“有”或“有名”是以天下万物为对象的人类认识活动,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无”或“无名”是以各种形式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是哲学或形而上学。
      哲学是以数学、物理学、生物学、语言学之类的各种学为具体认识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之类的各门科学是人类哲学思想认识活动的直接对象,更准确地说,各们具体科学是自然哲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历史哲学之类的具体哲学的直接对象。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发现者、界定者、彰显者、产生者和母亲,各门具体科学都是通过哲学的玄牝之门产生出来的。数学、物理学、生物学之类的各门科学分别是不同种类事物的发现者、彰显者、界定者、产生者、母亲和根源。各门科学分别具有的直接对象不是哲学的直接对象,而是哲学的间接对象。哲学的唯一对象是一般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哲学的众多对象是有具体形式规定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是能够发现、彰显和产生不同种类事物的各门具体科学。
      判断、推理、抽象、归纳、分析、比较、感觉、自觉是有别于各种学的具体形式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逻辑法则、矛盾律、排中律、实事求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则,它们都是人类哲学思想认识活动研究的直接对象,都是人类通过哲学思想认识活动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的,同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具有密切关联的事物。
      哲学理论、哲学概念和哲学知识是人类哲学的结果,是关于哲学对象的理论、概念和知识。哲学本体论和哲学认识论是名称不同、实质完全相同的理论,是哲学给出的关于本体或本源是什么?事物是如何从本源事物中产生出来的?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哲学史上产生的一切哲学理论都可以简化或还原为哲学本体论或哲学认识论。逻辑学理论是哲学本源论或认识论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逻辑学就是哲学,逻辑学理论同哲学理论都是关于同一个认识对象、同一个事物的理论,是一枚金币具有的正面和反面。
      哲学不异于思想认识活动,哲学合一于哲学思想活动的对象和结果。
      哲学、物理学、数学、生物学、语言学、文学之类的各种学都从属于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都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哲学之外的各种学是以异己事物为对象,而不是以自己为对象,它们只能直接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异己事物,获得异己事物的知识,而不能直接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自己,获得有关自己的知识。哲学不仅以物理学、数学、生物学、语言学、文学这些异己事物为直接具体对象,而且还以哲学或自己为直接对象,哲学不仅要直接发现、界定、彰显、产生异己事物,获得异己事物的知识,而且还要直接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自己,获得有关自己的知识。因为哲学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哲学不异于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哲学思想认识活动合一于自己的对象和结果。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十二卷九章中指出:“于制造学术中,我们倘不管物质,便以事物之怎是为思想对象;于理论学术中,则以公式或思想活动为思想对象” ;“于是,这里在非物质事例上,思想不异于思想活动,思想便合一于思想对象。”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中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认为:有无互生;道生于自己的样子。庄子在《庄子内篇大宗师》中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认为:“自我”不仅设定非我,而且还设定“自我”,“绝对自我”是“自我”和“非我”的统一体。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理念是思维着自身的思想;绝对精神是本源事物,绝对精神的发展经历了逻辑、自然、精神三个阶段,绝对精神在逻辑阶段发现、彰显、产生了有、无之类的概念事物,绝对精神在自然阶段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了自然万物,绝对精神在精神阶段发现、彰显和产生了精神事物,最终实现了绝对精神和绝对精神对象的合一。
      2、哲学是能够从混沌自然中发现、彰显和产生一般本体事物的本体事物。
