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标题: (讨论帖vs抒情帖)道德就像内裤 [打印本页]

作者: 哲学就像内裤    时间: 2010-1-22 17:49
标题: (讨论帖vs抒情帖)道德就像内裤
网友“堕落的卡布奇诺”之前开了个《关于妓》的宝帖,反响热烈,大家意犹未尽。
问题侃到后来,真是回避不了“道德标准”这个问题。

有两位网友的发言震聋发聩:

盔甲厂http://www.lee-philosophy.org/viewthread.php?tid=570&extra=page%3D1&page=5


罗素是天才,数学家获诺贝尔文学奖,古今一人。
他不支持婚外恋,如何满足众多女粉丝?
今后道德标准可能会更多样,因为好奇心让人不断试探已知范围的边界。
遵从绝对标准,在安全区生活,就不会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财富积累,社会宽容,信息发达,给另类的道德生存空间。
经济上可行的道德都会存活,直到经济上不可行为止。
如果勤奋生产是美德,那么中国制造业工人最高尚。
可是世界追逐的是声色享乐的消费文化。
多种价值观可以共存,任何一个价值观都可能演变。
最终极的社会价值应该是自由,因为自由没有再演化的余地了。偏好不自由是一件成本为零的事。
以自由的角度看,排他的价值体系应该被所有价值体系排斥。
话说ABC三人枪法不同,射击命中率分别为90%,50%,10%。
三人轮流射击他人一枪,什么策略让自己存活的可能性最大?
正确的策略是瞄准除自己之外枪法最好的,因为他最排他。
用专制体制管理社会命中率最高,但是这个社会形态很难长久存活。
再说妓-
妓的减少不是因为道德的进步。是因为社会财富积累和社会对性的宽容冲击了传统的性市场。
妓不可能被消灭。妓越稀少,从业回报越高,越容易吸引女性进入市场。
消灭一种市场形态,需求会寻找另一种市场形态。
市场如水,永远可以找到绕过法规的途径。
如果解禁,我相信新国的网络色情统计数字和其他国家会差不多。
信息封锁对大脑是最无效的禁锢。它刺激好奇心。
下一步可以用MRI扫描大脑,然后把公民大脑里的色情活动情况公布出来。
算是最后一贴吧。没想到反复写了这么多关于妓的话。




天茂http://www.lee-philosophy.org/redirect.php?tid=332&goto=lastpost#lastpost


很想请教天茂君对世俗所谓“第三者”的评价。
当然您也可以拒绝置评。谢谢。
哲学就像内裤 发表于 2010-1-2 12:01

谢谢先生提出的这个很有难度的问题,我的回答不一定会令您满意, 但愿能引起您的思考:

这个问题首先要涉及到道德问题。但我认为,所谓道德,只是人类社会某一阶段遵循的规范,在此阶段以前和以后,道德规范都是要变的。说得明确一些就是,一夫一妻制只是现阶段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不仅如此,在大多数国家还是法律强制规范),但并不等于说它就是人类的最佳道德规范。

追求自由肯定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目的,但一夫一妻显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这种追求。原始社会就有所谓群婚制,根据否定之否定规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将来的社会也一定会再次出现群婚制。

有了以上的铺垫,现在再来谈“第三者”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说清楚了:

在“一二三”的理论中,“三”有个特性:成熟性。对于“插足型”三来说,也是这样,如果两个人闹矛盾久决不下,就需要一个“第三者”插进来进行调和。
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夫妻双方之间确实出现了裂缝,闹起了矛盾,如果这个矛盾不能长期得到解决的话,那么,第三者的出现肯定会尽快促进矛盾的解决,这显然是是一件好事情。我们不应该不问青红皂白对任何情况下的“第三者”都给予谴责。
如果夫妻双方真的感情融洽,没有丝毫的矛盾,“第三者”怎么能够插得进来呢?

暂时先谈这么多,未尽之言,望先生慢慢体会。

希望我们继续交流,共同进步!


统观之,大家的共识至少有两个:
1 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是自由。
2 “道德”是特定社会形态的产物,有其历史性、局限性。换言之,没有“永恒的道德”或者“完善的道德”。

然而道德存在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也就是说,在人类朝着自由、解放这个方向不停进步的时候,“道德”是无论顺逆始终不可或缺的。怎么都需要这块遮羞布,以更方便其他领域的活动。但是,它也正像人的内裤,这一辈的款式、质料、功能和上一辈子的内裤可能就完全是两回事。譬如有一个历史时期的内裤曾经在于拘束身体、遮挡曲线,可能另外一个历史时期的内裤正好为了放松身体、凸显性感……不一而足。


谁都不该轻视或嘲笑道德!
然而,哲人们,崇拜或挥舞它也是不必吧?当杂沓的人群为“道德”类题目煽情的时候,奉上我的忠告:你若要谈论一条内裤,请先摆正一颗平常心。

作者: 哲学就像内裤    时间: 2010-1-22 17:51
综合一些好的相关言论:

http://www.lee-philosophy.org/vi ... &extra=page%3D1


近来,道德议题屡见於报端。



AWARE(妇女行动及研究协会)之争,两方都搬出“道德/价值观”作武器,互相指责。


乒总与刘国栋的纠纷,也被一些评论者看成是“掌权者以高道徳标准作为利器指责别人”的事件。


严孟达因此规劝行动党议员,不要养成“站在道德的高地来看别人的习惯”。


随着言论越来越开放的趋势,势將会更多有道德议题的出现。因为,很多政治与公共议题,归根究底,其实都是道德议题。


道德是什么?


