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4年03月29日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54|回复: 0

普评制点评公开干部民主测评结果引发冲击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7 20: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浪博客】普评制转载并点评公开干部民主测评结果引发冲击波
普评制  (2009-09-10 11:11:3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da8f0f0100emb9.html

普评制转载并点评公开干部民主测评结果引发冲击波

    什么冲击波就是对官僚体制的冲击!

    假如中国共产党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他能战胜敌人吗?肯定不能。真正负责任的层层民选、民评制就是要把这三大作风落实在行动上。

    普评制建议:全国的选民对全国各级人大代表每年搞两次信任投票,得票率低于51%的自动下台。全国各级人大代表对全国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每年开人大时搞一次信任投票,得票率低于51%的自动下台。目的是反贪腐、反浪费、反官僚主义,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只要落实这两条,其它诸如,应尽快建立并实行财产申报制度,建立、健全问责制,言论自由、新三座大山(住房、教育、医疗)、贪腐十分严重、贫富急剧分化、政治民主化进展严重迟缓、城乡差距有增无减、社会道德沦丧(一切向钱看)、环境污染、以瓮安、石首群体事件和以杨佳、邓玉娇个体杀人事件为代表的日益激化的社会冲突以及疆独与藏独暴力事件的预防……等等,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没有革命理论便不会有革命行动。

    有学者在对中国基层民主创新进行反思时说,中国的基层民主实践就好像大海里的小岛,每当主政领导推动民主创新的时候,小岛就会冒出来,甚至会长出生命,而当主政领导离开了,小岛就会被大海淹没,不复存在。这就是所谓基层民主中的“人走政息”现象。新都的改革很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没有发生这种现象,牛敏和杨羽把李仲彬时期的民主改革继承下来,并加以完善甚至有了深化,这在当前的基层民主发展实践中是最难能可贵的。
  
    用户:法治与人治 发表评论说:中国广大国民可悲可气的是我们国家决策层为什么不向地方这样的先进事迹学习,在更高层做试点,以便推开,这不是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吗?

    普评制个人认为,没有真正负责任的层层民选、民评制的理论指导,“人走政息”的现象还会发生!
   
    假如中国共产党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他能战胜敌人吗?肯定不能。真正负责任的层层民选、民评制就是要把这三大作风落实在行动上。新都正在做这项工作,令人十分钦佩。

    最近,中央党校政法部主办召开了“新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学术研讨会”,会议对成都市新都区八年来的民主改革创新做了系统的总结,与会官员同学者一道,共同探讨新都改革的经验和前景,并一致认为新都政改是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一个样板,堪称“新都经验”。这令人十分高兴。

    相信普评制一定能够突破肠梗阻和屏蔽删,相信党和国家的决策层一定会重视真正负责任的层层民选、民评制的理论指导意义,相信“新都经验”一定能够得到发扬光大!!!

                                       马迎春2009.9.10草


公开干部民主测评结果引发冲击波
任卫东 吴亮 https://www.jinyueya.com/magazine/1208660.htm

       对于普通百姓一向神秘的干部考察和测评工作,在成都市新都区被撩开一角。

       这个区去年下半年开始对干部民主测评工作进行改革,特别是通过报纸、电视,原原本本地公开了区委区政府领导干部民主测评结果统计表。这件事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引发的反响,不亚于一场"高强度地震"。

       当地干部这样告诉记者,这种大范围的公开干部民主测评结果,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由神秘走向透明的一次开创性实验,"个别干部丢了面子,却树起了党的旗帜。"

        一些群众不会讲这样的"道理",但他们会告诉你一个在新都区流传的具体事例:当地一名副书记是"上面"下派到新都区的,这位副书记在去年8月份针对区级领导干部的民主测评中得分最低,测评结果公开后,大家明显感觉到,这位区委副书记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好象变了一个人。"

     争论

       去年8月20日,新都区打破一直由上级组织部门对区级领导班子进行"官评官"测评的惯例,除了让区各部门、各乡镇的负责人参与测评外,还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和群众代表参加投票。144名各界代表对17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能力、政策水平、精神状态、群众观念、调查研究、碰硬精神、办事效率、作风民主、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工作实绩等11个方面,按照"好、中、差"三个档次,进行测评。

        为了保证投票不受干扰,144名测评代表分成四个组,在四个不同地点进行了无记名投票。               

        测评结果出来后,17名党政领导的得票有高有低。区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区委书记李仲彬提议将结果公开,但一些同志提出担心:一、原来测评结果只在小范围内掌握,大范围公开会不会影响正常的组织工作;二、一些领导干部的"差票"较多,他们会不会由于丢了面子而闹情绪。一些得票较差的干部更是直接表示反对。

        新都区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争论到了相当激烈的程度,一度使区委有了取消进行公开的念头。但就在这一测评后不久,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到新都区进行调研,听到这一情况后,明确支持将测评结果进行公开。               

        经过讨论,新都区委的意见趋于一致,公开干部民主测评结果与《党章》和中纪委、中组部有关政策规定并不矛盾,关键问题是干部们丢不起个人的"面子";但这样"保密"的结果是使民主测评的效果大打折扣,除了有三分之一以上"不称职"票的极个别人要被"拿下"外,其他人都一样地"轻松过关"了。

