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4年04月19日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93. 酷暑: 哲学的困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9 19:0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 酷暑: 哲学的困境
   
    发信站:天益社区(http://bbs.tecn.cn),版面:哲学
    本文链接: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232641
   
   
    哲学的困境
   
      一
   
      哲学的式微,不少人都感受到了。哲学,已经从大众关注的中心,转移到不为人所重视的地位。对于中国人来说,与过去那种群众性的哲学热忱相比,现在人们更关注的是技术,是实用的东西,是能够为他们带来利益的东西。而哲学,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一种体现,已经没有多少人重视了。
   
      这反映了一个民族国家的价值趋向。这里面有急功近利、实用主义,或许还有物欲主义世俗化倾向的影响。但是,这绝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而应该是世界问题。
   
      哲学被边缘化,至少是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有许多原因。这些原因,既有来自它内部的,也有来自于外部的。来自于内部的原因,应该从西方理性发展的趋势中去寻找。西方理性,属于逻辑理性,它讲究逻辑的严谨、体系的严密,它把统一的整体世界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部分,主客性属于人,客观性属于世界。这种理性的特点,强调思维的绝对客观性,也就是按照所谓客观世界发生的客观逻辑约束自己的思维,使得自己的思维活动合于客观世界。这种思维,也就是科学思维。
   
      什么是科学思维?什么是科学?什么又属于不科学?科学,有多种含义。人们说,科学是一种怀疑精神,这似是而非。哲学也可以有怀疑精神,并且有怀疑论学派,例如古希腊哲人皮浪及其弟子。科学在于发现世界的客观规律,严格地按照世界的客观规律办事,规律具有客观性,这一点应该不容怀疑和否定。但是,人们容易忽略的一点是,科学仅仅是一种理性精神的体现,这就是逻辑理性精神。它容易形成一种既定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框架,而排斥与之不同的另一种可能的思维。
   
      科学可以用在两种场合。一种是自然科学,一种属于思维科学。但是,人类思维,真的可以用所谓科学来严格规范吗?首先,那种把世界分为主观和客观思维的两分法,就已经很不“科学”了。但是,哲学在西方发展成为“思维术”,那也就是把思维技术化或艺术化了。其中哲学家最热衷的,就是寻找思维活动中的逻辑,对思维形成精确的严密的认识和理解,以便规范思维,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这就是科学思维法。但是混沌理论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活动,具有混沌的特征,尤其是创造性活动,是没有严格的逻辑,或并不遵循严格逻辑的。人脑和电脑有本质的不同。如此,你用严格的逻辑如何去理解和规范思维活动?
   
      人脑的创造,犹如宇宙的创化演变。那是信息流的混沌运动。宇宙创生,自然造化,混沌中生成了无数生物物种,也必然伴随信息流的混沌运动,仅仅用非线性动力学描述物质流的混沌运动是不够的。在这种混沌运动中,每一种生物的出现,都不可能遵循严格的逻辑,具有严格确定的性质,都不是用逻辑思维的方式能够重复再现的,或不能用逻辑工具演化宇宙自然的创造过程的。物种的产生,任何一种生命系统的凸现,都不是用逻辑思维所能解释的。这是在西方文化中科学永远不能代替上帝的根本原因。人的思维永远不能和宇宙自然本身的意识相提并论。在这种理性中,根本就不可能窥见宇宙自然创造性的堂奥。
   
      由此可见,无论自然科学还是思维科学,对于理解整体的宇宙自然都有局限。
   
      二
   
      现在我们回到哲学式微的原因上来。哲学的式微,是因为哲学把自己局限于逻辑思维,局限于思维术,局限于认识论和知识论,而不是对宇宙自然、关乎宇宙人生根本问题的解答。思维术,不过是解决思维的技术问题,也就是思维逻辑如何严谨而不矛盾,使得思维能够按照逻辑路线进行下去。哲学如果仅限于这种功能,那么它的式微就不可避免。
   
      为什么呢?因为哲学与科学的思路走到一块去了。这才是哲学显得多余的根本原因。既然思维可以被划为纯粹的技术问题(也就是思维逻辑,哲学发展不过是发展不同的逻辑),而科学最终也变为技术问题,那么两者岂不是殊途同归了吗?
   
      在过去,哲学可以指导科学,有作为的科学家,几乎都很重视哲学问题,例如爱因斯坦、波尔、海森堡等人。可是今天,又有几个科学家还认真研究哲学?没有哲学指导,科学不也照样取得进展吗?
   
      问题在于,今天的科学已经技术化了。真正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理论已经很难出现,科学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朗道,曾经感叹自己“余生也晚”,也就是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基本框架都已经确立的时代,他才登上物理科学舞台。但是即使如此,他还是做出了重大贡献,例如所谓“朗道十诫”,就是表彰他在量子力学、超导和超流以及临界现象和相变理论等领域所做出的贡献的。与他相比,今天的理论物理学家,除了体现集体智慧的超弦理论,以及在超导技术上的微小推进之外,还能有哪些重大理论建树?而且即使超弦理论,不是也被完全技术化了吗?数学技术和技巧,几乎淹没了物理内容实质,还需要借助哲学来寻找路标吗?哲学之于科学研究,已经不那么重要。和当年爱因斯坦积极寻找哲学指导思想不同,今天的科学家,已经基本认为哲学可有可无了。尤其是生物科学,不就是纯粹技术吗?
   