道德 vs 法律




道德是行为的规范。





法律也是行为的规范。不过,道德是柔性的规范,法律则是硬性的规范。



法律所涵盖的行为规范比较根本,如果这些规范受到破坏,就会妨碍到社会的顺暢运作。所以必须明文规定,并以国家暴力作为后盾,强力执行。



道德则没有那么严重,做了一些被别人认为不道德的行为,一般只要不触犯法律,最多只被舆论谴责,社群排斥,左邻右舍指指点点、白眼恥笑。其实,只要自信强一点或臉皮厚一点;认定自己的道徳标准与众不同,就不必躲躲闪闪,遮颜过闹市,旁人也无可奈何。当章子怡被不怀好意的记者问起她与未婚夫在沙滩上的即兴表演时,她坦然回应道,“我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呀!”


道德既不完全受法律管辖,这意味着国家黙认个人有自由选择道德价值的空间。自由主义者认为,政府的责任在于保障民众的自由:保护其人身安全以及财物不受侵犯,但却不应该替他决定生活方式,道德信仰。



这种自由得来不易,人类一直要到启蒙时代以后,才等到不受宗教统辖的世俗国家的出现。


“权威伦理” vs “人文伦理”



不过,至今还是有很多人认为,人类没有明辨善恶的能力,所以道德规范必须由一个勝於常人的权威者(如上帝、先祖或毛主席)制定,这些权威是不容质疑的。这种道德系统称“权威伦理”。



与之对比的是“人文伦理”,其信仰者认为,人本身才能够决定德性与罪行的标准,而不是由凌驾於人之上的权力来决定。人的幸福是倫理价值的唯一标准。



不过,不是每一个自命“人文伦理”的信徒,都有能力用理性来建构其道德准则。因为个人的道德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健康成长,道德发育停顿的现象很普遍。很多人终其身停留在幼儿阶段。



心理学家科尔伯格(Kohlberg )认为,一个处於前惯例期(Pre-Conventional)的儿童,並沒有道德观念,凡事只著重个人利益和只為滿足自己而行事。直到他发展到慣例期 (Conventional),他才能以他人/社会的标准作判断,以此作為發展自我道德观念的方向,因為這个层次的兒童/成年人希望得到別人/社会的認同。如果他能进一步发展到后慣例期(Post-Conventional),他才能超越一般人及社会規范,對自我有所要求。



一个社会,如果其民众大部份处于惯例阶段,就会把后惯例期的人,看成是离经叛道的捣蛋分子,群起而攻之。



历史却昭示一个事实,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里后惯例期人数会逐渐增加。其佼佼者遂成了改革旧道德、移风易俗的先驱人物,如五四运动的鲁迅、蔡元培。



“道德相对主义” vs “道德客观主义”



看着昔日被视为“天条”的旧道德一个一个被推倒践踏,而匪夷所思的新道德则被一些新人类崇奉鼓吹(例如在20年代,哲学家罗素,著书立说,公然背书婚外性行为),惊慌失措之余,有些人开始怀疑宇宙间究竟有没有永恒不变的道德。



加以,由于资讯的流通与人类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他人的文化社会,知道的越来越多,恍然惊觉别人的道德规范,与自己所信奉的那一套,可以是完全不一样。比如母系社会,不但奉行一妻多夫制,还有走婚的习俗,。再加上现代/后现代哲学家,如尼采、卡特的推波助澜,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也不存在客观的是非标准的“道德相对主义”,开始流行。



道德相对主义由来已久,不是近代的发明。对客观的是非标准深信不疑的柏拉图,终身都在和相对主义者争论。



人类史上,关于究竟有没有客观是非标准的争论,从来没有停过。



善 vs 恶




与“道德相对论者”针锋相对的“道德客观主义者”深信,道德是非是有客观标准的。他们相信,身体力行正确的道德准则,将有助於“人”的完成,是通向人生幸福之路。正确道德规范的客观有效性,就在这里表现出来。西方的亞里士多德与东方的孔子,在这方面,都有同样的看法。他们相信完善的人格乃是活生生的“善”。而“恶”则是人格成长的失败,是病态人格。

“恶”嫉妒“善”的幸福,不能忍受它的存在,所以把它视为天敌,一直千方百计的要消灭它。





道德的冲突,是善与恶的冲突。



(经过编辑修改后发表于 联合早报 言论版 2009年6月4日)
作者: 哲学就像内裤    时间: 2010-1-22 18:06
关于“道德就像内裤”的感想:

*  不穿内裤是很耸动的事;不讲道德的人亦然。
*  正常人不必时刻拘束在内裤的范畴之内,因为有私隐、私情、私人空间,而这些是“人权”的题中之义。
*  爱情和“内裤”冲突的时候你知道怎样处理吗?那么爱情和“道德”冲突的时候,你又在为何迷惘呢?
*  比内裤重要或紧急的事情有很多,当人们提出大义、健康,甚至是怪癖、艺术、美感等理由的时候,谁会介意一条小内裤呢?
尤其部分内裤的款式实际上只是保留了概念,迎合一下舆论而已,作用甚至是“反内裤”的。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作者: 哲学就像内裤    时间: 2010-1-22 18:11
大致如上所述,问题来了:

1 论妓女的“道德尺寸”
2 论“第三者”的“道德尺寸”

请跟帖系统论述。俺个人准备投资设置奖项,呼吁两极哲理机构给予协助。
作者: 天茂    时间: 2010-1-22 19:53
谢谢楼主!希望这类问题能够引起更多人的思考!
作者: 要有光    时间: 2010-1-22 20:38
大致如上所述,问题来了:

1 论妓女的“道德尺寸”
2 论“第三者”的“道德尺寸”

请跟帖系统论述。俺个人准备投资设置奖项,呼吁两极哲理机构给予协助。
哲学就像内裤 发表于 2010-1-22 18:11


什么奖呢??
作者: 闪闪惹人爱    时间: 2010-1-22 21:59
大致如上所述,问题来了:

1 论妓女的“道德尺寸”
2 论“第三者”的“道德尺寸”

请跟帖系统论述。俺个人准备投资设置奖项,呼吁两极哲理机构给予协助。
哲学就像内裤 发表于 2010-1-22 18:11


妓女的道德尺寸?你是说妓女有多少“道德”?还是妓女是在什么样的道德尺度下被框定出来的?