      什么是事物?事物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产生的结果,是人类通过思想认识活动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的具有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对象,同人脑中形成和产生出来的关于认识对象的知识或观念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语言是事物之家,人类创造的每个语词都具有表述和界定事物的性能。专用名词表述和界定的事物实体是多个处在不同时间段中的事物元素组成的集合体。通用名词表述和界定的事物实体是多个处在不同空间体中的事物实体组成的集合体。每个事物实体都具有一系列抽象程度不同的普遍性或属性的名称或观念作为自己的内容,每个事物名称或观念都具有众多的事物实体作为自己的表现形式。
      例如“苏格拉底”这个专用名词表述和界定的事物实体,就是多个处在不同成长阶段中的苏格拉底实体组成的集合体。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作为一个事物实体,他不仅具有苏格拉底这个专用名称,而且他还具有军人、哲学家、男人、人、事物这些含有普遍性、共性或属性意义的通用名称或普遍性观念。苏格拉底作为一个专用名词表述和界定的个人或对象事物,它是由一个专用名称加上众多处在不同时间段中的、相对独立的苏格拉底实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例如“猫”这个通用名词表述和界定的对象事物,就是一个由唯一名称或观念同许多存在于不同地域空间的大猫、小猫、黑猫、白猫、花猫、好猫、坏猫、懒猫等猫实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我用双手抱着的小黑猫不仅具有黑猫这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名称或观念,而且它还具有猫、动物、生物、事物等一系列普遍性、共性或属性不同的名称或观念。
      事物是存在于人脑外部的认识对象和存在于人脑内部的知识或观念组成的对立统一体。一个事物既是一个存在于人脑内部的知识或观念同众多存在于人脑外部的认识对象组成的对立统一体,也是一个存在于人脑外部的认识对象同一系列或众多存在于人脑内部的普遍性知识或观念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人类从认识个别事物出发对事物进行了长期艰难的思想认识,最终发现了事物和事物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同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具有因果关系,发现了处在事物后面的本体事物,发现了具有从混沌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万物能力的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发现了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事物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人类可以认识、界定和研究的对象,为人类根据一个事物是否具有创造和生产其它事物的能力对事物进行分类创造了必要条件。
      在人类取得的关于事物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哲学把世界上的事物划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本体事物,另一类是非本体事物。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都从属于事物,是事物的两种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什么是本体事物?本体事物是以语言作为工具、以人类的思想理性和生存发展意识作为内容或统帅,以判断和推理作为形式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是人类通过哲学思想认识活动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的,具有名称、包含多种内容和形式规定,具有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天地万物的能力,同天地万物具有因果关系和密切关联的事物。
      什么是非本体事物?非本体是具有约定俗成的名称,具有时间、空间、价值、数量等内容和形式规定,同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具有因果关系和密切关联的天地万物,是人类通过科学思想认识活动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的自然认识对象同人脑中形成和产生的关于自然认识对象的知识或观念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道、无名、有名、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众妙之门、形而上者、本体、本根、本源是本体(本源)事物拥有的部分中国汉语名称;器、形而下者、天地、万物、众妙是非本体(非本源)事物拥有的部分中国汉语名称。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道”是万物之母、天地之根、众妙之门;“有名”和“无名”是“道”的两种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中国战国时期解说《易经》的论文集《易传》系辞上的第十二章曰:是故,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本体”是‘本’和‘体’两个汉字组成的汉语复合词。‘本’字的含意是植物的根和主茎,‘本’字的引申意是事物的本源或来源。‘体’字的含意是人的身体,‘体’字的引申意义是事物的身体或形体。在中国文化典籍中“本体”这个复合词被用来指事物的主体、事物的来源或根源。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日本学者用“本体”这个汉语复合词表述西方哲学所追求的,超越和主宰一切现象或存在者的“根本实体”,把十七世纪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用希腊词Onta(意译:超越者、主宰者、实体、存在)与logos(音译:逻各斯;意译:言说、认识)结合在一起构建的,具有对超越者、主宰者、存在或实体进行言说和认识含义的拉丁语新词“Ontologia”翻译为“本体论”。继而有中国学者把“Ontologia”一词翻译为“物性学”、“万有学”、“存有论”、“存在论”、“是论”。从此,“本体”一词有了哲学名词的含义。