      三
   
      哲学对于科学活动的指导,已经不那么重要。那么对指导人们的生活呢?有谁借助于哲学使自己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今天,和科学领域一样,生活领域也被技术化了。只要你掌握了一门技术,就可以改变你的生存状态,就可以获得巨额收入,票子、房子、车子、漂亮妻子应有尽有,那还要哲学干什么?甚至国家领导人,也似是而非地提出什么“科学发展观”,他们理解什么是科学吗?他们具有哲学素养以及人文精神吗?
   
      我们的时代被技术化了。技术已经肢解了这个世界,分裂了这个世界,而关于世界的整体面貌,几乎很少有人问津。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对一般人来说并不重要,只要他们能够适应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生存得很好,就可以了,别的就可以不必关心了。这种情形,和大自然中的其它生物物种,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物境界一样,只要它们能够在这种境界中生存,也就是适应,就满足了,具有相似的性质。可惜,世界被技术化的结果是人的地位降低到普通生物的境界。所以我才说,现代人的哲学境界都是生存境界,而人类的存在意义却在于超越生存。
   
      什么是“生物境界”?蜜蜂的眼睛没有感知色彩的细胞,所以对于它来说,世界是一个纯粹的黑白水墨世界;兔子的眼睛视角有380度,所以它的周围永远是“环幕电视”;青蛙的眼睛只能注视活动的目标,对于不动的死物,它是视而不见的。所以即使你把青蛙置于死蝇堆中,它也会饿死。
   
      这就是生物境界的局限。今天,我们人类的技术世界,以及在这个技术世界中适应很好的人,不就是蜜蜂青蛙之类吗?真实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人们并不关注,人们关注的是生存,只要能生存,就说明你是对的,“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而哲学,尽管注重技术,但毕竟还是关注整体的。哲学关注的对象应该是整个宇宙。可惜,今天它已经被数不尽的专业技术用语包装起来,除了技术上修修补补之外,它已经不能再提升人的生命境界。也许,哲学的专业化正是埋葬哲学一个重要原因。
   
      的确,现今的人们也需要有对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需要有对生存意义的理解。但是,由于局限于思维术的哲学只能给出人们思维活动的技术性解答,对于宇宙背景,它是模糊的。解决人生意义问题,只能依靠宗教。佛教已经是一种很好的解脱,而基督教,也能缓解此岸生存的压力,把人们的精神投射方向,部分地转移到彼岸世界。
   
      思维术,以及现代哲学,沿着西方哲学发展的方向,只是在常规思维的范围内讨生活,超越了这一范围,哲学就变成了信仰。但是人类理性并不仅仅是西方逻辑理性,还有一条超越逻辑思维局限的理性可供选择。在这种理性中,神不再是绝对,而是可以理解的,人与神不再对立,而是可以融合的;人的生命潜能中有一种神性的特质,正是因为这种特质,人的生命境界不仅仅是生存境界,人的境界才可以和生物境界划分开来。
   
      四
   
      认识到这一层次,属于对宇宙本体的理解,也就是对于世界真实面貌的整体把握。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可以说这是“悟道”,即对自然之道的领悟,然后尽量使人自己的行为活动符合于“道”,也就是“人与道合”。这种认识,我认为属于人的“超常认识”。
   
      人类认识有两种:常规认识与超常认识。
   
      以往哲学的成功,是在常规认识范围内所取得的成功。例如大众化的所谓唯物主义等等。可惜,在常规认识范围内,科学的认识更精确而且定量化,哲学如果也追求确定性知识,而不是提升生命境界,那么它与科学认识还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超常认识,是相对于常规认识而言的。以往的西方哲学(可能古希腊哲学除外,例如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都属于常规认识,这种认识遵循严格的逻辑,被认为是人类理性的象征。但是对于超常认识,却被当作神秘主义而加以排斥。不承认人具有超常认识能力,更不去研究它,那么哲学就只能永远在常规认识范围内兜圈子,哲学如果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应该突进到超常认识领域。但是可惜,这似乎已经是宗教神学的范围,哲学与宗教、理性与信仰,它们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了。
   
      进入超常认识范围,突进到超常认识的世界,那就接近了对自然之大道的认识和领悟,也就接近于“人与道合”的境界了。也可以说是对整体的自然的终极把握。
   
      哲学的式微,是因为人类在常规认识范围内,把该说的话已经说尽,再也无新可出。当几乎所有的思想体系和逻辑体系都已经在人类哲学思想史上出现过之后,再想发展一种新的哲学恐怕是难上加难了。那些号称哲学创新的标新立异之说,大多是在玩弄一两个新的名词术语,新的哲学名词术语,网上随处可见。但是没有实质内容,也就难以挽救哲学式微的趋势。
   
      哲学发展与科学发展是互为促进的。哲学可以指导科学,科学可以深化哲学思想。二十世纪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就极大地促进了哲学,甚至对哲学提出了挑战。那么二十一世纪呢?哲学将何去何从?哲学认识的深化,有赖于对人类思维活动认识的深化。而对人类思维认识的深化,有赖于生命科学的进展,尤其是人体生命科学。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体生命科学的进展仍困难重重,对那些边缘化的人体生命科学探讨,在中国境内不是被诬为“伪科学”,就是妖言惑众,连政府都要干预。这种态度,我以为和中世纪的西方教会迫害科学家具有相同的性质。沈今川教授等人的意念摄影实验,发人深省,这些超常的生命现象,在以往的生命科学框架内是无法解释的。难道人类就停留在对生命现象的常规认识范围内,而止步不前,固步自封?


[下一页]
2#
发表于 2010-6-14 09:42:38 | 只看该作者
有困境才有突破啊,这是老子的辩证法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4-4-19 13:33 , Processed in 0.03705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