还是说妓女的道德“内裤”是什么尺寸?
作者: 闪闪惹人爱    时间: 2010-1-22 22:02
支持一个,好一个“内裤帖”啊!
不愧是“每下愈况”,这家伙搞得,貌似离真理越来越近了。
作者: 半缘修道    时间: 2010-1-23 10:51
我看是要在“道德天平”上称一称妓女等的分量吧?

友情提示:任何人不要主题先行,这样就没意思了。
期待盛大PK
作者: 宋文祺    时间: 2010-1-23 11:09
大致如上所述,问题来了:

1 论妓女的“道德尺寸”
2 论“第三者”的“道德尺寸”

请跟帖系统论述。俺个人准备投资设置奖项,呼吁两极哲理机构给予协助。
哲学就像内裤 发表于 2010-1-22 18:11

想搞妓女,先论尺寸,道德到家了
作者: 半缘修道    时间: 2010-1-23 11:35
这个版块是不是该设置一些规则啊?没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弱智就不要放进来了,只会人云亦云的人渣,说再多也没用。
作者: 哲学就像内裤    时间: 2010-1-23 11:37
哈哈哈,无所谓。见仁见智吧。
发言首先暴露的是发言者的想法。
作者: 思无邪    时间: 2010-1-23 13:00
呵呵呵呵,亵衣这东西,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焉。很多像沾满虱子的华美袍褂,都禁不起推究。兄台们何苦如彼热血,“直面血淋淋的”?
不要玩得太刺激哦

当然支持,真理越辩越明,至少厘清原则、增进了解。
作者: 宋文祺    时间: 2010-1-23 17:06
版主干得漂亮!
作者: 宋文祺    时间: 2010-1-23 17:10
那位楼上的,你说得对极了,人云亦云的人都是人渣,你是,我是,他也是,这里大家都是人渣。
这样骂人你也配说道吗?被人‘渣’到的声音从你嘴巴里出来,比妓女的叫床声好听。去当妓女吧,不要在这里冒充圣人了。
作者: 半缘修道    时间: 2010-1-24 11:07
还真有人对号入座哈
抱歉踩到某人的尾巴了。揭穿人家的假模假式总是有些残忍~
作者: 宋文祺    时间: 2010-1-24 12:26
贼喊捉贼,是当妓女的料——不要脸。
作者: 闲弈山人    时间: 2010-1-24 16:11
这位宋先生你大可不必出言不逊,有能力参加讨论就直奔主题,不然你说风凉话,岂止坏了大家的兴致,你自己也是不好过,对不对?

好言相劝,阁下请自重吧。
作者: 李明    时间: 2010-1-24 16:58
楼上山人说的对。不喜欢你可以不看,没有人强迫你来。
作者: 李明    时间: 2010-1-24 17:22
谈起社会黑暗角落,例如妓女,现实中有两类人的态度发人深思。
一类是客观探讨,研究相应措施。
还有一类是先入为主,笼统粗暴对待,毫无研究的能力,他们只是凑个热闹,摆出一副悲天悯人的假惺惺样子了,其实完全没有关切的热心。其目的很简单,行为上更是两面三刀,就恰恰像阿Q一样,一头大声说着“诛心”的话,一头去摸小尼姑的头皮。

简单的说,前者是专业研究态度,后者只是愚昧的庸人。
山人先生的好言相劝有理,不够水平的朋友,可以去俱乐部玩闹,也可以去轻松地侃生活,就不必来擂台版出丑露乖了。
作者: 哲学就像内裤    时间: 2010-1-24 21:03
妓女的道德尺寸?你是说妓女有多少“道德”?还是妓女是在什么样的道德尺度下被框定出来的?

还是说妓女的道德“内裤”是什么尺寸?
闪闪惹人爱 发表于 2010-1-22 21:59


呵呵呵,亵衣不敢论。简单说,就是论论妓女有多少“道德”。
至于妓女被框定的标准,不是取决于道德尺度,而是取决于其行业特征。
作者: 哲学就像内裤    时间: 2010-1-24 21:12
20# 李明

谢谢,谢谢各位朋友支持。欣赏有水准的发言!

其实我的主旨很简单,就想理清思路,讨论一下缺德的人到底缺在哪里。
因为目前人们的有关认识太笼统了,会有一些人总在对不道德的人群抱有同情心,这是不恰当的!
这样下去会形成分裂人格,多重标准。人前一套,人后又是一套,这都不是纯爷们干的。
作者: 远走高飞    时间: 2010-1-25 10:27
最迷恋红尘的人,最有道德心。
迷恋是劫数,众生都是在劫难逃。难得直言不讳,至性至情。善哉。
作者: 阳阳    时间: 2010-1-25 11:35
嘿嘿,这个好玩,我要玩。
请问什么奖品?
作者: 阳阳    时间: 2010-1-25 22:55
最迷恋红尘的人,最有道德心。
迷恋是劫数,众生都是在劫难逃。难得直言不讳,至性至情。善哉。
远走高飞 发表于 2010-1-25 10:27


会吗?法师发人深思啊。
作者: 盔甲厂    时间: 2010-1-26 05:43
承蒙楼主引用,那完全是我个人的看法.
我没想说妓有多么高尚,只是个人觉得那更是个经济现象,纯粹是个人的想法.
从一句无意的话开始,我说的太多了,该休息了-虽然奖品可能很诱人.