     智慧、真理、辩证法、逻各斯、奴斯、实体、存在、本质、原本、不变者是本体(本源)事物拥有的部分希腊语名称。存在者、是者、现象、假象、动变者、摹本、个体、第一实体、第二实体、属性是非本体(非本源)事物拥有的部分希腊语名称。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用“逻各斯”这个词表述和界定能够主宰和决定万物的根本实体。赫拉克利特说:“逻各斯(言说、陈述、道、判断)是一种隐秘的智慧,是万物生灭的尺度和根据(本体、存在)”;他还说:“存在是logos(逻各斯、逻辑),一切存在者均在存在之中”。
巴门尼德在自己写的一首诗中把众多的可感事物斥之为幻觉,提出了唯一真实的“存在(实体、超越者)”是“(与幻觉或众多相对立的)一”、“ 存在(实体、超越者、永恒者)与思维同一”的思想观点。巴门尼德还指明了寻找实体(超越者、存在、道)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对于被万物所分有的“实体”只有通过思维向超验领域中寻找,不能通过感觉从经验领域中获得。
     阿那克萨戈拉用“奴斯”一词来表述万物的终极原因。他说:奴斯(nous)是万物的本源,通过奴斯万物分门别类地、有序地向人彰显出来。他认为,奴斯和任何个别事物不同,它不和别的事物相混,是独立自在的;奴斯是事物中最稀最纯的,它能认知一切事物;奴斯是运动的源泉,宇宙各种天体都是由奴斯推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东西都是由奴斯安排的。
     根据我对西方哲学思想文化的理解,“onta”、 “logos”这两个拉丁语词和英语的“being”一词具有相同的含义,都是指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这个事情(事物)。我认为“onta”和“logos”这两个拉丁语词和英语的“being”一词翻译为中文的“本体”、“道”、“形而上者”、“万物之母”,把最早出现在十七世纪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用拉丁文编撰的《哲学辞典》中的,具有对超越者、主宰者、存在或实体进行言说和认识含义的拉丁语新词“Ontologia”翻译为本体学、道学、形而上学或哲学,既符合被翻译词的原意,也符合西方哲学思想文化的基本理论观点。
     我认为把“onta”和“logos”这两个拉丁语词和英语的“being”一词翻译为“存在”、“有”或“是”,存在着翻译词语的概念外延比被翻译词语的概念外延过于宽泛的问题。虽然中国汉语动词“存在”和“有”的含意是叙述,现代汉语系动词“是”的含意是判断,叙述和判断都是具体形式的言说,都是具体形式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但是叙述和判断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叙述和判断才具有发现、彰显和产生新事物、形成事物知识的能力,才有资格被称为万物的本体或本源。
     源自希腊语的“Ont”这个拉丁语词只有在与“存在者”处在相互对立的情况下,才具有本体或道的含义。在没有“存在者”与之对立的语言环境中,“Ont”这个拉丁语词具有存在者(属性、器)和存在(本体、道)的双重含义,如果不加以严格区分,很容易引起概念混乱。
学”是一个汉语动词,具有思想认识活动的含义。把“Ontologia”翻译为本体学、形而上学、道学、哲学符合被翻译词的原意。“论”既是一个表述讨论或言说这种事情的动词,也是一个表述某种事物的知识或理论的名词,把“Ontologia”翻译为本体论、存在论、是论,容易使人们对被翻译词含义的理解发生偏离,使人们把被翻译的“Ontologia”一词错误地理解为关于本体、存在、是的知识或理论。
本体事物是通过哲学从混沌自然中被人类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的
     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和天地万物)都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的结果和对象。本体事物是人类哲学思想认识活动的结果和对象,非本体事物是人类科学思想认识活动的结果和对象。
     本体(本源)事物或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人类通过长期的哲学思想认识活动从混自然和各种学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的。人类哲学史是人类从混沌自然或各种学之中、从天地万物之后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和产生出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体事物,不断获得和积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或本体事物知识的历史。
      本体事物是怎样通过哲学从混沌自然中被人类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的?
