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4年04月19日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46|回复: 2

十四、 《老子》包含的东西太多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4 10: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学的广博精微,在我国历代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都有所表现。学术上所谓的“黄老”、“易老”、“孔老”、“佛老”、“老庄”等称呼,就都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老子》中,政治家学到了治国之道,哲学家找到了辩证法,逻辑学家发现了推理,科学家认识了创造,文学家获得了想象,军事家学到了谋略,美学家吸取了艺术,养生家发现了行气,神学家看到了宗教,诡辩家掌握了辩术,阴谋家学会了权术,……甚至当代哲学对老子哲学体系的归属问题,也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因为老子一面说“道”的有:“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二十一章》)“道”“象帝之先”(《老子•四章》),所有这些,似乎是在主张唯物论;而一面却说又“道”的无:“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老子•十四章》)还说“道”“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这又好像类似于唯心论。其实,老子的思想就是同时兼有唯心和唯物这两个方面的。甚至有人认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是老子“清静无为”思想的引伸。这话固然不错,但我们应该明确一点:“清静无为”的观点本身就是对老学的偏离。老子强调“清静”,其原由主要是因为人们过分地热衷于“躁动”;老子主张“无为”,其最终效果却是“无不为”。老子的辨正法就是这样处处表现出它对事物认识上的“二重性”和方法上的“守中”性来。
发表于 2010-5-4 10: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读心术”的科研有突破了。那么,老子当年归于“唯心”的东西,会不会因为科学家对脑电波、神经元以及遥感等高科技的推进而找到“唯物”的论据?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18: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的发展,一定会证明,心和物最后一定会合二为一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4-4-19 01:28 , Processed in 0.0405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