作者: 东海岸    时间: 2010-1-26 09:07
楼上朋友何必讳莫如深,很多人都佩服你的高见。奖品不奖品都无所谓,说得痛快最重要。
这里常有一些盔兄这种高人出没,感觉有意思。
作者: 闪闪惹人爱    时间: 2010-1-26 10:02
大致如上所述,问题来了:

1 论妓女的“道德尺寸”
2 论“第三者”的“道德尺寸”

请跟帖系统论述。俺个人准备投资设置奖项,呼吁两极哲理机构给予协助。
哲学就像内裤 发表于 2010-1-22 18:11


论妓女的“道德尺寸”


我说过“这些人渣(妓女)污染环境、打击公平、制造丑恶、葬送文明……
有果必有因 省省无辜的姿态吧!
恶心死了!!!”

我当然不是“完人”。对于“道德”这么生硬乏味的东东也一向敬而远之。我相信和平凡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一样,曾经对致力于“道德”的社会贤达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无聊。
直到有一天,无耻的人和事突然打乱你的生活,而你又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时候,你就会重新审视千载以降这个鸡肋般的东东“道德”了。

说到妓女,没有调查研究,也没有明察暗访,我不是最有发言权的。但是我必需论述一点:妓女的不设限之“下贱”,严重打击社会公平。后患无穷,危害甚重!

诚如盔甲厂网友的高论,取缔不取缔不是小弟一介布衣能左右的。但是既然人长了发声器官,我保留偶尔疾呼的权利。
欢迎更有发言权的网友指正,先开个头,稍后来贴。
作者: 冷风细雨    时间: 2010-1-27 08:01
28# 闪闪惹人爱

闪爷啊。。您听过广东人常说的“有头发谁要当秃头啊”。还有常听中国人说的“站着说话不腰疼”。。您知道啥意思吗?
作者: 哲学就像内裤    时间: 2010-1-27 21:29
哈哈,赶时尚的,唱京戏的,嬉皮的,耍酷的,工作需要的,很多有头发还要当秃头的,不能那么想当然嘛。

楼上的兄台如果可以系统论述最好,大家探讨,不然不必说风凉话。
作者: 哲学就像内裤    时间: 2010-1-27 21:30
28# 闪闪惹人爱

是的,有话大家说,畅所欲言,欢迎探讨。
作者: 哲学就像内裤    时间: 2010-1-27 21:33
道德本能
本帖最后由 大地 于 2010-1-26 19:55 编辑


人类史上有一段很长的时间, 道德是宗教的专利品. 善与恶的标准, 由上天或者其在麈世的代言人说了算。有异议者,就是大逆不道。


直到启蒙时代, 凡人才有插嘴的余地.

那些爱寻根究底的哲学家, 对道德是什么、道德何来这些问题, 你来我往的, 喋喋不休的争吵了几百年, 可是,至今尚未得出令大家都满意的结论.

现在, 是科学方法一现身手的时候了.

近年来, 神经生物学家, 心理学家, 人类学家以及法律学者都竞相使用科学方法, 来探索道德的本质.

认知神经学家孜孜不倦的探寻道德的生物神经机制; 心理学家与人类学家企图找出不同文化共有的普世道德原则; 而另一些研究者则对各种文化道德准则的差异深感兴趣.

随着道德科学研究的发展,在研究者之间,一个新的共识开始浮现: 人脑有内设的道德本能.

道德感的开关


每个人对别人应有行为,常常有意见, 可是当他作道德判断时,心态却特别的不同.

人在谴责不道德行为 ( 杀人是不对的 ) 时的心态绝对不同于表示不喜欢 ( 我讨厌臭豆腐);或说别人不合潮流
(喇叭裤已过时了);或责人轻率鲁莽(不要搔扒蚊毒伤口)。



当一个人在作道德判断时, 他进入了一种特别的心理氛围, 好像有一个道德感的开关被启动了.

道德判断心态的第一个特徵,是认定某些普世的行为准则/天条被违犯了。如强奸、谋杀等,是违背天理的罪行,认为只要是人,都会愤怒谴责的。我们会轻易的说,“你喜欢吃臭豆腐是你的事,我才不管。”可是很少人会说,“我不赞成滥杀无辜,不过如果你爱杀人,就去杀吧,不关我的事。”

道德判断的另一个特徵是,行为不道德的人,被认定必须受到惩罚,人人得而诛之。如果有人犯了罪,我们放过他,不去惩罚他,那是不道德的。


相信每个人都有道德开关被启动的经验:一时大义凛然,义愤填膺,有强烈的冲动要号召众人惩恶除凶。


有趣的是,一种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却往往因时代, 文化或个人的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离婚,堕胎,以及同性恋等。


理性判断与合理化



很多人都相信自己的道德判断是基于理性的。可是最近许多科学研究的结果,却得出了很不同的结果。


心理学家海德特(Jonathan Haidt ), 在2001年做一个个实验。他要求受试者考虑一个假设的案例:
一对成年姐弟结伴出国旅行,有一个晚上他们决定玩性游戏。他们采取两重避孕措施,姐姐吃了避孕药而弟弟用避孕套。当晚两人非常尽兴,不过他们决定只此一次,以后绝不再试,而且誓约保密。他们这样做,OK吗?

大多数受试者都大表恶心, 认为这对姐弟非常不道德。但是,当被问及他们反对的原因时,给出的理由却不令人满意。受试者第一个反应往往是,有可能因此生出畸儿。( 但这对姐弟有双重避孕防备啊!) 他们又说社群可能会受到伤害。( 但没有旁人知道啊! ) 他们还推断, 这件事会给这对姐弟造成情感伤害. ( 但故事明确指出, 这件事并没有造成任何情感上的损伤.) 最后, 很多受试者承认, 他们其实不知道为什么, 只自觉的感到这种行为不对劲, 却无法解释.

海德特认为, 大多数人只作“道德合理化” 而不作道德的理性思考. 他们从由情感指导的结论出发, 然后向后推, 尽力找出一些符合他们的道德判断的理由.

电车难题


另一系列被称为 “电车难题” 的道德困境试验, 更能显示在背后操纵人们道德判断的真正 “黑手”.