        新都区委最终决定,将区委区政府领导干部民主测评的结果率先向全区公开。接受测评的17名党政领导分别在全区300多名干部参加的大会上进行自我剖析,针对个人民主测评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存在问题的根源,制定整改措施,还做出了今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承诺。

        2003年10月13日,新都17名党政领导干部(13名区委常委和4名副区长)民主测评的全部数据均在《新都报》和新都有线电视台上向全区公开。他们的自我剖析讲话稿和录像也经整理后在《新都报》和电视台上公开。

        新都区委书记李仲彬说了这么一句话:"别人给你揭下面具是你的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才会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新都区将干部测评结果在媒体上进行完全公开。

         震荡

         雄宗凡是新都区西街的一名报贩,他回忆起《新都报》公开区级领导干部测评结果当天的情况,这一天找他要《新都报》的就有70多个人,由于《新都报》是内部赠阅发行,不能上摊零售,看不到报纸的群众纷纷让他"去搞一些报纸来卖"。

         雄宗凡说:"我干报贩很长时间了,在我手上,还没有一份报纸象当天的《新都报》一样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               
         这一测评结果和区领导干部自我解剖讲话同时在电视台播出,新都电视台成了当时收视率最高的栏目。

         在新都区所在媒体将对区级领导干部测评结果公开的10月13日当天,新都区对58名区级部门"一把手"和17个乡镇的121名领导干部也进行了民主测评,投票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弃权"四个层次。这两次测评的结果,很快在10月16日的《新都报》和新都电视台全部向社会公开。

         马宁利是新都区监察局局长,她称自己经历了两次内心的震荡,一次是参与测评区级领导干部,"这次测评的具体情况全部都公开了,这是区里的干部没有预料到的。"一次是对她自己的测评结果的公开:"心情非常复杂和紧张,预先一点都不知道结果,和其他人一样,我也是从新都报上看到了测评情况。对我的评价我印象特别深刻,一共有5票不合格,两票弃权。"

         新都区农工办主任何江林自我评价自己的得票结果是"中等偏上":优秀票46张、称职票99张、不称职票9张,弃权票0张。老何告诉记者,农工办是一个综合服务部门,干得怎么样,不能靠上面的领导来评价了,只有群众满意,你的得票才会高,一点也马虎不得。

         对这一举措,新都区的老百姓首先是感到很新鲜,其次是感觉到区里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转变。竹友镇迴南村十社村民叶忠先说,我们老百姓能评价干部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干部的作风扎实了,就能够更好为老百姓办实事。这样让干部和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我们的气就更顺了。一些群众告诉记者,新都区就这么大一个地方,哪个干部干得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有数。让干部群众参与对主要领导的测评并直接将测评结果公开,给了大家"用眼睛投票"的机会,让群众对干部的监督不再是一种形式。

        新都区委决定,将对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并将结果公开,作为一项制度在新都区保留下来,每年都要进行一次。

         观点

         赴新都前,记者专门就干部测评结果公开的问题请教了中组部一位高层负责人,他的回答是,在目前现有的干部人事管理的政策和制度中,并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明确的界定。但在具体操作中,一些地方考虑到干部问题的敏感性,避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震动,因为一般情况下测评结果都是在"小范围"内进行掌握。他的看法是:公开当然是一种趋势,但在目前条件下,可以公开,也可以不公开,具体由各地组织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在此之前,记者曾经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专题调研,各地的基本情况是,对于干部考察过程中的测评结果,一般都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内部掌握",参与谈话和投票的干部群众都很难知道具体的结果。这在许多地方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程序和"规则"。

        新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麻渝生告诉记者,实践证明,干部民主测评结果向社会公开,并没有原来想象得那么可怕,却带来了多种正面效应。

        一是可以有效加强干部队伍的日常管理。麻渝生说,区委组织部只有20多个人,其中干部科仅有4个人,管理对象仅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就有300多个,还要管理各单位的大批中层干部,说实话,根本管不了也管不好,因为你无法全面了解全区干部的真实情况嘛。而民主测评结果公开后,干部面对的是全区群众的监督,一言一行都可能对今后的民主测评产生影响,这样干部管理工作就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是公开民主测评结果也使处理不称职干部变得不再棘手。泰兴镇党委书记王培龙对此深有体会。该镇一名老资格的副镇长平常工作不认真,在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数超过三分之一,经过组织程序,这位副镇长被免职。王培龙说,如果是原来,他肯定会"强烈反弹",或者找上级告状扯皮;但这次他却没有提出不同意见,因为他知道过不了群众这一关。

        新都区委书记李仲彬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透明化操作并不可怕,将群众堵在"墙外"才是真正的可怕,让群众在干部考察和选拔、作用方面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应是今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有了这种"透明"的思想的制度,就完全可以堵住"递条子"和跑官要官,去年市里让区里报三名副区级巡视员,一共有十几个科级干部符合条件。本来这件事情在区委常委会上"过一下"就可以了,但我坚持在区委常委扩大会上进行公开投票。我原来看好一名干部,结果我看中的这名干部并没有在投票中被通过,他最后心服口服,没有找我来"讨说法"。(完)

来源:新华网      来源日期:2004-6-22       本站发布时间:2005-1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4-3-29 12:59 , Processed in 0.03249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