      人类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了本体事物,拟定了本体事物的名称,创立了包含着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源思想观点的多种哲学理论。
      哲学开端于本体(本源)事物概念在人脑中的形成和产生,开端于天地之根、万物之母、众妙之门、超越者、本体、实体、存在这类概念在人脑中的出现。人们从个别事物的产生都有一定原因的经验知识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就会得到一个全部事物的产生必定有一个终极原因或本体的结论,在大脑中形成和产生出本体(本源)事物的概念。
     本体事物是通过哲学对本体的大胆假设和细心求证,通过循环往复、不断深入的思想认识活动,把本体事物同各种形式的非本体事物从内容和形式上、从概念的逻辑关系上真正区分开来后,从混沌自然中彰显和产生出来的。
     在人类哲学史上,组成有形物体的基本材料,可以被人感知的个别有形事物,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通过思维知道的一般抽象事物、普遍性、共相、属性事物,自然和人类具有的精神、意向、必然性,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都曾经被哲学设想为具有生产或创生能力的本体事物。经过哲学无数次地从问题的终点返回到问题的起点的思想认识活动,哲学终于发现了本体事物同天地万物(个别事物、一般事物、属性事物)之间的明晰界限和对立关系,发现了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都从属于事物,是事物的两种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本体事物和非本体事物具有统一关系,确立了事物一元论的哲学世界观。哲学终于掌握了本体事物概念的外延和非本体事物概念的外延没有重合之处,本体概念的外延加上非本体概念的外延等于它们的属概念——事物概念的全部外延的知识,从而把世界上的事物划分为没有创生能力的非本体事物和具有创生能力的本体事物两个不同的大类。
     本体事物是通过哲学对各种学的研究分析,发现了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各种学的普遍性或属性,是可以言说、界定、彰显的研究对象,具有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天地万物的能力,是最有资格被称为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源的事物后,从各种学中彰显和产生出来的。
判断和推理是各门科学具有的一般存在和表现形式,也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具有的一般存在和表现形式。哲学发现了各种学的判断和推理具有从混沌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各种事、获得各种物知识和观念的能力,逐渐在人脑中形成和产生了知识或观念是判断推理的结果,事物是通过判断推理形式的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产生出来的经验知识,从而使本体事物或一般形式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在人类+面前得到了彰显和产生。
     二、定义哲学这件事
     什么是定义哲学?定义哲学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通过语言判断或命题的形式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产生哲学这个事物,获得哲学这个事物简明知识的判断认识活动。
     “定义”这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分别具有动词和名词两种不同的词性、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和两种不同的语法功能。“定义”一词作为动词使用时,它是指人们运用语言工具,通过语言判断或命题的形式界定、彰显、产生事物的判断认识活动这样的事情。“定义”一词作为名词使用时,是指事物所具有的含义,指事物所包含的自己在有关事物综合分类系统中的种属位置和关系的规定这样的物体。例如,在定义哲学这个动宾词组中,“定义”是一个动词,它指一个以哲学为行为对象的事情。在哲学的定义这个语言环境中,“定义”是一个名词,它指依存在哲学这个事物中的一个物体。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存在是任何一个可以用判断系动词“是”或存在动词“有”来描述的对象。
     判断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的具体存在形式之一,世界万物都是经过人类的认识判断被发现、被界定和被彰显出来的。事情是具体形式的事物,每个动词都表示一个事情,判断系动词“是”表示的事情是人类的判断认识行为,因此我们可以说:万物都是被人通过语言判断或命题的语言逻辑形式彰显和产生出来的,都是被人们从混沌自然中“是”出来的。存在动词“有”表示的事情是事物的持续存在,事物的存在同时间和空间有密切关联,因此可以用存在动词“有”表述存在于一定时间段和空间体之中的任何一个事物。
     人类为了满足记忆、思维、交流的需要,必须在循环往复不断深入认识对象事物的基础上,判定或确定对象事物在包含全部已知事物的事物综合分类系统中的种属位置、关系、界限和规定,给予每个对象事物一个确定的含义和名称。定义事物必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通过认识掌握被定义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规定;二是具有涵盖被定义事物的事物综合分类系统;三是掌握逻辑学所揭示的种加属差的定义方法。
     什么是种加属差的定义方法?种加属差的定义方法是形式逻辑学揭示出来的,通过界定认识对象在一个事物综合系统中的种属位置、指明它同系统中其它事物的界限和关系,使这个认识对象从有关事物的集合体或综合分类系统中彰显和产生出来的思想认识方法。
     用种加属差的定义方法给事物下定义必须在一定的哲学世界观基础上,在建立一个涵盖被定义事物的事物综合分类系统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够实现。本文关于哲学的定义,就是在事物一元论世界观的基础上,在具有了一个关于事物的哲学综合分类系统的条件下实现的。我根据事物一元论建立的事物综合分类系统有一个一级概念——事物,有两个二级概念:一个是本体事物(本源事物),另一个是非本体事物(非本源事物)。
定义哲学是人类运用语言判断或命题的形式,认识哲学、发现哲学、界定哲学、产生哲学、获得哲学知识的判断认识活动。定义哲学既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完成的事情,只有勇敢、真诚、勤奋、聪明的爱智者才能获得成功。爱哲学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定义哲学吧。
     参考文献:
1罗素《西方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海德格尔《论真理的本质》、《存在与时间》
3维特根斯坦《论逻辑经验主义》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4、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4-4-20 03:08 , Processed in 0.05261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