一位有轨电车的驾驶员, 面对一个难题, 如果他不及时改道, 电车就会碾到在前面轨道上工作的, 对高速电车茫然不觉的五个工人. 可是如果他改道的话, 则会碾到在另一条铁轨上的一个工人.

大多数受试者都同意, 改道是正确的选择。为了救五条命,牺牲一条命是值得的.

可是,在另一个更具争议性道德困境中,受试者的意见,却有很大的分歧。这里,受试者必须把一个站在人行桥的胖子推下,以阻挡电车碾到那五名工人。


同样是一条命换五条命,为什么改道就可以接受,而推下胖子就显得那么不道德?大部分受试者都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很多专业的道德哲学家也一样,很难指出这两者的不同。


认知神经科学家,格林纳(Joshua Greene)认为,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心里已被设置了一种不忍亲手伤害无辜者的心理机制。这种本能,强有力的淹盖了功利逻辑的计算。所以就算是用一条命可以换五条命,大多数人都不忍下手,觉得有背良心。


为了支持这个观点,格林纳用核磁共振成象(MRI)的技巧,扫描受试者的脑内活动,以找寻脑中情感区(不忍伤人)与理性分析区(冷血的逻辑计算)冲突的徵象。


研究显示,当人们在心里为了必须亲手杀人而挣扎时,他们脑中有几个网路会“亮”起来。其中包括了大脑正中前额叶皮层(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科学家认为,这个“情感”区域可以引导特定道德价值判断:这表明了感情对道德判断起了基础性作用。


在不必亲手杀人的改道情境中,脑内的活动大不相同:那些处理逻辑计算的区域明显活跃。
最近的研究表明,大脑正中前额叶皮层区域具有产生社会情感的功能。事实上,此区域受伤的人的同情心和愧疚感会明显减少。因此,研究人员通过对比这些“缺乏”情感的人和正常人的决定来确定情感对道德判断的支配程度。结果发现,脑损伤者对一般情况的判断与正常人相差无几,但是当面对一些如必须亲手伤人的情况,大脑正中前额叶皮层损伤者比正常人,更容易做出“弃卒保车”的选择。


道德文法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认为,人类有天生的语言本能。世界各种语言,虽然表面上大异奇趣,其实都有共同的基本内在文法。


一些道德研究者,借用了普世语言文法的概念,提出了 “道德文法”的看法。


人类往往不能察觉到,自己正不自觉的遵循一套内在的语言文法。同样的,他们也不能自觉到,他们在做道德判断时,往往不知不觉的在遵循着所有人类共有的一套道德文法。


换言之,人类有天生的道德本能。这些本能包括了赏罚公平,尊重权威,对团体的忠诚,以及保卫纯洁,厌恶亵渎等。


研究者在人类的近亲 – 猿猴的行为中也侦察到了道德本能的痕迹。例如,在一个试验中,饥肠辘辘的猕猴只要拉动链条就可以得到食物,可是避免为了同时启动电钮使友伴遭受电触,这些猕猴往往宁可挨饿数日。


海德特认为,道德本能是灵长类社会在进化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因为它有助于早期人类团队的凝聚力,使其与别的团体竞争时占有优势。


物竞天择,那些已发展出道德本能的早期人类团体,于是得以开枝散叶,繁衍至今。

作者: 两极使者    时间: 2010-1-27 22:59
谢谢朋友们的宝帖,大多数言之有物,旨在探讨,谢谢

尤其是大地先生的高论,令人赞赏。谈几点观感以商榷:
第一、 “科学”这柄利刃并非无往不利,此其一;其二,现代混文凭的人多,不懂研究而强行浪费研究资源的,也是常情。感叹之余,在于强调,这个“道德”绝对是意识形态的范畴,硬行从“物理”的角度去研究,必定收效甚微。
我们赞赏一切推动文明的举措,同时,也为这类研究的胶柱鼓瑟感到可笑(请原谅)。
核磁共振成象(MRI)也好,心电图测试(ECG)脑电图测试(EEG)也好,都远远还没接近读脑术、读心术,最终还是结论大脑神经中枢的区域测量。

第二、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闪爷朋友的文章还没写完,但是我很看好他的视角。我们认为,道德是人类这种具备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依据群体危机感,借助公共舆论形成的非强制社会行为规范。(两极哲理团队版权所有)
这里有个重点,指出道德的宗旨和基础,乃是“群体危机感”。如果一种行为不足以对群体构成威胁,它就一定不会受到道德的限制。

第三、 道德的理性判断与合理化的命题,是个很有意思的题目。
其实道德的基础“群体危机感”,首先是作用于人们的情感。道德之所以有别法律,也是因为它所谴责的对象往往造成情感上的损害。脱离了情感而只求索于理性,会进入死板的误区,而容易形成“伪道德”。
道德的合理化,其实就是和人们的感情结合起来的发展变化。

合理的道德不应是以“理性”为名的胶柱鼓瑟。比如那些旧时把偷情男女沉猪笼显然是不道德的,而且血淋淋的,放到今天绝对触犯法律。

第四、 心很多人都相信自己的道德判断是基于理性的。可是最近许多科学研究的结果,却得出了很不同的结果。


心理学家海德特(Jonathan Haidt ), 在2001年做一个个实验。他要求受试者考虑一个假设的案例:
一对成年姐弟结伴出国旅行,有一个晚上他们决定玩性游戏。他们采取两重避孕措施,姐姐吃了避孕药而弟弟用避孕套。当晚两人非常尽兴,不过他们决定只此一次,以后绝不再试,而且誓约保密。他们这样做,OK吗?

大多数受试者都大表恶心, 认为这对姐弟非常不道德。但是,当被问及他们反对的原因时,给出的理由却不令人满意。受试者第一个反应往往是,有可能因此生出畸儿。( 但这对姐弟有双重避孕防备啊!) 他们又说社群可能会受到伤害。( 但没有旁人知道啊! ) 他们还推断, 这件事会给这对姐弟造成情感伤害. ( 但故事明确指出, 这件事并没有造成任何情感上的损伤.) 最后, 很多受试者承认, 他们其实不知道为什么, 只自觉的感到这种行为不对劲, 却无法解释.

海德特认为, 大多数人只作“道德合理化” 而不作道德的理性思考. 他们从由情感指导的结论出发, 然后向后推, 尽力找出一些符合他们的道德判断的理由.

这个海德特先生的实验很有意思,可惜他没有到咱们网站来进行。
其实这个实验的结论是不尽正确的。他如果能借助东方哲学的观点来研究,就会发现:情感和理性不是相互对立而是交织的,其中情感包容理性。这是人类进化中的自然现象,奥妙而客观。

简单说,这部分接受实验的人并非用情感冲突的道德的理性思考,其实他们是无法准确表达,或者没有深度思考的能力。
事实上这个姐弟乱伦题目导致“恶心”的原因在于:1 后果。在考虑者的思考过程里必然是思考对自身的影响。如果这个姐弟乱伦个案可以被接受,那么意味着在乱伦的种类和广度上都会被接受,而这,是造成社会群体危机的问题。2 这个“危机”在于一旦乱伦发展为社会现象,将造成很多严重问题。
受试者“感到行为不对劲”,这个“不对劲”正是和自身有关的危机意识。这里情感包涵了理性,并非冲突了理性。

第五、 “电车难题”其实不是一个很切合的道德测试题目,是个伪命题。
电车改不改道,是死一个还是死五个,这是关于“效率”的题目;把站在人行桥上的胖子推下来,不管为的是什么,都是一个滥杀无辜的题目。
把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题目拉在一起赋予道德研究一个神秘结论,这是把自己搞糊涂的典型个案。

第六、 至于“道德观的开关”,题目有些造作,因为任何话题、主题都有“开关”,想到其一就想到其二其三。这里我们支持楼主先生的“道德就像内裤”的调侃。说起来不必对内裤过分崇拜,也不要小觑它的重要性,抱有一颗平常心,它就是一件必需的衣物,有它的独到作用,却不必像旗帜一样到处招摇。

随笔聊聊,没有条理,请朋友们多加指正。
作者: 冷风细雨    时间: 2010-1-28 11:28
28# 闪闪惹人爱  

是的,有话大家说,畅所欲言,欢迎探讨。
哲学就像内裤 发表于 2010-1-27 21:30


没办法。。本人不学无术,只会胡说。希望您不要介意。。不过。。我还是会继续胡说的。。只是可能在别的地方胡说。。哈哈。
作者: 半缘修道    时间: 2010-1-28 15:18
33# 两极使者

使者高见。商榷:

“道德的开关”在心理学上也属于从众心理,含有一点盲目的成分。再追究起来是人性中的“惰性”。
另外一方面,“道德的开关”在公共关系学上也是个典型问题。人们在一些场合谈政治、谈时尚、谈家庭、谈八卦,都是受交际应酬的气氛影响。随着时代的前进,“道德的开关”被启动的频率相对下降。可能这也是很多社会学者呼吁道德的原因。
作者: 娴雅    时间: 2010-1-28 15:33
32# 哲学就像内裤

大地君有学识!

我也觉得那些实验的设计有问题。看来“研究方法”很重要,研究者具备一定的哲学理念会事半功倍,而不是陷入不着边际的困境。
作者: 蓝色小鹿    时间: 2010-1-28 21:15
有什么好玩的有什么好玩的?嘿嘿,恁激动咧~

哈哈,怎么什么都像内裤,真是深刻啊。支持说实在话的人,挺楼主一个

作者: 大地    时间: 2010-1-29 11:12
本帖最后由 大地 于 2010-1-29 11:15 编辑

33# 两极使者

道德是行为的规范。

近年来,有些学者区别了来自文化(族群)的规范习俗(norm and convention)与普世道德原则(universal moral concerns)。

不同的族群文化有不同的社会规范与信仰,例如,回教禁止妇女穿着露出肌肤的服装、不准教徒吃猪肉。而普世道德却是各种文化宗教都共有的,更深层的道德原则,如公正/关爱。

传统的规范与信仰需要上一代人有意识的传授。而普世的道德本能则是与生俱来的。

普世的道德本能,是灵长类社会在进化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因为它有助于早期人类团队的凝聚力,使其与别的团体竞争时占有优势,能在物竞天择的过程中胜出,避免淘汰。

本能是不学而能的,其动机往往是下意识的,所以与理性无关。

姐弟乱伦与电车困境,旨在指出潜意识的反应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本能的反应不是不能被理性所遏制的。这也是人类的优势。

以上是我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

作者: 天茂    时间: 2010-1-30 12:20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大概就是大地先生所谓“普世道德”吧!这种道德将伴随人类社会的一生,实际上是一种“长期道德”

像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一夫一妻多妾以及群婚,等等,这些随着社会制度的不同会变化的道德,大概就是所谓的“短期道德”。

不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哪一种道德?
作者: 皎皎    时间: 2010-1-30 23:30
39# 天茂

长期道德。
作者: 皎皎    时间: 2010-1-30 23:32
38# 大地

本能的反应不是不能被理性所遏制的。这也是人类的优势。

说得好!
学习了~

作者: 大地    时间: 2010-1-31 22:52
39# 天茂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的说法,被现代科学确证了,妙!
作者: 皎皎    时间: 2010-2-1 09:58
如果一个人生下来就被抛弃呢?比如狼孩,他是“人”,可是他不会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心呀。可见这些还不是纯粹的“本能”。
作者: 天茂    时间: 2010-2-1 10:01
狼孩应该不属于人吧?它只不过是有个人的外形罢了!
作者: 我问卿狂    时间: 2010-2-1 11:21
呵呵,是人,被狼带大的。
作者: 天茂    时间: 2010-2-1 20:10
我们有时候说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是有很深含义的。
其实,一般的人,并不很纯,有时候会带点动物性,有时候会做一些非人性的事情。有的人被人们联想到某种动物,就是这个道理。
像狼孩这样的“人”,人的成分已经非常少了,基本上可以说不是人了。
作者: 我问卿狂    时间: 2010-2-2 09:19
46# 天茂
谢先生垂顾,景仰

这里讨论“本能”的问题,狼孩、动物孩这种是比较偏激的例子,我在想假如一个人生来没接收任何教育影响,他所具有的才算是“本能”吧。比如觅食、繁衍、自我保护等等。其实我是赞成43#皎皎朋友说的,那些羞恶、恻隐等心理不属于“本能”~
作者: 天茂    时间: 2010-2-2 11:31
46# 天茂  
谢先生垂顾,景仰

这里讨论“本能”的问题,狼孩、动物孩这种是比较偏激的例子,我在想假如一个人生来没接收任何教育影响,他所具有的才算是“本能”吧。比如觅食、繁衍、自我保护等等。 ...
我问卿狂 发表于 2010-2-2 09:19
先生仔细想一想:“觅食、繁衍、自我保护……”等等这些本能,是人的本能呢,还是动物的本能?
作者: 大地    时间: 2010-2-2 11:32
本帖最后由 大地 于 2010-2-2 11:34 编辑

43# 皎皎

根据研究报告,黑猩猩与猕猴都好像有恻隱之心。

一篇刊登在200838日《纽约时报》的文章报告,动物园那些不会游泳的黑猩猩,时常为了抢救掉进水道的友伴而溺死。

在一个试验中,饥肠辘辘的猕猴只要拉动链条就可以得到食物,可是却会同时启动电钮,使友伴遭受电触。这些猕猴不忍看到友伴受苦,往往宁可挨饿数日。


至於狼孩有没有这些本能,我就不清楚了。
作者: 两极使者    时间: 2010-2-8 16:17
动物也有程度不同的高于本能的习得。

作者: 哲学就像内裤    时间: 2010-2-11 10:41
好久没来,大家接着练。
作者: 天茂    时间: 2010-2-11 16:26
人和动物在“本能”上的绝对区别,确实不太好分。
“觅食、繁衍、自我保护……”显然是一切动物都具有的本能;
但是,“恻隐之心、羞愧之心、恭敬之心……”是不是必定是人类独有的本能?看来未必。不过,人类和动物此等本能在程度上是相差很大的,这点倒是可以肯定。
或者说,人类的道德观念和兽类的道德观念,肯定有着很大的不同。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或许人类独有的本能大概就会被揭示出来。
作者: 大地    时间: 2010-2-12 11:11
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於“自觉”。

人“知道”自已的存在。

较低等的动物对自已的存在,几乎恍然不觉。例如朝生暮死的蜉蝣。其行为几乎完全由本能驱动。它们不会思考(因为它们不具備思考的硬件- 大脑),所作所为,几乎完全是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react )。而不是经过思考的有意识、有选择性的回应(response )

人类是高度自觉的动物。不但对自己的个体与生命有自觉意识,甚至对自已的意识也有所意识。所以人类能够“反思”,檢查自已的思想,以及行为动机。

道德来自本能与文化。那些认知能力发展健全的个人 - 也就是心理学家科尔伯格(Kohlberg
)所说的,已发展到后慣例期(Post-Conventional)的人(见“道德冲突”),他们有能力檢查自己的道德观念,批判筛选,甚至从新建构。五四人物对旧道德的扬弃,就是一个例子。

难得这里的网友对这些抽象的议题有兴趣,所以多讲几句,抛砖引玉。
作者: 哲学就像内裤    时间: 2010-2-12 16:38
“道德本能”是个很新鲜的提法,因为原本“道德”和“本能”是绝对无关的两个问题。
但是对于社会学来说,“道德本能”的种种现象的确是存在并值得研究的。
研究是必要的,但是不要迷失了方向。

正本清源,道德就像内裤,谁天生就是穿内裤的?
但对于一个已经接受了道德观念的人来说,任何人要解开他的内裤,这都是大动干戈的底线。

呼叫阿闪!趁着公共假期,快快写完不要吊起来卖!
作者: 大地    时间: 2010-2-12 18:09
“道德本能”是个很新鲜的提法,因为原本“道德”和“本能”是绝对无关的两个问题。
但是对于社会学来说,“道德本能”的种种现象的确是存在并值得研究的。
研究是必要的,但是不要迷失了方向。
哲学就像内裤 发表于 2010-2-12 16:38

科学入侵人文领域,是西方学界的新趋势。

许多科学家已开始使用心理学,进化论,神经心理学(neuroscience)的理论与方法来探讨哲学、道德、宗教甚至美学议题。

这个趋势遭到一些人文学者强烈的抗拒。所以,当我看到两极网友对这类学说开放的态度时,说实话,有点亦惊亦喜。

我不是个专业学者,闲来无事,喜欢东张西望。在这里贴的帖子,大部份是我读书笔记。非常不成熟,仅供诸位参考而已。

"正本清源,道德就像内裤,谁天生就是穿内裤的?
但对于一个已经接受了道德观念的人来说,任何人要解开他的内裤,这都是大动干戈的底线。"


说得好!挑战既有道德,实在是件非常危險的事。

作者: 两极使者    时间: 2010-2-13 13:32
朋友们不必太谦虚~

疑心生暗鬼,君子坦荡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请尽兴。
作者: 两极使者    时间: 2010-2-13 13:41
55# 大地

阁下常有高论,非常妙。

说起“危险”,实在是不足挂齿。首先这世界没有完全不冒险的事,再来要看为什么冒险,为正义、光明、善性目标而冒险,并且冒得起这个险,这是人品卓越。时弊是很多愤青嚷嚷冒险寻求刺激,但是没有才,不成器,也就只能流于叫嚣,市井庸人而已。李光耀的足印不正是一连串奋勇的冒险?这些是值得的冒险。
挑战道德的底线,这事呈现“冒险”的成分,是对社会风尚的褒奖。
作者: 盔甲厂    时间: 2010-2-13 17:36
诸位过年好
作者: 哲学就像内裤    时间: 2010-2-15 17:24
过年好过年好!
作者: 皎皎    时间: 2010-2-17 10:03
科学没有“入侵”人文领域。致力于研究的科学家是不会卖弄名词来哗众取宠的。
只有无聊的文人似懂非懂,拿科学的皮毛来扯大旗作虎皮。
作者: 大地    时间: 2010-2-17 12:30
本帖最后由 大地 于 2010-2-17 12:36 编辑

60# 皎皎 以进化论、脑神经学、心理学探讨哲学、政治、道德、艺术甚至宗教,确实是一种新趋势。下列是一些有关的报告与书籍:

Darwinian answers to social questions (Dec 18th 2008 From The Economist  )

Philosophy’s great experiment DAVID EDMONDS AND NIGELWARBURTON  ,1st March 2009  —  Issue156 Prospect)

Finding God In The Brain (JOSEPHBROWNSTEIN, ABC News Medical Unit, Feb. 10, 2010)

Brainsurgery boosts spirituality (Janelle Weaver, 10 February 2010, Nature

The Art Instinct. (Denis Dutton, 2009)


作者: 脚放桌上休息下    时间: 2010-2-17 22:57
哟,都是新书呢。

听朋友说过一个笑话,他的教授讲课时说他有个新创造,大家听了半节课才明白,原来是他把以前人家用 1 2 3 表述的东西换成A B C了。。。没料的人就是这样,整天拿新名词说事,其实一塌糊涂。
作者: 大地    时间: 2010-2-18 00:57
本帖最后由 大地 于 2010-2-18 01:04 编辑
哟,都是新书呢。

听朋友说过一个笑话,他的教授讲课时说他有个新创造,大家听了半节课才明白,原来是他把以前人家用 1 2 3 表述的东西换成A B C了。。。没料的人就是这样,整天拿新名词说事,其实一塌糊涂。
脚放桌上休息下 发表于 2010-2-17 22:57

前此(55#)我说过,在这里贴的一些帖子,大多只是读书报告,并非个人创新论说。

这些报告确实写得不好。错误和纰漏,相信不少。

希望阁下不吝指正,越具体越好。
作者: 闲弈山人    时间: 2010-2-18 09:01
感觉楼上很实在,值得学习。
作者: 两极使者    时间: 2010-3-19 07:55
63# 大地

兄台过谦。
好久没见新文章了~
作者: 忘忧轩    时间: 2010-3-21 05:13
道德就像内裤,艺人行里根本不在乎那块遮羞布,还跟你讲“艺术”“后现代”呢。梁智强就是例子。
作者: 盔甲厂    时间: 2010-3-23 07:24
本帖最后由 盔甲厂 于 2010-3-23 07:25 编辑
53楼
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於“自觉”。
人“知道”自已的存在。......

高级动物可能也有自我意识。
我相信找到一个巧妙的实验只是时间的问题。
有个猩猩的实验:给猩猩照镜子。然后在他脸上涂点颜色,猩猩的反应是用手去摸自己的脸上相应部位。而不是镜子里面的那块颜色。这说明他知道镜子里的那个猩猩就是自己。
这其中大概有两个神经过程
1。镜像和自己的动作在脑子里产生的刺激有时间/空间上的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到达1。
2。分析神经活动的神经判断,这两个现象是一个东西。并且能意识到都两个都可以被自己控制。
猫和狗等动物没有能力到达2这个层次。
作者: 方正君    时间: 2010-3-23 08:56
角儿来了,这下又该热闹了。
作者: 盔甲厂    时间: 2010-3-25 23:51
方正君玩笑了.找到个录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JFo3trMuD8
作者: 黎民    时间: 2010-4-1 22:12
盔甲厂和大地是不是一个人?思路很相近。
作者: 大地    时间: 2010-4-6 14:12
本帖最后由 大地 于 2010-4-6 14:15 编辑
高级动物可能也有自我意识。
我相信找到一个巧妙的实验只是时间的问题。
有个猩猩的实验:给猩猩照镜子。然后在他脸上涂点颜色,猩猩的反应是用手去摸自己的脸上相应部位。而不是镜子里面的那块颜色。这说明他知 ...
盔甲厂 发表于 2010-3-23 07:24

科学新发现正逐渐摧毁人类自以为独特的优越感。许多人类自认为独一无二的特长在其他动物身上也有,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以下是至今尚未在动物行为中观察到的,几项仅存的人类特长:


艺术:尽管有人宣称,多种灵长类动物,甚至大象,都会画所谓抽象画。但是,只有人类能够真正写意绘画。


烹饪:陆地动物对火具有一种先天的恐惧,不过,我们的祖先早在190万年前就克服了这种恐惧,并且用它烹饪食物。


幽默:黑猩猩,大猩猩,甚至老鼠都会笑。目前,只有人类是有幽默所需的语言技巧。


体育:所有社会性动物都会玩耍,但是,体育是一种独特的游戏。因为它包括特殊的器材,复杂的规则、裁判和观众。体育是人类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產物。-


人类独特吗?纯白著
(科学画报 12 2008

我倒见过不少对艺术、体育都兴趣缺缺,又没有幽默感的
作者: 堕落的卡布奇诺    时间: 2011-3-22 09:26
道德就像内裤,是的,最后一层遮羞布。接下来就扒掉裤子,去挨法律的鞭子了。




欢迎光临 两极哲理 (http://lee-philosophy.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